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张国荣之后,再无程蝶衣。哥哥在无数人心中,都是永远的一个经典,今天我们来说一说哥哥曾经主演的一部经典电影《霸王别姬》,在这部电影中所有的人都有自己的苦痛,其中有几个点特别戳小编的泪点,今天我们就来说一下吧。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小癞子的死。我到现在也没想明白他究竟为何要自杀(可能是我看得太浅),当时看的时候也没什么太大感触,但是晚上细细回想这部剧,小癞子的死让我哭得一塌糊涂。还记得他说“我成角了就天天吃冰糖葫芦”。世界上那么多美食,然,对他,冰糖葫芦便已是一种奢望。

他逃出去了,他又回来了。他看着挨打的小豆子,心里在想些什么的呢?我不知道,但他那时一定做好了面对死亡的准备,他把兜里的东西全掏出来,大口大口地咀嚼。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那味道香吗?在他嘴里会不会是苦涩的?对啊,马上就是要死的人,他能品出什么甜滋味呢?他小小年纪,在蹬掉板凳的一刹那,一定很后悔吧。死亡之前,他是解脱还是煎熬?是无怨还是后悔?他还有数十年的光阴,还有(可能)美好的前程,也许他真的能吃上日思夜想的糖葫芦……可是他死了。死意味着什么?他没有任何意识了,他再也看不到这个美丽的世界了,别人为他或悲伤、或怀念,他都感受不到了。……他也再吃不上自己日思夜想的冰糖葫芦了。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还记得他看人唱戏,第一时间不是赞美,不是嫉妒,甚至不是羡慕,而是“得挨多少打啊?”一句话,瞬间鼻子酸透。他太累了,太苦了,甚至还没品尝过人间甘甜就去了。一般人面对风光无限的角,哪个不是称赞道好?可是他实在是被打怕了,实在是累极了。当时他的生活还没有甜头,希望遥遥无期。面对死亡,谁不害怕?更何况是一个小小的孩子?那是该有多恐惧、多绝望,才能自己主动寻死?小癞子是这部剧第一个深刻触动到我的的人。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这大概是全剧的转折点。自从这句话一出口,他就把自己活成了“女娇娥”。在此之前,他一直视自己喂男儿郎,于是他像女人一样做事,像女人一样唱戏,也像女人一样喜欢上了男人。从此,悲剧展开。他身为男儿的思想被生生扭曲,从此他坚信自己便是女娇娥。本来死不改口的骨气,也被这样摧折。他活在女性的世界里,就像扮演戏中的角色,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戏中人与现实被混淆。直到最后,师兄的一声“错了,又错了”才猛然点醒他。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这些年,他都是错的。他的价值观被童年的经历扭至畸形乃至偏执,于是他错误地度过了一生。最艰难的时间都熬过来了,他为何又选择像虞姬一样壮烈自刎?我认为,这就是他献给世界的最后一台戏。以生命为舞台,将自己完全代入的一台戏。一直到最后的最后,他才明白,自己的这些年,都不是“自己”。那是一个为了迎合观众而生的“女娇娥”。他活成了戏中人,把自己的生命与灵魂揉入了戏中角色。最后他幡然醒悟,我觉得这为时不晚。他用生命为这台错误的戏画上了休止符。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他结束了不属于自己的人生。最后那一声“小豆子”。到了这里,真的泪崩了。紧急的时刻 他习惯性地喊出了程蝶衣——这个多年来与他搭戏的人的名字。可马上又想起了什么似的,轻轻地唤了一声:“小豆子。”这是他们儿时的称呼。那个时候,他们的生活是充满汗水和泪水的,但同时,他们却不需要考虑人世间的种种。他们只需要认真练习唱戏,其他的一切,与他们无关。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也正是因此,两人小时候可以睡在一个被窝里,可以互相开玩笑,一起练习,一起挨打,一起慢慢地变成角。那时候的他们,虽然苦,但心尚还纯洁。那时他们是彼此的好朋友,是分享彼此快乐与伤痛的同伴。可是当他们渐渐长大,不同的价值观发生了碰撞,两人在不同的道路上背道而驰。一个“不疯魔,不成活”,将自己生生活成了戏中人;另一个却活在现实世界中,顺应了大众的潮流。那声小豆子,大概包含了万千留恋与惆怅吧。投过这声小豆子,我又看到了两个稚生生的小孩。那时他们尚小,彼此鼓励,互不猜忌,无需在意红尘世事,可以活得像自己。


霸王别姬:张国荣以后,再无程蝶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