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孩子却越“挫”越弱?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这几点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生活条件越变越好,如今很多孩子都是在物质优渥的环境中,在家人的庇护下长大成人。很多家长担心孩子的成长过程太顺遂,没有经历什么困难,进入社会后抗挫折能力差,因此未雨绸缪,希望在孩子小时候,通过挫折教育,增强孩子的抗挫折能力。

丸子就是一位提倡挫折教育的妈妈。丸子的儿子从小就在家人的宠爱和陪伴中长大,物质条件予取予求,没有经历过什么困难和挫败。丸子担心孩子一直在温室中成长,长大独立生活后的心理适应能力无法抵抗可能会遇到的挫折,于是丸子开始有意识地对儿子进行挫折教育。

因此每当儿子取得好成绩时,或是很好地完成一项任务时,丸子会先挫伤儿子的成就感,希望借此机会让儿子能从否定中体验到挫败感,提高儿子对挫折和打击的免疫力。但是一段时间后,丸子发现儿子变得没有以前那么自信了,与自己的关系也变得疏离,性格也有点敏感自卑起来。


挫折教育孩子却越“挫”越弱?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这几点


很多家长对孩子实行打击教育,虽然是本着为孩子好,爱孩子的角度出发,希望孩子能在未来面对挫折时,能有拥有独立对抗的态度和心理能力。但是由于对打击教育的片面理解,导致很多父母陷入了挫折教育的误区。用错误的方法教育孩子,不仅不能让孩子内心变得强大,甚至还会削弱孩子面对挫折时内心的力量。

家长对挫折教育容易产生哪些错误的认知?

1. 将成功放在挫折的对立面,认为挫折教育就是打击孩子的成就感

很多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当孩子因为取得一项好成绩开心骄傲时,打击孩子的自信心,让孩子产生挫败感,以此训练他的抗挫能力。有的家长可能会更严苛,平时的生活中也会经常否定打击孩子。

“你怎么做什么都不行。”

“偶尔考第一有什么好骄傲的,有本事年年第一。”

“你怎么能这么差劲。”

这些父母本意是希望能让孩子心理变更强大的话,却变成削弱孩子自信与自尊的利刃。孩子在取得成功时,却长期得不到父母的认同,内心就会逐渐认同父母的观点,认为自己真的是一个一无是处毫无价值的人。处于这种氛围中的孩子,无法建立起自我价值感,在未来遭遇挫折时,更容易否认自己,逃避挫折,面对困难时更容易产生畏难心理。


挫折教育孩子却越“挫”越弱?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这几点


2. 挫折教育只看重挫折,却忽视教育

很多家长认为挫折教育就是让孩子体验受挫的感受,以为只要经常否定和打击孩子这种人为创造的挫折,或者是让孩子多经历一些生活中难以避免的困难,孩子就会练就出一颗强大的心脏。因此当孩子遭遇挫折和困难时,家长不是趁此教育孩子,教会他如何度过困难的方法,而是任由孩子陷入受挫的情绪和处境中,承受负面情绪带来的压力。

哈佛大学儿童发展中心研究发现,孩子有一套专门处理压力的压力反应系统。如果孩子能够在成年人的帮助下短时间内缓解压力,压力系统对压力的反应就会减弱,甚至消失;如果孩子的情绪和压力被成年人忽视,压力系统长时间处于应激状态下,产生的激素会减少大脑负责学习和推理的区域神经元的连接,对孩子大脑发育产生负面影响,这一过程被称为毒性应激。

因此只让孩子体验挫折,却没有教会孩子应对挫折的方法,只会让孩子长时间沉浸在挫折产生的情绪压力中,不仅不能增强孩子的抗压能力,还会影响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利于孩子的智商发展。

如果挫折教育只是让孩子体验挫折,甚至人为地给孩子设置障碍,创造困难,这种带着严重偏差的挫折教育,对孩子而言,更像是一种惩罚,而不是教育。


挫折教育孩子却越“挫”越弱?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这几点


那家长到底如果教育孩子,才能真正地让孩子受挫能力变强呢?

1. 保护孩子的自尊,认可孩子的努力和付出

当孩子遭遇挫折时,家长不要因为不圆满的结果而责备孩子,忽视孩子在这一过程付出的努力。原本就因为失败自尊心受挫的孩子,会因为家长的责备而更加地否认自己。作为家长,应该保护好孩子受伤的自尊心,认可和接纳孩子因受挫产生低落情绪,同时肯定孩子做出的努力。在家长的肯定和安慰下,孩子能更容易从消极的情绪中恢复,重拾信心迎接下一个挑战。

2. 与孩子一起分析失败的原因,为孩子制定一个新的目标

当孩子从失败的沮丧情绪中平静下来后,可以找个合适的时间,与孩子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孩子从受挫的经历中学会反思的能力。帮助孩子找到失败的原因后,再与孩子一起制定一个合适的目标,将孩子彻底从受挫的体验中抽离出来,将专注力转移到下一个目标。

3. 帮助孩子建立起积极的自我认知

孩子平时取得一些小胜利时,家长可以适当地夸奖孩子和认可孩子的努力。父母积极的肯定可以帮助孩子建立起对自我积极的认知,由此产生的自我价值感可以保护孩子遭遇挫折时,不会彻底的否认自己,这样孩子就更容易从挫折中恢复出来。


挫折教育孩子却越“挫”越弱?真正的挫折教育,是教会孩子这几点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增强孩子忍受挫折的能力,而是教会孩子积极的应对挫折的方法,以及给予孩子无条件的爱的支持。只有这样,孩子才能面对挫折时,内心充满力量,才能游刃有余地应对困难。

--------end-------

文 | 阿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