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這座水泥拱撟從1937年始建至2020年已經歷了83年的歷史,可謂年代很久。雖說公路不再,但拱橋仍存,物景已昔。回顧和探尋“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重拾褪色的記憶,尋回屬於呼和浩特地區公路建設的歷史印跡。稱得上是對歷史的一次初淺探訪。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說到橋必然會聯繫到這條“平綏大道”,當時這條路在榆林鎮境內有較長的一段,西接從歸綏市(城)將軍衙署東出至原郊區羅家營鄉郭家營村路段,往東經土良、古力半烏素、陽曲窯北、三應窯南?榆林,再從陶卜齊鐵路橋底從北向南穿過,又經三犋窯和什犋窯村進入烏蘭察布盟(現烏蘭察布市)卓資縣境內,直至莊家口。現在的110國道(亦稱京青線),基本走的是原舊線路。不得不佩服當時日本的測量技術水準。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新中國建立後,這條公路改道閒置,這座水泥拱橋和一段舊路只做為陽曲窯村的農田路使用。所說的110國道是從北京市德勝門起始至寧夏自治區青銅峽市,因此亦叫“京青公路”,未通至青銅峽前一度也叫“京(北京)包(包頭)公路”後來重擴建110國道,路線走向又回到原來的平綏大道舊路線。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再從陽曲窯村遺留下的拱橋質量來看,日本的測量技術和建築水準確實不錯,倒不是誇獎日本人如何如何?我們只是對他們的工程質量而言。80多年的橋體,能完好無損。實屬不易,不服不行!筆者已和上級文物管理部門推薦,應將這座“老橋”保護起來。它不僅記述的是蒼桑歲月,也是對路橋建築技術的鑑借,一舉二得,何樂不為。不管是誰修建的,只從年代談論,就有一定意義上的保存價質。

陽曲窯村有座日本人修建並遺留的公路橋(2)

(筆者拍攝的公路老拱橋)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