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在朱棣攻下应天(现在的南京)登基称帝之前,他身边一个叫道衍的谋士却对他说:“殿下攻下应天后,如果要更好地安抚天下人,让天下人认为你是正统,一定要把方孝孺留下”。

朱棣听从了道衍的建议,在攻下应天之后没有杀掉方孝孺,并在登上那象征权力的宝座后召见了方孝孺。后面的事,体现了一个大臣最后的倔强与忠诚,同时也让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道衍和尚

方孝孺的倔强与忠诚

朱棣坐在他的宝座上召见了这位大臣——方孝孺,目的是希望方孝孺能够起草写出一份关于他的诏书公布于世间,让世人明白他是正统,是这个象征权力的宝座的合法继承人,不是一个篡位的人。虽然这份诏书谁都可以写,但因为方孝孺是名臣,如果让他来写,天下人都会信服。方孝孺应召进了大殿,在进大殿之前就开始哭,边哭边走,到了大殿中央,对朱棣置之不理,继续哭,也不对朱棣行礼。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朱棣

朱棣见方孝孺如此作态,便说道:“先生别再这般,我只是在仿照前人周公的做法而已”方却问朱,建文帝朱允炆在哪里,由于建文帝在朱棣进城之前就点火烧了皇宫,不见踪迹。朱棣只能对外宣布朱允炆自焚而亡,在方这里,朱棣也是这样说的。方又问朱,建文帝的儿子在哪里,朱却说国家需要一个成熟的君王,建文帝的儿子年纪太小了,方再问,建文帝的弟弟呢?朱这次可能回答不上来了,只能说这是他的家事,意思就是说你方孝孺管得太多了。

大殿内的氛围很凝重,双方再也没有说过话,朱棣也是个暴脾气,也不再对方孝孺说什么了。直接命人拿了纸笔给方孝孺,让方孝孺直接开始写诏书。方孝孺拿到笔直接摔着地上,不写,朱棣继续逼迫他,方孝孺才拿起了笔,却写下了“燕贼篡位”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方孝孺

方孝孺,就是这么一个文臣,在国家危难时,他没有选择逃难;在被人逼迫时,他没有妥协;在写下“燕贼篡位”四个字时,他体现了他对这个国家最后的忠诚

朱棣暴行的开始

看了方孝孺在纸上写的“燕贼篡位”四个字之后,朱棣已经怒到了极点,这也体现了他的心虚。他知道自己不是正统,按理说是拿不到这个位置的,但他却顺势而反,一举拿下了这个位置,所以一旦有人在他面前说他篡位之类的话,他都是极其反感的。再加上方孝孺之前的行为,已经让朱棣愤怒了。

朱棣这时候开口,直接问方孝孺,你不写,难道不怕我灭你九族吗?方孝孺抬起头盯着朱棣缓缓说道,就算灭了我十族,又能怎样?怒了,朱棣真的怒了。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方孝孺可能想不到,他以为他这样就能镇住朱棣,却没想到朱棣说的话是真的,朱棣不会玩什么吓唬人的把戏,他来的是真的。朱棣不是一个喜欢用言语威胁别人的人,他是一个实干家,说了要杀你,就一定会让太阳照到你的坟头上。朱棣叫士兵把方孝孺拖了出去,并下了一条命令,方孝孺,凌迟处死,并灭方孝孺十族。于是,“燕贼篡位”四个字是方孝孺最后的倔强与忠诚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朱棣与道衍和尚

在古代,世人公认只有九族,也就是自己父亲这边三族(姑父姑母,爷爷,侄子),母亲这边三族(外公外婆和舅舅舅妈),以及妻子这边的三族(岳父岳母以及小舅子)。上文我们说了,朱棣是一个实干家,是一个说到做到的实干家。虽然一般只能诛人九族,但他为了体现自己说到做到的优点,将方的朋友和学生算作第十族,一道杀了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就这样,方孝孺成了历史上唯一一个被诛了十族的人

在杀掉方之后,朱棣开始了自己的暴行,首先,他把在“靖难之役”中讨伐过自己的人都杀掉了,同时灭了他们的三族。不仅如此,还将他们的妻子与女儿买入坊间做妓。朱棣将他的残暴对准了那些在以前反对过他的人,这些人在他夺取到权力的宝座后已经没了权势,这只能是一场单方面的屠杀,这体现了朱棣的心虚。他怕别人说他不是正统,害怕街头巷尾那些关于他的不良言论。于是只要有人说关于他的不良言论,他就杀掉别人,并牵连族人。也就是这样,历史记录下了他的一切,包括他的暴行

一份诏书,让一位大臣展现了他的倔强与忠诚,朱棣开始了他的暴行

皇位

朱棣,一个抱着象征权力的宝座害怕别人来争抢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