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年间的“烧畲”习俗,专家哀叹,这是在破坏环境

忆昔开元盛世间,小扈犹藏万家室。杜甫的一句诗,道尽了开元盛世的农业盛况。但是,开元年间的一个农业做法,让现在很多人都不认同,专家更是说他严重地破坏了生态平衡。这个做法是什么呢?烧畲。

开元年间的“烧畲”习俗,专家哀叹,这是在破坏环境

所谓的烧畲,也称“火田”、“火耕田”,即用畲刀将砍倒草木,然后放火焚烧,等到下雨之时再播下种子。这种现象在唐诗里面多有反映“烧畲烧映远山争,伐树暝传深谷声”,“自言楚越俗,烧畲为旱田”“水种新秧粮,山田正烧畲”等。

开元年间的“烧畲”习俗,专家哀叹,这是在破坏环境

烧畲虽然可以一时地增加粮食产量,但是三年以后,那里就不能再度耕种了,只能重新换一块地方再度烧畲。这种毁林种田的方式粗放,农作物完全依靠自然生长,可想而知其后果是严重的环境破坏,生态平衡也遭到了破坏。而且,大家都知道,被破坏的荒山极易产生山洪、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开元年间的“烧畲”习俗,专家哀叹,这是在破坏环境

整个唐代却一直在采用这样的方法,并且因为荒山野岭之中,很多烧山人聚焦在一块儿,就产生了新的州县,依据史书记载,福州的古田县、万溪县都是在这个时期因为烧山而形成的州县。这大约就是烧畲起到的一个积极作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