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一句

“西安人的城牆下是西安人的火車”

讓很多外地遊客建立起了

對於西安最直觀的印象

這座方方正正的古城雖不能言語

卻憑藉厚實和濃重的古韻

俘獲了無數人的心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西安就是這樣

不用刻意尋找

歷史很自然地瀰漫在周圍

滲入你的生活

即使是在城牆根下走上一圈

也足以稱之為尋寶之旅

一些古蹟和小眾景點

可能連許多老西安也聞所未聞


在東門裡西北側

離城牆不足50米的地方

就藏著一座高大雄偉的“東嶽廟”

而它的歷史竟然可以追溯到北宋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在城牆上看到的東嶽廟大殿

西安東嶽廟在東門內的昌仁裡

始建於北宋政和六年(1116年)

是西安城裡

供奉東嶽泰山大帝及諸神的道教場所

為東嶽大帝在關中地區的總祠


關於東嶽廟的來歷:

《咸寧長安兩縣續志》上有這樣的記載:北宋徽宗政和年間,陝西關中久旱無雨,道士於淨中邀集百姓,在東嶽廟一帶設立道場祈雨成功,連下及時雨,當年秋糧豐收。道士遂募化錢物,於政和六年在當地修大殿一座,祭祀神靈,後因奉祀東嶽泰山神,故改稱“東嶽廟”。


及至元代,廟宇被毀

明清兩代曾多次修葺、擴建

民國時期

道觀尚存有明朝所建的

大殿、後殿、三教宮、石牌坊等建築

以及歷代名流撰寫的碑文、壁畫等文物

十分珍貴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民國時期東嶽廟大殿外景

1917年

廟內道士創辦私塾“道德班”

1931年

學堂更名為道德小學

1952年

道德小學改為“西安市東大街第二小學”

1954年又改名為“昌仁裡小學”

1956年

東嶽廟被陝西省人民委員會

定為陝西省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逢東嶽廟會

學校放假,遊人如織

成為這裡的奇特一景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西安東嶽廟大殿剖面圖

雖然身處鬧市

但多年一直沒有對外開放

昌仁裡的鄰居們

都將其稱為西安“最低調古廟”

自2013年起

東嶽廟開啟全面整修

歷時五年

終於在2018年8月重新開放

現在已經成為

西安市民俗博物館

和西安市文物交流中心所在地

正是因為如此

我們才得以進入一探究竟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東嶽廟外景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東嶽廟平面圖

大門進去便是大殿

是東嶽廟最古老的建築

四周廊廡相繞

有硃色明柱24根

柱礎正面是二龍戲珠浮雕

其它為花卉,刻工精良

殿前斗拱飾龍首

雕樑畫棟,氣宇軒昂

至今仍可窺見昔日盛況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正面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正面屋簷斗拱

大殿內部

樑架為徹上明造

構架為抬梁式

但仍保留叉手駝峰

這也是關中古建築歷來的普遍做法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內部木結構樑架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中展示的替換下來的鴟吻

大殿內東西山牆上存有大幅壁畫

按照東嶽文化分為76司

反映了當時人們對生死以及價值觀的理解

是陝西現存宮觀壁畫中

單體面積最大的壁畫

色彩斑斕,栩栩如生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內壁畫局部

西安東嶽廟源於北宋

歷經宋、金、元、明、清、民國

流傳至今已逾900年

一幅壁畫凝聚的不只是藝術

還承載了歷史的傳承

一筆一劃間

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大殿後側全景

在西安這座古城

許多傳奇都已消散於巷道民居之中

但倘若細細品味

你就會真正瞭解它骨子裡的韻味

寒暑之間、氣象萬千

一城之內、動靜有別

總有低調的所在

獨守著自己的美

城牆故事丨低調又任性:西安東嶽廟900年沉浮錄

那麼

趁著人間四月天的春色撩人

找一個陽光明媚的午後

去這個低調又富有內涵的古廟

走走看看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