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在新時代高速發展的大環境下,傳統行業面臨巨大挑戰與變革。如何緊跟時代步伐、把握趨勢,華理商學院知行合一講壇為大家帶來了四位嘉賓的精彩演講,讓我們在12月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1


股權架構——初創企業快速發展的必備要素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演講嘉賓:黃錫娟

律師,復旦大學法律碩士,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合夥人,上海市律師協會會員,中華全國律師協會會員。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股權架構是企業的核心和基石,也是企業最重要的頂層設計。企業的股權結構對企業的類型、發展以及組織結構的形成都具有重大的意義。股權架構沒有統一標準,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優的。股權架構的設計是否科學、合理將在根本上影響相關各方的利益和企業的長遠發展。很多中小企業都或多或少面臨一些股權問題,如股權分配隨意、股權比例不合理、股權變動頻繁、股權激勵失效、股權嚴重分散、小股難以清退、股東抗衡嚴重、股權失控風險等,一旦出現此類問題,小則影響股東利益,大則導致企業經營敗局。因此企業在創立之初即應根據各方貢獻和企業發展的需求,設計科學合理的股權架構、股權變動機制、股權退出機制,為企業的健康、快速發展保駕護航。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2


中國快消零售行業新趨勢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演講嘉賓:宋逸

日本大阪大學博士畢業,曾就職於P&G日本(區域銷售經理),Bostik大中華區(營銷總監),以及PGI亞太區(副總裁/分管營銷&研發),現任江崎格力高中國公司副總經理和銷售本部長。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鮑曼的社會學啟示——當下不再是生產者的社會,而是慢慢變化成消費者的社會;不再是產品的空間轉移(工廠到商場)和生產者到消費者,而是一個時間轉移(產品到產品),從消費者到生產者再到消費者。


消費者社會的三大特徵——一是希望或期待的死亡率極高(注意力稍縱即逝);二是哄騙或浪費的經濟學(慾望的不斷體驗);三是高繁衍能力才能保證存活(不斷滿足新慾望),這也是當下最重要的。


從前人們從電視上獲知產品信息,走到商場的時候會想起電視上看過的廣告再進行購買;而這種傳統的推銷模式自非典之後(人們都不上街買東西了),電商正式崛起,營銷模式逐漸變得具有針對性。


一、新趨勢


無法抵抗的出眾:出眾的產品、出眾的包裝、出眾的品牌溝通、出眾的零售執行和出眾的客戶價值(滿足客戶的從眾心理)。


新品牌很多,生存度很低:現有的護膚品牌有三千多種,紙尿片品牌有七百多種,而真正知名搶手的只有很小一部分,現在的中國是一個容易產生品牌的時代,機會容易誕生但也稍縱即逝,所以如果不能滿足新的慾望和需求就會被淘汰。


當下趨勢:新媒體多渠道聯合。例如:抖音。很多傳統公司的痛點,但是新興品牌可以做到這點(薇雅、李佳琦)。


流量紅利變遷主導的品牌迭代。2015-2019年每一次的流量變遷帶來每一次品牌迭代,新型內容流量成為成就新銳品牌的決定性力量。


兩步走——第一步:全渠道引流,分析自身品牌和產品特點,結合已知消費者數據,將用戶數據化和標籤化;第二步:將公域流量轉化成私域流量。


新零售O2O發展趨勢:渠道分散,流量碎片化,零售渠道擁抱O2O。


二、組織變革/文化養成——一切為了共同目標的創新


數字化時代組織管理與以往的不同點——共生態、不確定性、強鏈接、似水一樣(社會的轉型:從固態往液態,即一切的變化速度很快,要把自己和企業變得像水一樣)、強個體(以後的組織架構再也不是以總裁為核心,而是變成一張網)。


共生型組織四重境界——共生信仰(核心)、顧客主義、“無我”領導、技術穿透。


組織架構文化調整:讓門店、經銷商和消費者形成共贏。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3


硅谷企業文化與管理創新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演講嘉賓:程立萍

多年從事財務會計、會計信息化專業教學、培訓及管理、財務管理、財政專項資金評審管理工作,具有豐富的教學、培訓管理、財務管理等工作經驗,多次為本市部分高校舉辦的不同層次培訓班授課,深受歡迎。在全國財經、財政管理類核心期刊發表專業論文近50篇,主編、參編財政部等財經類院校會計專業教材8部。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硅谷是一個怎樣神奇的地方?程老師通過介紹硅谷的地理位置,周邊環境,分佈了哪些知名的公司來讓大家瞭解到硅谷的神奇之處。硅谷創造了什麼奇蹟?硅谷附近密佈著許多知名大學,如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加州大學舊金山分校等等,硅谷是博士密度最高的地方。硅谷還有許多明星科技公司,如仙童、英特爾、蘋果、甲骨文、SUN、思科、雅虎、谷歌、臉書、特斯拉、AMD等等。這裡由於半導體行業的興起而聞名,這裡是產業變革的前沿,從半導體到軟件產業到互聯網再到現在的大數據,人工智能,並且繼續創造著它的奇蹟。硅谷為何取得成功?程老師講述了硅谷起源的幾種說法:氣候說、斯坦福說、風險投資說、政府扶持說還有知識產權說。


硅谷哪些精神值得我們思考?對我們的管理有什麼啟發和借鑑意義?硅谷有著多元的文化,吸取各種文化的精髓,拒絕平庸。程老師從英特爾的起死回生、谷歌的工程師還有蘋果的產品設計等幾個故事中為我們找尋意義。


在人工智能走入人們生活的今天,在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下,如何創新思維,取得成功?創新決定了你是領袖還是跟隨者。管理企業過程中創新是戰勝對手的法寶,一旦停止創新就很有可能被他人超越。


程老師通過對硅谷企業文化及蘋果、谷歌等公司多個成功案例的分析,探索硅谷成功的秘訣,幫助同學們開闊了視野,探尋創新思維的途徑,提高管理水平。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4


跨境併購新常態,轉移投資併購及企業走出去的風險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演講嘉賓:楊延華

悅一投服(PEMAPLUS)董事長,數科有限公司(D Tech Limited)董事長,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校友,具有15年海內外投資併購、大型企業管理及創業創新經驗,並應用於國內外商學院企業高管教育。

一、投資併購和企業走出去的風險和不確定性


楊老師通過分析總結“Canyon Bridge 收購Lattice”的失敗案例,得出發展中國家出境併購的風險:


1、政治風險:投資標的所在國家的國內政治動盪或地緣政治風險。

2、經濟風險:貨幣/外匯政策變動,經濟改革風險。

3、法律風險:法律體系不同,司法支付不完善,執行不到位等風險。

4、安全風險:惡劣的自然環境、極端的勢力等風險。

5、道德文化風險:社會誠信體系不健全,違約、欺詐風險高。


發達國家的出境併購風險:


1、經營風險:無法準確識別市場需求,無法持續進行資本投入等風險。

2、整合風險:管理理念不同、薪資制度、工會組織等帶來的風險。

3、法律風險:更嚴格、更復雜的法律制度體系帶來的法律成本增加等風險。

4、政治風險:政府對併購項目的審查導致交易被中止等風險。


二、出境併購風險轉移

1、投前+投中:選擇專業的顧問團隊

2、通過保險來轉移部分風險

3、併購基金全週期風險轉移


高速發展的時代,處處都是快變量。跟上這個時代,既要有對大趨勢的把握,又要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一個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12月四位嘉賓的精彩分享,幫助我們認知股權架構的設計,瞭解快消零售行業新趨勢,探索創新思維,勇於承擔風險,兼容幷蓄。展望2020年,我們將繼續逐夢華理,成就自己,點亮他人!


知行十二月刊|緊跟時代,自我賦能,鑄就不凡


【職業發展平臺簡介】


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專業學位職業發展服務致力於在企業和學生之間搭建起一座橋樑。幫助學生準確認識個人優勢、確定職業生涯目標,把握真正適合自己的發展方向,幫助學生在學習的定位和畢業後的職業發展中做出明智決策;使學生能夠從市場的角度通盤把握對不同行業、企業、具體崗位的分析,使學生能直接從企業高層角度思考、看待問題,結束漂移,不斷取得就職、從業成功。我們的主要職責不僅是幫助畢業生找到一份工作,更是幫助他們規劃適合自己的職業發展生涯。


撰文 | 茅晨瑜

排版 | 張海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