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生性多疑,為何會中了黃蓋的詐降之計?

本文約1300字,預計閱讀時長3分鐘。


正文

東漢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曹操以號稱百萬的水陸大軍於赤壁被孫劉聯軍擊敗,自此三足鼎立的格局初成。

赤壁之戰黃蓋詐降之事經過《三國演義》的渲染變得精彩紛呈,黃蓋先以苦肉計騙去曹操的信任,然後出其不意施以火攻,最後使得曹操大敗而歸。

那麼大家有沒有想過,曹操一個生性多疑奸雄,在如此關鍵的時刻,怎麼就被黃蓋給騙住了呢?

要搞清這個問題,我們要先分清正史上關於黃蓋詐降的記載並沒有演義中所謂的苦肉計。

《三國志·周瑜傳》:乃取蒙衝鬥艦數十艘,實以薪草,膏油灌其中,裹以帷幕,上建牙旗,先書報曹公,欺以欲降。

曹操生性多疑,為何會中了黃蓋的詐降之計?

在《江表傳》中記載黃蓋在詐降書中所說意思大致為:曹老闆有百萬大軍,僅憑我江東六郡想和你老人家對著幹是不可能滴,這是基本常識,但是周瑜魯肅這倆貨不識好歹,非要和你對著幹,我可沒那麼傻,這不投靠你來了,到時你就準備迎接我吧。

《江表傳》:江表傳載蓋書曰:“蓋受孫氏厚恩,常為將帥,見遇不薄。然顧天下事有大勢,用江東六郡山越之人,以當中國百萬之眾,眾寡不敵,海內所共見也。東方將吏,無有愚智,皆知其不可,惟周瑜、魯肅偏懷淺戇,意未解耳。今日歸命,是其實計。瑜所督領,自易摧破。交鋒之日,蓋為前部,當因事變化,效命在近。”

首先來說,黃蓋的詐降信的內容毫無特色,說白了就是很假,但是赤壁之戰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黃蓋詐降後,事發之日降船變火船,燒的曹操先是“還保南郡”,而後“徑自北歸”。

那麼為什麼曹操輕易就相信了黃蓋所言呢?主要原因有以下兩點:

1:合情

臨陣倒戈的事情曾經發生過,官渡之戰時袁紹的謀士許攸就曾半路投靠曹操,也為曹操擊敗袁紹立了大功,袁紹帳下張郃也是如此。赤壁之戰前劉琮獻降荊州,曹操心裡樂的美滋滋,這時的黃蓋臨陣反水孫權,對於曹操來說似乎也沒什麼特別之處。

曹操生性多疑,為何會中了黃蓋的詐降之計?


2:合理

面對曹操的大軍壓境,加上實力懸殊,江東是人心惶惶,高層以主降派居多,包括張昭這種內務大臣。

《三國志·吳主傳》:是時曹公新得表眾,形勢甚盛,諸議者皆望風畏懼,多勸權迎之。

甚至於連孫權的堂兄孫賁都準備投降,想把兒子送給曹操當人質,可想而知,當時江東的情況有多糟糕。

《三國志·朱治傳》:權從兄豫章太守賁,女為曹公子婦,及曹公破荊州,威震南土,賁畏懼,欲遣子入質。

所以在此情況下黃蓋的投降,就顯得是那麼的理所當然。

但曹操真的就一點都不懷疑嗎?顯然不是,曹操還是心存疑慮的,但面對來降者有不能拒絕,只能靜觀其變,當然能讓黃蓋的“降船”靠近己方而沒有選擇動作,理論上也確實屬於相信了黃蓋。

《江表傳》曹公特見行人,密問之,口敕曰:“但恐汝詐耳。蓋若信實,當授爵賞,超於前後也。

曹操生性多疑,為何會中了黃蓋的詐降之計?

其實無論曹操信還是不信,結果都是一樣,即使不信也不能或者說也不會拒絕黃蓋,事發之日黃蓋還是會一如既往的到來,按曹操的設想,你若真降是最好,你若詐降又能如何?我有千軍萬馬在這坐看你的表演,看你能詐出什麼花樣來。

結果大家都知道了,好好的降船一言不合的就著火了,而恰好那天的東南風又刮的有點猛烈,這你讓曹操跟誰說理去……

最後說說,依據史料記載來看,赤壁之戰的火攻之計並非《三國演義》中描寫的那樣是諸葛亮與周瑜想到的,而是由黃蓋最先提出的。

《三國志·周瑜傳》瑜部將黃蓋曰:“今寇眾我寡,難與持久。然觀操軍船艦首尾相接,可燒而走也。”

《三國志·黃蓋傳》建安中,隨周瑜拒曹公於赤壁,建策火攻,語在瑜傳。

—全文結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