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薅羊毛”没那么简单……

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薅羊毛”没那么简单……

一个月前,西安城墙景区和大唐芙蓉园相继发布消息,景区免费对外开放,游客可以线上预约免费门票。

因为疫情闷在家百无聊赖的我听了有些心动,虽说城墙、大唐芙蓉园已经去过多次,但每次都是买门票,如今可免费游览,瞬间有了一种“薅羊毛”的喜悦,心想无论如何要在免费期间去游玩一次。

三月底,疫情缓解,春光大好,准备实施“薅羊毛”计划,这时才发现没那么简单。

由于我没有特别关注预约方式,也没有特意查看当时的新闻,“想当然”地在文旅局、西安市门户网站等渠道查询预约通道,结果一无所获,几番周折才搞清楚是要在各自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分别进行预约……瞬间没有了当初的激动,也不愿花费过多的精力,索性放弃了这次“薅羊毛”的机会。

有人可能会觉得我事儿多,都已经免费还嫌这嫌那,真是难伺候。知名景区免费开放当然是惠民好事,其实我想说的并不是“薅羊毛”这件事,而是想要以此为缩影来看西安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

从行业建设角度来讲,城市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大致可以分为“系统碎片化”、“城市一体化”、“服务云端化”以及“区域一体化”四个阶段。简单解释一下这几个概念:

· · ·

“系统碎片化”:各部门、各单位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建设不同的应用系统,仅用于开展自身业务,具有专业性的同时,也伴随着局限性,容易造成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

“城市一体化”:随着信息孤岛和数据壁垒的问题越来越突出,通过建设城市级平台打通数据壁垒,推动数据共享和融合,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

“服务云端化”:随着云计算、大数据技术的发展,进入万物上云的时代,由传统建设方式升级为云端化建设;

“区域一体化”: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后,公共数据、专业数据实现更大范围、更高层次的连接和融通,与产业、物流、城市管理建立起更有效的良性互动,比如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产业、经济以及信息化建设等一体化发展。

· · ·

西安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当前处于哪个阶段呢?简单说就是“城市一体化在进行,系统碎片化没有停”

2019年初《西安市全面推进“一网通办”加快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制定的目标为:2019年实现政务服务一张网的架构搭建以及500个以上高频事件“一网通办”,2020年形成统一入口的市民办事移动终端,打造西安“移动办事之城”。

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薅羊毛”没那么简单……

“陕政通”

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薅羊毛”没那么简单……

“i西安”

我专门登陆陕西政务服务网下载了“陕政通”、“i西安”APP进行使用体验,从使用体验来看政务服务信息化的整体架构已经搭建完成,而办理业务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线办理无法跳转,或者显示“系统维护”不让你用,总之,移动办公离真正落到实处还有很大距离。

当然,一体化服务平台涉及的部门众多、数据繁琐,需要漫长过程才能完成梳理、设计、开发、运营,不能一蹴而就,所以说“城市一体化在进行”。

为什么说“系统碎片化没有停”呢?一般来讲,开始搭建城市级平台后,就会叫停各部门独立系统的建设。其前提是城市级平台能够快速承担起各个独立系统的业务。

但是西安的实际情况是一些独立系统的业务都没有完善,更别提在城市级平台进行打通办理综合业务了,而城市级平台的建设成果,显然还不足以替代独立系统。

仅以景区为例,西安市文旅局作为景区主管部门,应该对所有景区的资讯、服务做到“一体化”统筹,但目前明显做不到,而各个景区只在自己的小平台(系统碎片化)上完成了一些“个性化建设”(各唱各的戏),只能满足游客查询信息、预约、导览等极其简单的服务诉求。


综合来讲,西安市数字化、信息化建设不足有几点原因:

1.基础薄弱。

“系统碎片化”虽然有很多问题,却是“城市一体化”建设的基础,好比建筑的支柱和顶盖,支柱建好了顶盖盖起来就简单。西安“系统碎片化”阶段基础薄弱,多数政务服务还停留在信息发布阶段,因此在快速推进“城市一体化”的阶段就力不从心。

2.统筹困难。市政务中心作为西安政务服务信息化建设的牵头单位,是对外展示的窗口,但最终的业务办理要落实到各委办局,需要做大量协调工作,而市级部门之间沟通难、扯皮多,统筹工作难如人意。

3.配合不力。推进西安市政务服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需要西安市级领导和各委办局领导在思想和认知层面上理解和重视此事,重视配合与协作,打通信息孤岛、数据交换共享等。但现在各方认知水平不一,自身建设基础薄弱,技术能力不足,对数据安全理解各异,对西安市政务服务数字化、信息化建设的支持非常有限。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抓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运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推动城市管理手段、管理模式、管理理念创新,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让城市更聪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前景广阔。”

对于西安来说,怎样加快“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的步伐呢?有几点建议:

1.把工作高度抬起来,将“智慧西安”建设提升为“一把手工程”。成立项目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挂帅,市委网信办统筹协调,各委办局协助配合,各企业厂家提供技术支撑。在建设目标、建设进度以及关键节点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把关决策,将之作为西安对外提升城市竞争力,对内提升城市服务力的核心抓手。

2.多多走出去,借鉴已被验证的成功经验。国内很多省市信息化建设成果非常突出,例如浙江的“浙里办”、上海的“随申办”、成都的“天府市民云”等等,这些城市已经将一网通办落到实处,值得西安取经学习,可以少走弯路。

3.多多引进来,构建适合自己的新模式。全国各地的样板项目已经验证了很多的优秀方案,西安可以根据自身特点进行模式引进,然后根据自身特点,进行量身优化。

信息化建设不是闭门造车,疫情按下数字化与新基建的“快车键”,西安当前面临的已经不是补不补课、怎样补课的问题,而是怎么跑得更好的问题。疫情是危机,其中也有机遇,西安应当抓住当前机遇,用更短时间、更优效能、更高标准向智慧城市加速迈进。

期待下一次“薅羊毛”能有不一样的体验。


西安城墙、大唐芙蓉园免费开放?“薅羊毛”没那么简单……

杨加畅

智慧城市资深解决方案工程师,城市信息化建设专家,深耕行业一线,跟进多地域智慧城市项目,长期关注智慧城市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