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踏寻伟人足迹 重温历史记忆

沁源是无数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染成的红色土地。抗日战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曾长期在这里工作和战斗。建国以来,我县致力于英雄事迹、革命文化载体的保存、修复和陈列。现在,我县的40多处烈士碑亭已经成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沁源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之后,进一步加大了对全县烈士纪念设施的管护力度,对受损设施进行维护,对周边环境进行清理。

2005年,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县政府在法中修建了张法中烈士亭。为修复风吹日晒造成的毁损,10多年间,我县有关部门对该烈士亭进行了多次维修。2014年,烈士亭周围的栏杆被换成不锈钢的,常年并安排专人对烈士亭进行保洁和环境卫生清理。每到清明节,法中乡的青年团、学校的学生,还有党员干部都会到这里来公祭。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张法中生于1911年,是平遥段村人。他在20岁的时候,考上了介休军官学校,22岁毕业后分配到了咱们沁源,担任沁源一区副主任,正好赶上日本围剿沁源。为围困日军,沁源开始了二年半的围困战,他带领民兵和日本人展开了麻雀战、地道战、游击战,与日本人展开了英勇斗争。

据悉,我县现在有烈士碑亭40多处。这些散布于全县各处的烈士碑亭,就如一部部生动鲜活的画册,记载了沁河儿女不屈服、奋起抗争、追求自由的英雄事迹,完整呈现了沁源人民心系民族、献身祖国的伟大革命精神。随着我县红色文化资源挖掘和开发力度的加大,县乡村各级也加大了乡间村落烈士碑亭的管理和红色历史的发掘。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以来,韩洪乡退役军人服务站围绕保护修缮烈士纪念设施,传承红色文化主要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加强日常管理,明确专门的管护人员,确保纪念设施的整洁美观;二是组织祭扫活动,在清明节烈士纪念日主题党日等重要纪念日组织开展缅怀先烈传承文化主题祭扫活动;三是挖掘红色文化,结合乡志村志编撰工作,全面挖掘红色革命资源,为红色文化旅游提供服务。

烈士纪念碑亭是一部具有历史厚重感、生动而鲜活的红色档案,也是追溯红色记忆、传承红色基因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于进一步弘扬“沁源围困战”精神,激发全县党员干部秉承革命遗志,全力投身建设绿色、康养、文化、幸福、美丽沁源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县退役军人事务局组建后,按照充分利用宝贵红色基因要求,制定出台了《烈士纪念设施管理规定》,明确任务压实责任,强化烈士纪念设施管护力度,形成了县、乡、村三级管护体系,切实将发挥红色生态资源优势,为绿色沁源提供精神动力和力量源泉落到了实处。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今年清明节前夕,局机关对岳北革命烈士陵园进行了植树和卫生清理,并安排乡镇退役军人服务站组织专人对所属的烈士碑亭进行了环境卫生清理。在清明节开展了代为祭扫烈士活动,在全县营造了良好的崇尚英烈氛围。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强全县烈士碑亭的管护工作,深度挖掘红色文化和革命英烈故事,发挥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为建设“红色沁源、英雄沁源”做出积极贡献。


记者 | 郭璠 诗凡 制作 | 王潇

审核 | 贺志敏 监制 | 程广


【绿色沁源】我县40多处烈士碑亭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