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古韻鬧“天倉”

俗話說 “正月十五鬧新春”,可在我們老家——山西壺關北行頭村,卻有著不鬧元宵鬧天倉的傳統。

所謂“天倉”,就是“填倉節”,這是漢族民間一個象徵新年五穀豐登的節日。“填倉節” 因“填”與“天”諧音亦稱為“天倉節”,有的說天倉節是祭星之日,有的說是為祭土地或祭磨神,不少地方,正月二十四這一天黎明,家家戶戶都在自己的院子裡或打穀場上,用篩過的炊灰,撤出一個個大小不等的糧囤形狀,並在裡面放一些五穀雜糧,象徵五穀豐登。

在古代,填倉節(Fillpositions insection)是一個隆重的節日.每當節日到來,民間親朋往來,佳餚盛餐,醉飽方歸。宋代孟元老在《東京夢華錄》中就有這樣記載:“正月二十四日,人家市牛羊豕肉,恣饗竟日.客至苦留,必盡而去,名曰填倉。”

山西各地的過節方法也不盡相同,有的地方在添倉節吃春餅、煎餅,並把餅投入到糧倉;有的地方在添倉節做“雨燈燈”,燈燈用谷面捏成,共捏十二個,小碗大小,每個燈頂端捏一個燈盞,燈盞邊緣捏一個小豁口,每個豁口各代表一年四季中的一個月。燈盞蒸熟後,揭開鍋先看哪些燈盞裡積的汽水最多,則證明了那個月雨澇。再根據每個月的雨水情況,再做出適合種什麼莊稼的推斷;晉北地區習慣蒸莜麵窩頭,取其形如糧囤。再用蕎麵作丸,置莜麵窩洞中;晉南地區一些鄉村,剪綵色紙片,貼於門上,剪綵色紙葫蘆,貼於帽上。稱此日為太上老君煉丹日,可以除百病,四季平安。還用稀麵攤極薄餅,中裹以菜餚,卷而食之。如果民家娶有新媳婦,新媳婦要親手將煎餅置放糧倉。

在我們老家——山西壺關北行頭村,正月二十四這天一大早,家家戶戶便來到神山嶺的三嵕廟、慕容天子殿遺址以及村子中央的玉皇廟,燒香磕頭,祈願來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登、人畜平安。上午,村裡舉辦的拔河比賽讓豐收的農民活動筋骨、大展身手,在詼諧歡樂的氛圍中捧腹大笑、收穫滿滿。下午,在鏗鏘的鑼鼓聲中,文藝表演開始了,鏗鏘有力的威風鑼鼓,歡快奔放的大秧歌,身段優美的現代舞……一段段農民朋友自編自演的文藝節目更是令人美不勝收、歡樂滿懷。天漸漸暗下來了,家家戶戶張燈結綵、流光溢彩,文化活動中心的廣場上掛滿了村民親手製作的大花燈,大街小巷點滿了驅災辟邪的麻油燈,撒上了祈願豐收的炒香米,家家戶戶在震耳欲聾的鞭炮聲中祭祀了家裡的倉神後,盛大的走燈儀式開始了,一個個上下翻飛揮舞的火龍松、一盞盞精美遊走的花燈組成了一條紅彤彤的、蜿蜒遊走的巨龍,在村裡的大街小巷中游走。走燈的隊伍走到哪裡,那裡便是鞭炮齊鳴、禮花滿天。文化活動中心的小廣場上更是人聲鼎沸、熱鬧非凡,鋪天蓋地的打鐵花、漫天燃放的焰火,吱吱呀呀的傳統大戲……

好一個火樹銀花不夜天的鄉村,願生活在其間淳樸善良的鄉里鄉親家家人丁興旺、戶戶出入平安、年年五穀豐登、歲歲風調雨順!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古村古韻鬧“天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