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兵器是什么,是杀人的工具。最早的兵器是供军队使用的,所以早期的兵器都以刀剑、长枪为主。为什么?因为这些兵器容易掌握,甚至没经过几天操练的新兵拿起来就能用。并且容易做到整齐划一,便于主帅布置阵型。要知道冷兵器时代两军对垒,阵型可比某些士兵的个人能力重要多了。后来军队的兵器流传开来,普通民众得以使用,再后来就有民间的能工巧匠根据个人的特点和技战术套路为自己量身打造兵器。毕竟一个身高一米二的武林高手用一杆一米六的长枪,先不说是不是抡的开,与人对决的时候往那一杵,呈现出一种异样的反差萌,笑点低的对手可能当场就笑喷了,气势没有了,赢了也不光彩。所以大家根据自身特点和用途开始打造兵器。

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比如要暗杀个什么人,总不能背把大砍刀去吧?所以就打造一把细小短剑,藏在鱼腹内,就叫"鱼肠剑",有的好汉擅长远程攻击,就打造暗器,再准的人也不能保证每次都打中,所以暗器就需要打造很多把,既然都叫暗器了,平时总不能拽在手里吧,要出其不意就不能让敌人知道自己会使暗器,就要把暗器藏在衣服里面,那就要小一点。如果太大了,别在腰上,打斗的时候一个"鹞子翻身"容易伤到自己。

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而打造兵器,在古代是个实打实的技术活。各个王朝对铁的管制都很严格,铁匠一般也都是祖传为朝廷服务的,当然有些人学会了这门手艺后,也为民间的零星客户服务。有的铁匠天赋高,兵器打的多了手艺自然就越来越好,所以涌现出了像欧冶子这样的铸剑大师。这些大师职业生涯的巅峰之作,自然就成为了一众大侠追求的目标。兵器本身的质量是一方面,主要还是因为兵器代表了使用者本身对高境界武艺的追求。"屠龙宝刀,号令群雄"一把刀又不会说话,怎么能号令群雄呢?因为这把刀是郭靖黄蓉打造的,郭靖黄蓉是谁?那是武侠界的一代楷模,一般人说起来恨不得挑三大拇哥夸他。由他们亲手打造的兵器,那使用者肯定也错不了。

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而打造技艺的提高,则为兵器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这下大侠们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了,基本上你能想的出来的,都能给你造出来。所以开始出现各种稀奇古怪、造型奇特的兵器。比如血滴子。这种兵器的实战效果属实让人怀疑。打起架来要把这个跟头部差不多大小的东西套到别人头上,说实话有这个功夫不是早杀他好几次了。

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当然也有些侠客武艺稀松,平时也不单独行动,有什么武林大会之类的名场面的时候去露个脸,做些鼓掌举手之类的工作。这些人武艺上进境的可能性不是很大了,就在兵器上想办法,越新奇越好,最好是一拿出来别人都不知道干嘛使的。等别人皱着眉,张着嘴,一脸疑惑的看向自己的时候,左手揣在背后,右手缕着胡须,再配上一脸神秘的微笑,轻轻的摇头:不可说,不可说。当然也有没装好的,那就成了俗话说的"武器越怪,死的越快"。

还有一种,可能装饰功能要大于实用功能。比如:铁扇。据载,中国最早的扇子是舜帝发明的,叫五明扇。代表了自己要打开视听,广求贤人的意思。到了魏晋时期还成为了皇家的专属用品。后来被文人所喜爱,那时大家喜欢用竹子做扇骨,绢纸做扇面,扇面上或者画上一幅画或者写上几句诗,再挂上个流苏吊坠,甚是雅致。等到文人也有了武侠梦,扇子也就成为了兵器。但是竹子肯定不行,怎么也得是个铁家伙,不然万一打起来太吃亏。于是就有了铁扇,甚至还有了"铁扇门"这个门派。但是铁扇这个兵器除了拿在手上方便些,确实没有其他好处了。部件太多并且细小,碰到大刀砍过来,档两下基本就打不开了。碰到长剑之类的又太短,碰到长枪就不用说了,跟赤手空拳基本没区别。拢起来倒是可以当匕首用,但是又有点厚,真要捅到人了,手劲小的可能还捅不进去。在武侠剧里,扇子里还有机关,能发射毒针什么的,但是在真实的场景里估计不可能了,想象一下当大侠刚面对一众侠女声情并茂的描述完自己是怎么历尽千辛万苦,使劲浑身解数抓住那个横跨十三省的采花大盗的,正想扇点风让头发飘起来烘托一下气氛,一不下心按到机关,毒针直接插大侠自己脸上,那一世英名不是毁于一旦了。倒是现在的扇子又在中老年妇女的身上,换发了第二春。

那些不是兵器的兵器

武器作为人体的延伸,创造之初的目的肯定是非常明确的,就是保护自己,打击敌人。毕竟用锋利的刀子杀人可比用拳头快多了。随着社会环境的发展,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兵器,但目的没变。至于武侠小说里的兵器,都是剧情需要,也不必当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