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東縣堆納鄉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見聞

西藏日報

這些天,亞東縣堆納鄉古汝村的牧民群眾可忙壞了。原來,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迎來了一年一度的小羊羔新生季。

2016年,亞東縣政府投資1200萬元在古汝村建立了崗巴羊養殖基地,並於同年註冊成立了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經過近4年的合作養殖,目前合作社已初具規模。

可就在合作社成立之初,卻遇到不少難題。一開始,好多村民質疑:讓羊羔早早出欄,那樣能賣上好價錢嗎?

“各家無規劃放牧對草場破壞大,村民惜殺惜售的觀念嚴重,阻礙著牧業的可持續發展,由粗放經營到集約化生產是必由之路。”面對周圍群眾的觀望態度,古汝村黨支部書記拉巴平措和村“兩委”班子成員走村入戶,挨家挨戶做思想工作。

拉巴平措第一個把家裡所有的羊抵價入股,加入合作社。村幹部、黨員也紛紛帶頭入股。漸漸,所有村民都加入了。

古汝村通過適齡羊抵價入股方式,將全村羊羔由合作社集中管理、統一銷售,徹底改變傳統“小”“散”的養殖方式。依託亞東縣農業農村局人工種草項目,合作社每年人工種草1000餘畝,畝產鮮草800斤,有效減輕了冬季牧場壓力,提高了崗巴羊抵禦冬季嚴寒天氣能力。

同時,合作社從村中選取養殖能力強的村民對羊群進行集中放養看護,每年發放3.65萬元的工資報酬。針對解放出來的勞動力,古汝村“兩委”推薦村民參與各類工程建設,實現務工創收。

統一飼養、統一防疫、統一宰殺,有效避免了羊羔在育肥期內患病或死亡,大大提升了牲畜出欄率。2019年,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銷售總收入增長到250餘萬元,農牧民群眾分紅85萬元,每戶社員分紅2500元。

村民佔堆在加入合作社前,每月在家裡放幾天羊,偶爾出去打幾天零工,一家五口年人均收入只有3000元。2017年,佔堆將自家的15只羊羔折價入股,專心外出打工。

“加入合作社省事又放心,我和妻子都能騰開手去打工了。去年,我家年人均純收入達到9000元,今年我還準備再買十幾只羊羔入股。”佔堆笑著說。

為了讓合作社更好發揮規模效益,去年,亞東縣還提出“1幫10”的發展計劃,即古汝村的卡吉崗巴羊養殖合作社為總社,分別建立堆納鄉堆納村、多慶村、萊貴村等10個分社。各分社通過學習借鑑總社成功經驗,在短時間內規範合作社章程,並從總社選派經驗豐富、技術過硬的技術管理人員到分社指導工作,最終使合作社“抱團發展”,形成合力,不斷壯大。

“今年,合作社出欄既定目標是1萬隻,預計合作社總收入350萬元,社員人均分紅翻兩番。”拉巴平措信心十足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