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清明节前是寒食。先说说这两个节日的由来。

据史籍记载:春秋时期,晋国公子重耳为躲避祸乱而流亡他国长达19年,大臣介子推始终追随左右、不离不弃,甚至在落难之时偷偷割大腿上的肉给重耳吃。后来重耳当了国君,励精图治,成为一代名君“晋文公”。介子推淡泊名利,为了避免与其他大臣争夺利禄,与母亲归隐绵山。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介子推

后来,晋文公幡然醒悟,为了逼迫介子推出山相见,下令放火烧山。不料介子推始终没有出山,最终抱着母亲烧死在柳树下,并留下衣襟寄言晋文公常思国政“清明”。晋文公愧疚不已,将其葬于绵山,修祠立庙,并下令在介子推死难之日不生火做饭,要吃冷食,以寄哀思,并经常提醒自己治国安邦。这也就是“寒食节”和“清明节”的由来。

介子推被山林大火烧死,可能更多是他自己的选择,不能算是人祸。

不过,在2600多年后的2020年3月30日,四川凉山19人因山火不幸遇难,却很难说没有人祸的因素。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因为,就在2019年的3月30日,刚好一年前,也是在四川,30名扑火人员同样因山火牺牲。

一次重大伤亡还可以说是偶发意外,连年如此,说没有人祸你敢信吗?

据介绍,此次牺牲的向导林场职工冯财勇,才40多岁,“为人很淳朴,家里有4个孩子,最小的才3岁多。”

遇难的扑火队员张明福,也才43岁的,身材瘦小,经常笑容满面,他“很拼很能干”,是家里的顶梁柱。他家里有一个刚上大学的儿子,还有一个3岁的孩子。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遇难的扑火队的队长何贵银,也是40来岁,调入林草局才半年多。

牺牲的队员之中,80后占多数;最年轻的刘勇仅25岁,是家中独子,还没结婚。他们都是家里的顶梁柱或者未来的希望,可想而知,他们的牺牲,对家里人来说,是天塌了!

常言道水火无情,扑火人员要面临高风险,这我们能理解;但一次又一次如此重大的伤亡,我们在悲痛之余,怎能不反思:这样的惨痛,我们该如何避免再度发生?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一、山火一定要扑灭吗?

山上起火,怎么能不去灭火呢?很多人或许下意识地就想说。

是的,山上森林连绵,动植物难以数计算,都是巨大的财富;而且山下有学校、有油库、有龙汉古柏,还有寺庙道观等等。这样的山火怎么能不救呢?

问题在于,这些财富,真的值得我们每年搭几十条性命去防护吗?能否有其他的解决之道。

1、我们在人类建筑上花功夫。一些靠山而居的村落、学校或者加油站,我们能否花大力气搬迁到城镇;实在因为重要的文物保护或其他因素难以搬迁的,我们能否在建筑周边,尽最大可能建立防火隔离带(如防火墙),并畅通快速疏散的道路,可以最快速度撤离民众,也可以让消防人员和消防车入驻防守。提前做好防范措施,消防人员也有预先应对方案,并有地利优势,其生命安全就会多几分保障。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2、在一些关键山区或者地段,提前建立防火林带。一是开辟空白区,二是种植防火林带,种植白榄树、银杏树表皮质厚、少蜡、富含水分等难以燃烧的林木。这样也能增加控制山火的把握,救火队员可能也会多一条退路,多一线生机。

二、如果必救,如何增加胜算?

如果迫于形势,我们必须要派人员上山入林去扑灭森林大火,那我们该怎么办呢?

每次扑灭山火都是一场生死之战。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全军覆没。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发火的深山老林,一般都是人迹罕至,多年枯枝落叶、腐殖层堆积,再加上有句话叫做“十火九风”,森林大火往往伴随这山风,风助火势,有时火焰能达到几十米高,偶尔还有爆燃现象,让人来不及反应;而且山火还有一个特点,很难彻底燃尽,看似看似扑灭的火苗,地下还有很长的根部可以燃烧;已经扑灭的枯树,一转眼又是一棵火树,一旦因为风向变化被包围其中,凶多吉少。

更为可怕的是,在被山火包围时,自救手段极为有限。山火的温度极高,火焰极大,即便你拼命冲过第一道火线,面临的还是四处起火与滚滚浓烟,面对火焰可以躲闪,但是浓烟只能忍耐,不出五分钟便会晕头转向。而且在火场体力消耗很快,一会儿人可能就精疲力尽了。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那么,我们可以为消防人员做些什么,来尽可能保障他们的生命安全呢?

既然扑灭山火是战斗,我们不妨向举世公认的“兵学圣典”《孙子兵法》取取经,以增加几分胜算。

孙子兵法里说:“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意思是说:哪一方的君主是有道明君,能得民心?哪一方的将领更有能力?哪一方占有天时地利?哪一方的法规、法令更能严格执行?哪一方资源更充足,装备更精良,兵员更广大?哪一方的士兵训练更有素,更有战斗力?哪一方的赏罚更公正严明?通过这些比较,我就知道了胜负。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在上述取胜的重要因素中,治国的人、法令是短期内无法改变的,天时和地利(山火的起火时间和地点)也基本已经限定了,那我们可以改变的因素的主要就是兵(资源和装备)、众(数量)、士卒熟练程度、赏罚分明和将领的能力这四种了。

1、资源和装备

据统计,2015年,中国每10万起火灾消防人员殉职数更是美国的3.72倍。差距在哪里呢?除了美国消防人员更注重自身安全(更怕死惜命,无贬义)外,装备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美国消防员的防毒面具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3月30日凉山灭火战斗场面

这是笔者从中国国防报记者3月30日当天拍摄的凉山山火战斗场面,从图片上看,我们的消防人员没有戴防毒面具,甚至都没有头盔。

此外,美国专业救火队中还携带有紧急避险的防火帐篷。更不用说有时还会出动直升飞机扑灭山火。

如果我们的装备后勤跟不上,让救火人员上战场拼命,那岂不是眼睁睁看着他们送死?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2、训练有素吗?

根据媒体报道,这支专业的扑火队于3个月前成立,队员们“每10天倒班训练一次”,有些甚至只是在接受过一些简单的灭火消防训练。而且他们其中大部分并不是专职的,平时主要以务农、打工为生。

我们还是来和战损率比较低美国对比一下。美国消防局对职业消防员的筛选有非常严格的体系。美国每年都要招聘职业消防员,数千人提出申请,但录取率不足1%申请者必须通过三项考试:笔试、消防队员候选者体能测试和智力测试。通过测试后,要接受大约600小时的理论培训,学习与火灾情况相关的物理、化学、数学和消防知识。结束后,还要进行6个月下队实习,这和集中培训交叉进行,经考试合格后才能成为正式的消防员。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可以看出,我们的救火队员在训练上远远不足。而这往往会导致我们付出惨重的代价。

3、赏罚分明吗?

经验是需要积累的,问题在于,我们救火队员的待遇能够让留住人吗?

在去年牺牲3月30日牺牲的30名扑火英雄中,大多数是90后,包括两位中队长,最年轻的甚至未满20岁。

近年来,消防人员伤亡的报道中留给我们深刻的一个记忆点就是——牺牲消防员的年龄大多年轻。根据统计数据,近5年牺牲消防员的平均年龄24岁不到——和今年牺牲的刘勇差不多大。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一位消防员的后背

为什么这些牺牲的消防员大多如此年轻?其实,基层消防人员的年轻是常态,因为他们一直处于流动性很强的状态,大多数老兵都流失了,为什么呢?待遇很低。

此次牺牲的很多半职业的救火队员待遇多少呢?有曾经的扑火队员说自己的工资待遇,月薪1500,扑火一天一夜补贴130元。

据网上的报道,很多消防员是招收当地青年进来的,待遇也不一样,试用期三个月,最低的才一千多,具体多少看地方经济;一般的地方过了试用期有三千左右,此后随年数增加。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风险如此之高,工资远远算不上丰厚,人员的高流失率自然也在情理之中了。

这样的待遇,有几个年轻人能有耐性安心待几年,成为经验丰富的老兵呢?而多留下点老兵,他们也许就会多一分活命的希望。

4、指挥得当吗?

森林大火,往往着火点多、面积广、气压低、环境复杂、通讯不稳定,尤其地面着火后,形成气压,导致大风风向飘忽不定,可以说是瞬息万变。即使是技术与经验丰富的老消防员也难以判断火势走向。正如专家所言:“在夜间,蔓延肆虐的山火之中,不可控和突发因素多发,安排救火队员定点灭火,提前是否做好了规划,是否有充分的应急避险策略;又是否能够避免人直接扑上去,而采用直升机进行灭火等等。”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现在说这些或许有事后诸葛亮的嫌疑,但是这连年几十条人命的惨重代价,足以让我们深切反思,在救援系统的完善和救火策略的制定上,还有很多可提升的空间,甚至需要理念上的根本性转变。

我们都知道,有时候战场上对情势一个误判,就会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而我们,已经为这些牺牲的英雄哭得太多了。

结语:

两个3.30森林大火,让我们失去了近50条鲜活的生命。他们都是逆行的英雄,为了公共利益而牺牲,应该被赞颂,他们的身后事和家里的困难,我们也应该担责。但是,我们不能只有赞颂,没有补救措施,没有防患于未然。

如果我们的国家能够从每一次惨痛的教训中不断修正进化,所有伤疤都成长为铠甲,那何愁未来的中国不会更加强大!

清明刚过 请千万不要忘却……

在去年3.30牺牲的消防员赵万昆的墓前,女儿赵可儿在鲜花之中放了一张黄色爱心折纸,上面写道:“爸爸,您已经离开一年了,我很想您!”

情不自禁想起西昌扑火队员出征前的情景,一位西昌市民对队员哭着喊了一句话:我们不要英雄,我们要你们好好回家。

新品头条,网罗全球新品资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