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把“五关”坚持“五同”“校农结合”确保师生食品安全

内容摘要:3月16日高三初三学生复学以来,为了保障学生就餐质量不受疫情影响,兴义思源实验学校严格实施“五同”用餐,“四人”定室定床就寝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项保障防护工作。

黔西南日报记 者 房泰安 实习记者 周 波

“为确保疫情期间学生的食品安全不受影响,我们所有老师的饮食和学生的完全一样,许多学生家长在微信群里都为这一举措点赞。”这是兴义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刁洪飞对学校开展的“五同”用餐制的评价。3月16日高三初三学生复学以来,为了保障学生就餐质量不受疫情影响,兴义思源实验学校严格按照“定位定距、规范防疫、封闭管理”的原则,严格实施“五同”用餐,“四人”定室定床就寝管理制度,切实做好各项保障防护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黔西南州教育局严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决策部署和《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品安全工作的通知》等要求,制定并下发了《黔西南州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疫情防控期间学校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各学校严把“五关”,坚持“五同”。学校食品安全要严把“五关”,即食材关、运送关、储存关、清洁关、加工关;坚持“五同”,即师生同吃一锅饭、同用一道菜、同饮一壶水、同在一餐厅、同交一份款。

“开展‘五同’用餐制度,确保了学校食品管理工作规范安全运行,同时,也增进了师生们的友谊,构建了更加和谐的校园文化。”黔西南州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梁喜明如是说。

4月10日,记者走进兴义思源实验学校,校门口喷洒消毒车正在进行每日的例行工作,校园里书声琅琅,食堂内员工戴着口罩正在为师生的午餐做最后的准备。

记者在采访时看到,下课铃声一响,各班学生就按规定路线有秩序地前往食堂,进入食堂后,大家在指定位置排队打饭,再去往贴有自己名字的座位上就餐。据学生食堂管理人员介绍,食堂按班级划定区域,就餐距离间隔在1米以上,且每个餐桌只能坐两个人,学生都面朝同一方向,在就餐中不允许交流。同时,为避免因清洗餐具造成交叉感染,学校均采用一次性餐具,学生在用餐结束后把餐具放在指定位置后离开。

“我觉得学校做的措施很到位,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跟同学们坐在一起吃饭,但保证了大家的安全,我相信很快我们就能摘掉口罩,继续有说有笑地坐在一起吃饭。”九年级四班学生刘凤说。

“学校还鼓励科任教师和班主任到自己所任班级座区就餐,让餐厅不仅成为就餐的场所,还能成为师生增进感情的场所。”据刁洪飞介绍,学校所有教职工、学生均统一在学校餐厅排队就餐,教职工到设立有刷卡设备窗口取餐,自己吃饭自己付钱,学生吃什么教职工就吃什么,不搞教师特殊化。此外,在积极落实黔西南州“五同”用餐制度规定的同时,学校结合实际,落实餐具管理责任制,做到自己班级的餐桌、残羹盘自己清理。

“学校每天安排值班人员提前30分钟到食堂陪餐,食堂工人则严格按照规范程序作好留样,每天剩下的饭菜一律进行干湿分离,分类进行处置,绝不留存到第二天食用。”交谈中记者了解到,在开学前期,兴义思源实验学校还专门组织了供货商、食堂工人等相关人员召开食品安全工作暨食堂规范化操作会议,全方位对食品安全工作和食堂规范化操作作要求和培训。

“学校还建有‘食堂物品采购’专用微信群,每天负责进货的人员在收货过程中将物品照片、称重计量照片和清单拍照上传,接受学校、供货商的共同监督。”刁洪飞说。

在食品安全工作管理方面,兴义思源实验学校严格把握好“五关”,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同时,学校积极响应脱贫攻坚政策,率先选择质量保证、服务到位的商家——兴义市泉涌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兴义市金五谷储备粮管理有限公司为学校供货商,确保食材安全可靠。

记者在兴义市泉涌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内看到,公司分为储存车间、分拣车间、加工车间,车间员工各司其职,好一派热闹景象。“食材分拣、农残检测再到配送环节,每一步我们都绝不马虎。”据公司工作人员李天文介绍,为保证食材新鲜,食材分拣、肉类加工、配送都在夜间进行,一般在晚上8点左右开始,确保第二天能把新鲜安全的食材送到学校。

据悉,为深化“校农结合”助推农村产业革命和脱贫攻坚工作,加强管控,保证师生食品安全。兴义市积极搭建农产品集中配送平台公司,引进了兴义市泉涌配送服务有限公司,在马岭镇轻工业园区建成集冷链、仓储、检测、分拣、加工、配送等为一体的大型配送平台中心,成为全省规模最大、标准化程度最高、分拣流程最规范、全程冷藏车配送的生鲜配送平台。

“为确保学校师生能够吃得好、吃得放心,公司专门召开了疫情防控专题会议,在内部保障方面采购了口罩、体温枪、消毒液等,每天对厂区及进出车辆进行消毒,进出人员必须戴口罩、用酒精或免洗洗手液消毒擦拭、测量体温正常后方能进入,确保食材安全。同时,我们还加大采购力度,拓宽采购渠道,确保能够为广大师生提供优质的食材。”据泉涌配送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达平介绍,公司之前服务兴义市205所学校8万余人,每日供应各类食材45吨。受疫情影响,目前仅高三、初三开学,公司签约配送的学校为32所。

“此外,公司还与兴义市29家蔬菜基地(合作社)签订了供应合同并开展供应合作,覆盖兴义市贫困户900余户,帮扶贫困人口3500余人。”郑达平说,下一步,公司将以脱贫攻坚为主,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坚持“学校+平台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进一步拓宽农产品销售覆盖面,不断推动农产品产销结合转型升级,确保疫情期间学校食材持续供应,为应对其他年级复学所需食材做好准备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