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其實就在“舍”的那一瞬間!

人生在世,功敗垂成,皆在取捨之間。“得”其實就在“舍”的那一瞬間。捨得守護,得到愛情;捨得付出,得到財富;捨得虛名,得到灑脫;捨得計較,得到幸福;捨得微笑,獲得和諧。

“得”其實就在“舍”的那一瞬間!

從前,有一位國王很喜歡打獵。有一次在追捕獵物時,不幸弄斷了一截食指。國王劇痛之餘,立刻召來一位富有智悲的大臣,徵詢他對意外斷指的看法。智慧大臣輕鬆自在地對國王說,這是一件好事情,並請國王往積極的方面去想。

國王聞言大怒,以為智慧大臣在幸災樂禍,即命待衛將他關進監獄之中。待國王的斷指傷口癒合之後,國王又興沖沖地忙著四處打獵,不幸卻被叢林中的野人活捉。

依照野人的慣例,必須要將活捉的這隊人馬的首領獻祭給他們的神。祭莫儀式剛剛開始,巫師發現國王斷了一截手指,而按他們部族的律例,獻祭不完整的祭品給天神,是會受到天譴的。

野人連忙將國王解下祭壇,驅逐其離開,另外抓了一位大臣獻祭。國王狼狽地回到朝中,慶幸大難不死。忽而想起智慧的大臣曾說,斷指是一件好事情,便立刻將他從牢房中釋放出來,並當面向他道歉。

智慧大臣還是保持他的積極態度,笑著原諒國王,並說這一切都是好事。國王不服氣地質問:“說我斷指是好事情,如今我能接受;因我誤會你而將你關進牢中受苦,這難道也是件好事情嗎?”

智慧大臣微笑著說:“臣在牢中,當然是好事。陛下不妨想想,如果臣不在牢中,那麼,今天在祭壇上的大臣會是誰呢?”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失去則是另一種獲得,“得”往往就在“舍”的那一瞬間。王昭君捨棄了錦衣玉食的宮廷生活,踏上了黃沙漫天的西域之路,卻得了天下的太平與後世的無限讚美;祝英臺捨棄了世間的一切繁華,化作一隻蝴蝶,卻得了海枯石爛和天長地久的愛情;李白捨棄了富貴,卻留住了“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的傲骨……他們捨棄了功名、地位,甚至是生命,獲得的卻是更為珍貴的生命的昇華。

“得”其實就在“舍”的那一瞬間!

所以,生活中,當你失去的時候,請不要悲傷和沮喪,你會發現,你也有所收穫;當你得到的時候,也請你不要得意驕傲,也許你已經為這份收穫失去了什麼。不管舍還是得,我們都要有一個平和的心態,因為上帝是公平的,世事是有因果的,舍也好,得也好,我們都應該微笑著面對,坦然地接受!

“得”其實就在“舍”的那一瞬間!

面對舍與得的抉擇,是一種生活的智慧。在紛繁的生活中,適當地捨棄是必須的。當然,捨棄並不意味著放棄,而在於將來更高層次的獲得。正確的捨棄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獲得,不僅是為了自身的“得”,更是為了大家的“得”。一味地盲目地追求“得”,到頭來只會得不償失。把握好“舍”與“得”,是一種心境,更是一種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