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乡侬物语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乡村振兴战略,

提出“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

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

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

如何实现这一目标?

京山县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

谋划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

再加措施、再鼓干劲,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已成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的必然要求。

荆楚大地正掀起乡村振兴的热潮,努力让“记得住乡愁”成为现实。京山县作为湖北首个“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展现了县域新作为。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2017年,京山县采取“1+N”模式新建美丽宜居乡村65个,涌现出了具有代表性的曹武镇源泉村的产业带动模式,孙桥镇青树岭村的民宿文化模式,罗店镇马岭村的能人回乡引领等模式。

2018年伊始,京山县委、县政府就组织召开了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京山课堂”暨县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邀请到了国内著名“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王伟华为全县三级干部解读《生态文明战略与乡村振兴》、《新乡村崛起——四位一体美丽乡村建设的湖北创新实践》,并请他们到京山马岭村、青树岭村实地调研,为推进京山乡村振兴出良谋、献实策。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1 能人回乡:京山“马岭模式”获聚焦

京山县罗店镇马岭村的张立、马志强等9名乡贤是“能人回乡”的典范,“九马回槽”的故事,京山众人皆知。

走进马岭村,映入眼帘的有气势恢宏的别墅群、硕果累累的蔬菜大棚,还有休养所里悠闲惬意的老人,安居乐业如现代版“桃花源”。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2月28日,“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王伟华一行到马岭村调研。京山县委常委、宣传部长刘银星、县委农办主任魏会军、县住建局局长杨传超参加活动。温铁军一行查看了农民别墅群、蔬菜温室大棚、环湖绿道、千亩“四季花海”种植基地、马岭村老年人互相照料活动中心、马岭生态餐厅。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张立等9人自筹700多万元,作为合作社原始股金,成立新型股份制农业合作社,村民将农田以每亩1万元的标准作价入股,年底按股分红。

能人们真金白银的投入,率先入股村民的分红,带动了更多村民。出于对合作社的信任,当地村民纷纷以土地、现金形式入股合作社,为村湾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坚实的基础。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2012年,马岭村二组71户村民以土地353.47亩、资金794.2万元,入股京山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2015年,马岭村一、三、四、五组共127户农户以1340亩土地经营权,入股京山嘉佳福土地股份合作社。同时,马岭村将村集体拥有的水田、坡地、水面入股到合作社。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村民变股民,实现了合作共赢。2017年,嘉佳福土地股份合作社盈利91万,127户村民分红67万;马嘉领农业科贸有限公司盈利127万,分红53万,64名农民股东按股金的5%分红,最高分5万元。当年,马岭村人均纯收入由5900元快速增至29000元,村集体资产近5000万元,村级资金积累达150万元。

张立说,为了进一步带动更多的乡亲脱贫奔小康,马岭村将继续整合资源,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实现新发展。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农业观光旅游,将是马岭村未来的支柱产业。”张立自信地说道。下一步,马岭村将着力打造“三园”,即以休闲体验为主题,建设观光小花园;以大棚蔬菜为基础,建设设施农业示范园;以农业原料为核心,建设马岭特色工业园,努力使马岭焕发更新的生机与活力,使美丽乡村持久美丽,切实带动乡亲们持续增收致富奔小康。

随后,在马岭村会议室观看了介绍马岭发展历程的纪录片《小村庄的大时代》,温铁军教授向村书记张立重点了解了马岭村农村集体资产股份权能改革的情况。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温铁军教授充分肯定了马岭村建设美丽乡村的成就,他说,湖北提出的“三乡工程”你们已经做到了两点——能人回乡、企业兴乡,如何吸引市民下乡,盘活闲置资源,推动休闲、旅游、文化、养老等产业与农村产业的融合发展,增加村集体和农民的财产性收入来源,是你们下一步工作的关键。温铁军教授表示将对马岭的美丽乡村建设持续关注。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2 各美其美:全县美丽乡村错位发展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近年来,京山县通过“城归工程”邀请1420名能人回乡,为乡村振兴引入“新活水”。曹武镇石桥村也是京山县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大力实施“三乡工程”的一个缩影。

石桥村的媳妇韦洪琴是地道的北京人,本可在大城市生活的她一心扎根于石桥,建设美丽乡村,先后多次带领乡亲们到先进示范点考察学习,发动村民清洁卫生,村庄面貌焕然一新,并对接知名设计公司为村庄做了总体规划。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在县、镇、村三级政府的支持和乡贤的带领下,石桥村正在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并计划依托“蜡”产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打造日本木蜡生态种植、深加工、观光休闲旅游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化基地,拓宽村民增收致富渠道,让不少群众就地就近实现就业。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而孙桥镇的青树岭村打的是“红色文化牌”,该村是毛泽东双儿女亲家张文秋的故乡。如今的张文秋故居青山黛瓦,绿水白墙,像一幅美轮美奂的水墨山水画。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这样的美景同样也是京山县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成果,目前,张文秋故居已基本修缮保护完成,只需再做一些室内装修和相关历史文物、资料等布置完善,就可对外开放了。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同时,青树岭村依托本村资源优势,大力招商引资,打造对节白蜡艺术园、百合庄园、薰衣草基地等,采取“集体+经营主体+农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3 高度重视:全县干部学习乡村振兴战略

新年新气象、新目标、新举措,为提升京山全县干部理论水平和实践水平,加快推进京山县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步伐,推动京山县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3月1日,新时代湖北讲习所“京山课堂”暨县委中心组(扩大)会议在京山礼堂召开。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三农问题”专家温铁军、湖北省村镇建设协会理事长王伟华应邀为全县三级干部,共800余人解读乡村振兴及乡村建设。京山县委副书记、县委政法委书记张少红主持会议并讲话。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在讲座上,温铁军教授横向分析了当前国内外的政治和金融形势,纵向剖析了中国农村政策的三段演化——三农问题、新农村建设、乡村振兴的来龙去脉,揭示了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并对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的试验案例——城乡互动与社会农业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绿色生态方式应成为乡村振兴的主要内涵,应加大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培养力度,生态文明战略转型与乡村振兴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是中国21世纪重大战略调整。

温铁军教授的授课内容用丰富、典型的案例,结合当前国内外发展的现状与京山的实际作了深入细致的讲解,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引发了广大干部的强烈共鸣,普遍表示收获颇丰。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温铁军教授精彩观点采撷

生态文明最主要的内涵是多样性,那么多样性会在城市产生吗?如今的城市大都是千城一面,到处都是高大上。多样性在哪里?在农村,只有农业是一个没法脱离自然的过程,工业不是,它是一个反自然的过程。中华民族的文明主要是农业文明。

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乡村振兴战略?战略的主要要求是从过去的加快城市化到城乡融合、城乡统筹,过去是以城带乡,现在是先发展乡村。用过去发展城市的方式去发展乡村行不行?不行。千万不能把管城市的那一套用在管乡村上,而是要加强制度创新能力。只有真正了解乡村,我们才能总结出管理乡村的制度,去主动适应乡村的发展。

21世纪发展最有潜力的领域什么,就是乡村振兴。所以这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都明确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财政金融等各种优惠政策向农村倾斜,要想应对全球危机,要想应对海外越来越尖锐的挑战,我们先得稳住自己,而我们能够稳住的最主要的领域,就是乡村振兴,练好内功,才有条件应对外部的紧张局势。

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讲了一个农村治理的三结合,叫“自治、法制、德治”。现在强调的是以自治为基础的,法制、德治相结合。德治靠什么呢?靠乡贤,乡村的贤能要回乡。乡贤治理讲究以德为主,所以叫自治基础上的德治、法治结合,要“三治”结合。乡村治理得有效,什么是有效?乡贤治理是相对有效的。

乡村社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可以洗净在城市的铅华,在乡村喝的水是洗血的,吃的东西是有机生态的,可以洗胃,我们呼吸的空气、有甜味,是洗肺的,在乡村社会中的生活是闲散的,安逸的,把在城市高度紧张的人际关系消解了,那叫洗心。所以说,市民下乡是“四洗”,洗胃洗肺洗血洗心,有人想过这“四洗”是创意么,这“四洗”该卖多少钱呢?

乡村振兴是一个万众创新的领域,我们通过万众创新,通过乡土社会的稳定,将打造中国长期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以此来作为中国引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地位。作为大国,不是像美国那样的霸主,而是成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典型国家,让大家都能追求可持续。

王伟华从文化、社会、市场的角度对当今乡村的发展进行了深度的剖析,提出了以群众为本、产业为要、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四位一体”的乡村建设理念,抓住了乡村建设的根本问题,找到了“乡贤”这一有思想、有干劲、能团结村民,可整合资源的抓手,创造性地提出了136乡村建设模式,为京山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供了可借鉴的理念、方法和范本。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王伟华精彩观点采撷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社会资源、乡贤、村民和市场都应该找准自己的定位,各自发挥作用。如果把美丽乡村建设比作一场球赛,政府要当好教练,既要“有所为”,又要“有所不为”;社会资源要当好陪练,只赚该赚的钱,做好该做的事;乡贤要当队长,成为广大群众的主心骨和领头羊;村民才是真正的运动员,要成为赛场上的主角,全心全力为胜利去拼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奉献出一场精彩的球赛,才能去面对“市场”这个冷静理智的裁判。否则的话,只有教练和陪练上场却没有球员,这样的一场球赛能赢吗?

清洁家园、打扫卫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性工作,不仅仅是“扫地”,同时也能“扫心”。清洁卫生具有“操作性、广泛性、反复性”三个特点,它“投入少、成效好、可复制、能持续”,可以唤醒群众团结互助的集体意识回归,可以唤醒乡村善良文化的回归,可以促进干群关系融洽,可以帮助乡贤建立信心!

乡村是一个“鲜活”的生命体。群众是骨架,产业是血液,生态是体表,文化是灵魂。我们认为中国乡建目前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源于对乡村是“生命体”还是“物质体”的理解偏差。更多的时候,我们是用了一个非生命形态的方式和思维,去做了一个生命形态的建设。

我们对比乡村和城市,就会发现互补性非常强,心空的城里人渴望回归自然、回归田园、回归精神家园,中国传统乡土社会基于情礼自治的社会治理、自内而外的道德约束机制、道法自然的生活方式以及自然合理的生产方式,就是治理城市病的处方。

我们主张在新的乡村建设背景下,要用新的工作方法、新工作机制达到新的工作目标。新工作方法就是要发动群众、对接市场、依靠政府、依托外援;新动力机制就是要实现乡贤推动、产业带动、资源联动、文化驱动。

我们要用结构性力量复兴乡村,不能单维度完成,就必须团结更多的人群、团结更多的资源进入乡村。市民下乡,新村民与老村民共建乡村,这是一种乡村建设的一种新趋势,也是必然规律。

讲座最后,张少红书记做总结发言,他对加快推进京山县乡村振兴和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提出了新要求。

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湖北京山展现县域新作为

一是要在美丽乡村建设的发展理念上要寻求新突破。要以改革的精神和创新的思路,在推动“三乡工程”和美丽乡村建设上作深度的思考,充分挖掘乡土文化、农耕文化、生态文化、红色文化等方面的内涵,推动全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错位发展、差异化发展。

二是要在发展模式上寻求新突破。要注重因地制宜,在做好“三乡工程”农旅结合上下功夫。今年,县委、县政府将继续整合涉农资金项目,对美丽宜居乡村建设重点村在政策上、项目上给予全力支持。

三是要在发展格局上寻求新突破。要以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为目标、以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为重点,策划包装一批示范引领强、产业融合好、支撑作用明显的重大项目,推动一批重大项目落地,引领全县美丽乡村建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