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清明節前是寒食。先說說這兩個節日的由來。

據史籍記載: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為躲避禍亂而流亡他國長達19年,大臣介子推始終追隨左右、不離不棄,甚至在落難之時偷偷割大腿上的肉給重耳吃。後來重耳當了國君,勵精圖治,成為一代名君“晉文公”。介子推淡泊名利,為了避免與其他大臣爭奪利祿,與母親歸隱綿山。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介子推

後來,晉文公幡然醒悟,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相見,下令放火燒山。不料介子推始終沒有出山,最終抱著母親燒死在柳樹下,並留下衣襟寄言晉文公常思國政“清明”。晉文公愧疚不已,將其葬於綿山,修祠立廟,並下令在介子推死難之日不生火做飯,要吃冷食,以寄哀思,並經常提醒自己治國安邦。這也就是“寒食節”和“清明節”的由來。

介子推被山林大火燒死,可能更多是他自己的選擇,不能算是人禍。

不過,在2600多年後的2020年3月30日,四川涼山19人因山火不幸遇難,卻很難說沒有人禍的因素。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因為,就在2019年的3月30日,剛好一年前,也是在四川,30名撲火人員同樣因山火犧牲。

一次重大傷亡還可以說是偶發意外,連年如此,說沒有人禍你敢信嗎?

據介紹,此次犧牲的嚮導林場職工馮財勇,才40多歲,“為人很淳樸,家裡有4個孩子,最小的才3歲多。”

遇難的撲火隊員張明福,也才43歲的,身材瘦小,經常笑容滿面,他“很拼很能幹”,是家裡的頂樑柱。他家裡有一個剛上大學的兒子,還有一個3歲的孩子。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遇難的撲火隊的隊長何貴銀,也是40來歲,調入林草局才半年多。

犧牲的隊員之中,80後佔多數;最年輕的劉勇僅25歲,是家中獨子,還沒結婚。他們都是家裡的頂樑柱或者未來的希望,可想而知,他們的犧牲,對家裡人來說,是天塌了!

常言道水火無情,撲火人員要面臨高風險,這我們能理解;但一次又一次如此重大的傷亡,我們在悲痛之餘,怎能不反思:這樣的慘痛,我們該如何避免再度發生?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一、山火一定要撲滅嗎?

山上起火,怎麼能不去滅火呢?很多人或許下意識地就想說。

是的,山上森林連綿,動植物難以數計算,都是巨大的財富;而且山下有學校、有油庫、有龍漢古柏,還有寺廟道觀等等。這樣的山火怎麼能不救呢?

問題在於,這些財富,真的值得我們每年搭幾十條性命去防護嗎?能否有其他的解決之道。

1、我們在人類建築上花功夫。一些靠山而居的村落、學校或者加油站,我們能否花大力氣搬遷到城鎮;實在因為重要的文物保護或其他因素難以搬遷的,我們能否在建築周邊,盡最大可能建立防火隔離帶(如防火牆),並暢通快速疏散的道路,可以最快速度撤離民眾,也可以讓消防人員和消防車入駐防守。提前做好防範措施,消防人員也有預先應對方案,並有地利優勢,其生命安全就會多幾分保障。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2、在一些關鍵山區或者地段,提前建立防火林帶。一是開闢空白區,二是種植防火林帶,種植白欖樹、銀杏樹表皮質厚、少蠟、富含水分等難以燃燒的林木。這樣也能增加控制山火的把握,救火隊員可能也會多一條退路,多一線生機。

二、如果必救,如何增加勝算?

如果迫於形勢,我們必須要派人員上山入林去撲滅森林大火,那我們該怎麼辦呢?

每次撲滅山火都是一場生死之戰。嚴重的時候,可能會全軍覆沒。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發火的深山老林,一般都是人跡罕至,多年枯枝落葉、腐殖層堆積,再加上有句話叫做“十火九風”,森林大火往往伴隨這山風,風助火勢,有時火焰能達到幾十米高,偶爾還有爆燃現象,讓人來不及反應;而且山火還有一個特點,很難徹底燃盡,看似看似撲滅的火苗,地下還有很長的根部可以燃燒;已經撲滅的枯樹,一轉眼又是一棵火樹,一旦因為風向變化被包圍其中,凶多吉少。

更為可怕的是,在被山火包圍時,自救手段極為有限。山火的溫度極高,火焰極大,即便你拼命衝過第一道火線,面臨的還是四處起火與滾滾濃煙,面對火焰可以躲閃,但是濃煙只能忍耐,不出五分鐘便會暈頭轉向。而且在火場體力消耗很快,一會兒人可能就精疲力盡了。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那麼,我們可以為消防人員做些什麼,來儘可能保障他們的生命安全呢?

既然撲滅山火是戰鬥,我們不妨向舉世公認的“兵學聖典”《孫子兵法》取取經,以增加幾分勝算。

孫子兵法裡說:“主孰有道?將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眾孰強?士卒孰練?賞罰孰明?吾以此知勝負矣。”意思是說: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將領更有能力?哪一方佔有天時地利?哪一方的法規、法令更能嚴格執行?哪一方資源更充足,裝備更精良,兵員更廣大?哪一方的士兵訓練更有素,更有戰鬥力?哪一方的賞罰更公正嚴明?通過這些比較,我就知道了勝負。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在上述取勝的重要因素中,治國的人、法令是短期內無法改變的,天時和地利(山火的起火時間和地點)也基本已經限定了,那我們可以改變的因素的主要就是兵(資源和裝備)、眾(數量)、士卒熟練程度、賞罰分明和將領的能力這四種了。

1、資源和裝備

據統計,2015年,中國每10萬起火災消防人員殉職數更是美國的3.72倍。差距在哪裡呢?除了美國消防人員更注重自身安全(更怕死惜命,無貶義)外,裝備也是一個重要因素。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美國消防員的防毒面具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3月30日涼山滅火戰鬥場面

這是筆者從中國國防報記者3月30日當天拍攝的涼山山火戰鬥場面,從圖片上看,我們的消防人員沒有戴防毒面具,甚至都沒有頭盔。

此外,美國專業救火隊中還攜帶有緊急避險的防火帳篷。更不用說有時還會出動直升飛機撲滅山火。

如果我們的裝備後勤跟不上,讓救火人員上戰場拼命,那豈不是眼睜睜看著他們送死?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2、訓練有素嗎?

根據媒體報道,這支專業的撲火隊於3個月前成立,隊員們“每10天倒班訓練一次”,有些甚至只是在接受過一些簡單的滅火消防訓練。而且他們其中大部分並不是專職的,平時主要以務農、打工為生。

我們還是來和戰損率比較低美國對比一下。美國消防局對職業消防員的篩選有非常嚴格的體系。美國每年都要招聘職業消防員,數千人提出申請,但錄取率不足1%申請者必須通過三項考試:筆試、消防隊員候選者體能測試和智力測試。通過測試後,要接受大約600小時的理論培訓,學習與火災情況相關的物理、化學、數學和消防知識。結束後,還要進行6個月下隊實習,這和集中培訓交叉進行,經考試合格後才能成為正式的消防員。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可以看出,我們的救火隊員在訓練上遠遠不足。而這往往會導致我們付出慘重的代價。

3、賞罰分明嗎?

經驗是需要積累的,問題在於,我們救火隊員的待遇能夠讓留住人嗎?

在去年犧牲3月30日犧牲的30名撲火英雄中,大多數是90後,包括兩位中隊長,最年輕的甚至未滿20歲。

近年來,消防人員傷亡的報道中留給我們深刻的一個記憶點就是——犧牲消防員的年齡大多年輕。根據統計數據,近5年犧牲消防員的平均年齡24歲不到——和今年犧牲的劉勇差不多大。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一位消防員的後背

為什麼這些犧牲的消防員大多如此年輕?其實,基層消防人員的年輕是常態,因為他們一直處於流動性很強的狀態,大多數老兵都流失了,為什麼呢?待遇很低。

此次犧牲的很多半職業的救火隊員待遇多少呢?有曾經的撲火隊員說自己的工資待遇,月薪1500,撲火一天一夜補貼130元。

據網上的報道,很多消防員是招收當地青年進來的,待遇也不一樣,試用期三個月,最低的才一千多,具體多少看地方經濟;一般的地方過了試用期有三千左右,此後隨年數增加。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風險如此之高,工資遠遠算不上豐厚,人員的高流失率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這樣的待遇,有幾個年輕人能有耐性安心待幾年,成為經驗豐富的老兵呢?而多留下點老兵,他們也許就會多一分活命的希望。

4、指揮得當嗎?

森林大火,往往著火點多、面積廣、氣壓低、環境複雜、通訊不穩定,尤其地面著火後,形成氣壓,導致大風風向飄忽不定,可以說是瞬息萬變。即使是技術與經驗豐富的老消防員也難以判斷火勢走向。正如專家所言:“在夜間,蔓延肆虐的山火之中,不可控和突發因素多發,安排救火隊員定點滅火,提前是否做好了規劃,是否有充分的應急避險策略;又是否能夠避免人直接撲上去,而採用直升機進行滅火等等。”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現在說這些或許有事後諸葛亮的嫌疑,但是這連年幾十條人命的慘重代價,足以讓我們深切反思,在救援系統的完善和救火策略的制定上,還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間,甚至需要理念上的根本性轉變。

我們都知道,有時候戰場上對情勢一個誤判,就會造成無法挽回的損失。而我們,已經為這些犧牲的英雄哭得太多了。

結語:

兩個3.30森林大火,讓我們失去了近50條鮮活的生命。他們都是逆行的英雄,為了公共利益而犧牲,應該被讚頌,他們的身後事和家裡的困難,我們也應該擔責。但是,我們不能只有讚頌,沒有補救措施,沒有防患於未然。

如果我們的國家能夠從每一次慘痛的教訓中不斷修正進化,所有傷疤都成長為鎧甲,那何愁未來的中國不會更加強大!

清明剛過 請千萬不要忘卻……

在去年3.30犧牲的消防員趙萬昆的墓前,女兒趙可兒在鮮花之中放了一張黃色愛心折紙,上面寫道:“爸爸,您已經離開一年了,我很想您!”

情不自禁想起西昌撲火隊員出征前的情景,一位西昌市民對隊員哭著喊了一句話:我們不要英雄,我們要你們好好回家。

新品頭條,網羅全球新品資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