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門衛老大爺今年已經70多歲了,每天除了看門就是撿廢品,因為看門月工資才1000元,遠遠滿足不了他和老伴的生活開銷,老伴生病還要花很多錢,賣廢品的錢多少也能貼補點家用。兒子雖然在政府部門工作,但是要養兩個孩子,根本顧不上他們二老。關於養老,他們更是想都不敢想。

自由市場賣帽子的老太太,已經快80歲了,還在經營小本生意,她說,“我沒有退休金呀,乘自己能動,多掙一點算一點”。

衰老是不可抗拒的。


目前,我國正面臨老齡化日益加快的趨勢,預計到2030年,老齡人口將突破3億,2050年將超過4億,約佔總人口的33%之多。同時經濟社會飛速發展,少子化和家庭結構小型化使得傳統家庭養老的壓力驟增,已經難以滿足老年人的養老需求,我們都將面臨著如何養老的難題。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Ⅰ.哪些老人的養老問題多

A. 40後、50後的城市老人養老問題相對較少

相對而言,城市裡大多數40後、50後的老人晚年的幸福指數還是較高一些,養老問題較少一些。他們有退休金,有兩個以上子女,有些人子女也已經退休。生活能自理的老人自不必多說,不能自理的由子女或請保姆照顧生活起居,大多數40後、50後的老人選擇居家養老,少部分人選擇養老機構養老。

B. 農村老人養老問題多

而相比之下農村老人的養老就真成問題了!雖然現在他們也老了,但他們老而無休、老而無安、老而無歡、老而無尊,因為他們的養老基本沒人買單,大部分農村老人還是依賴“養兒防老”。但是能靠得住的兒子又有多少?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C. 60後即將老去的人將面臨不堪

國家從1979年實行獨生子女政策,大多數60後的人響應號召,基本上都是獨生子女,他們的孩子現在已經或即將步入中年,大多數家庭模式為“4+2+2或4+2+1”,即一對小夫妻養四個老人和一個或兩個小孩,車子、票子、房子、孩子、父母的養老問題還有日益激烈的職場競爭,真是“上有老、下有小、事業還在半山腰”, 簡直讓80、90後腦仁都疼。這種情況下,如果父母沒有社保或社保很低、出現需要護理、失獨等情況才是城市80、90後所面臨的最大壓力。中國傳統的“養兒防老”模式基本上在這一代人身上行不通了,60後的老人需要另闢蹊徑,考慮新的養老模式。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Ⅱ. 哪種養老模式好

A. 以房養老

以房養老是對老年人擁有的巨大房產資源,尤其是人們死亡後住房尚餘存的價值,通過一定的金融或非金融機制的融會以提前套現變現,實現價值上的流動,為老年人在其餘存生命期間,建立起一筆長期、持續、穩定乃至延續終生的現金流入。

關於以房養老,很多專家的觀點一致:以房養老值得期待。理由有二:一是“4+2+1”的家庭模式已經出現於人們眼前,面對巨大的家庭壓力,獨生子女一代很難再穩妥地用自己的力量給老年人一個天倫之樂的晚年;二是老年人,整個晚年的花費也在不斷增大。而以房養老的養老模式恰恰能改善“有房富人,現金窮人”的“中國窮老人”現狀。

B. 儲蓄養老

如果只講安全性,儲蓄存款似乎更安全;但如果存款處於負利率狀態,那實質上就要承擔貶值風險。這會導致銀行儲蓄成為最不合算的理財方式。應該說,存款是必要的,但是要根據自己的資金流動情況來考慮存款的時間搭配,否則,儘管看起來安全,也會失去利用財務槓桿進一步擴大自己資產的機會。

C. 社保養老

國家政策要求參保人員要達到國家規定的退休年齡,且實際繳費年限要滿15年以上,在退休後就可以按月領取養老金。但是企業退休老人的養老金滿足養老需求似乎還是有一定的缺口。

D. 商保養老

為了補充社會保險的不足,很多人都選擇再添置一些商業保險。目前市場上的保險產品日益多樣化,比如傳統型養老險、分紅型養老險、萬能型養老險、投資連結型保險等。在經濟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多購買一些商業保險也是不錯的選擇。

E. 養兒防老

養兒防老,一直是中國幾千年來的傳統觀念,但是現在這種養老方式越來越不靠譜。用老百姓的話來說就是“指望不上了”。

Ⅲ. 哪一種養老場所好

“居家養老”當然是大多數老人喜歡的愜意的養老模式,誰都不願意離開生活幾十年的家。但當我們老到生活不能自理,大多數老人都不願意拖累孩子,而是選擇其他方式養老。

A. 託老所

“託老所”是由街道與老年聯合會合作的一個服務項目,由多方投入,如場地由街道辦免費提供,政府給予資金支持,一部分來自公益基金,剩餘部分由老年聯合會投入,其中還包括老人和子女的一定費用。看得出來,“託老所”不是以營利為目的的,但必須維持正常運行,還要考慮回收成本。日前,資金和場地都在困擾著“託老所”的發展。所擔心的是,如果一旦成為一種公益市場,而缺少資金支持的話,“託老所”必將舉步維艱。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B. 養老院

“養老院”是專為接待自理老人或綜合接待自理老人、介助老人、介護老人安度晚年而設置的社會養老服務機構,大多是民辦,與社會福利院和敬老院不同,它屬於自負贏虧的商業服務性質,老年人來這裡都是費用自理。

“養老院”一般設有生活起居、文化娛樂、康復訓練、醫療保健等多項服務設施。有教室、多功能廳、棋牌室、閱覽室、保健按摩室、乒乓球室、餐廳、休息室、羽毛球場、健身活動場等設施。一般分為自理區、半自理區、非自理區,收費標準也是不一樣的,老人在這裡安度晚年,也可以解除子女的後顧之憂。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C. 抱團式、同居式養老

“愛人在身邊,朋友在隔壁”, 等我們老了,就搬到一個地方住在一起。備受德國人推崇的“抱團養老”及“同居式養老”再次走入長者們的視線成為諸多長者熱議的話題。所謂“抱團式養老”,即集合幾家老友,形成小團體,搬到一起住,不僅能相互照應,還能一起喝茶、種樹、散步、旅行。

“抱團養老”更適合有知識素養及具有相同愛好的長者一起嘗試,相同的愛好具有共同語言,可以隨時交流,避免精神上的空虛感。而“同居式養老”其實就是小規模的抱團,即志同道合的三五好友住在一起,更加註重“老有所養,老有所樂,老有所為”三個精神層次的滿足。

老齡化加劇之後,老人的養老問題,折射出的社會之殤


以上這些都是不錯的養老方式,但願對您能有所幫助。我們畢竟一天更比一天老了!對於我們自己的養老問題,還得早作打算。根據自身的身體素質和經濟條件,提前規劃自己的養老計劃,做到老有所依,老有所養,儘量少給孩子找麻煩,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對社會最大的貢獻。(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