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早稻生產打足“底肥”株洲市天元區有妙招

為早稻生產打足“底肥”株洲市天元區有妙招

當下正是農耕生產的好時節。

紅網時刻株洲4月14日訊(通訊員 張媛 王娜 楊如 肖斌 曾嶸)仲春時節,株洲市天元區農村處處是春耕生產的熱鬧景象。穿梭的農機、躬耕的農民……構成了廣闊沃野最迷人的畫卷。

據天元區農業農村局公佈的最新數據,截至4月8日,天元區共落實早稻生產面積2.5萬畝,完成春耕種子組織調運45萬餘斤,供應各類農機400餘臺。該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天元區為保證農民春耕生產正常有序進行,根據春耕生產所需,積極鼓勵農戶種植早稻,多措並舉為農戶春耕保駕護航,為天元區早稻生產打足“底肥”,確保春耕備耕不誤時。

點對點服務,宣傳動員“不掉線”

為打好全年農業生產基礎,群豐鎮第一時間制定了糧食生產工作方案,實行分組包片責任制,將任務落實到組到戶到丘塊;同時,多次組織召開工作推進會議,深入學習糧食生產的重要意義,動員全鎮上下戮力同心、聚智聚力,主動作為。

“種好糧食、增產增收、多作貢獻”“應種盡種,保證田不荒!”群豐鎮的“村村響”廣播使春耕生產成為田間地頭最歡快的“春日交響曲”。

“老陳啊,你家的水稻今年還是種雙季吧?這樣保證好收成。”“今年你們有什麼困難啊,我們聊一聊”……這幾天,在馬家河街道太高社區和金龍社區,經常有這樣的詢問聲傳來。在馬家河街道,這兩個社區屬於農村片區,街道充分發揮黨員先鋒隊作用,大力組織發動農戶播種雙季稻,深入農民戶,與農戶深入交流,瞭解農戶農田耕種情況以及農戶在耕種過程中存在的實際困難,並及時為他們解決,實現應播盡播,提高雙季稻種植率。截至目前,社區農戶種植雙季稻面積近2000畝,已完成農業農村局下達的早稻種植任務。

“春耕農時不等人,辦法總比困難多。”天元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非常時期,天元區通過抓好農情調研,到各村(社區)開展農用物資儲備情況、耕地情況、農業用水和農情信息調查外,有些村(社區)還實行黨政領導分片責任制,將責任具體細化到領導和工作人員,將任務落實到組到丘塊,確保農業生產“不掉線”。

送種子送技術,政府來做“田保姆”

4月1日,微微春雨縈繞著山間,一片雲霧瀰漫,餘光明趕到田裡做事去了。

犁田、播種……餘光明和社區派來的技術員一起忙碌著,耕地機轟鳴聲不時從田間地頭傳來,一片熱火朝天的景象。餘光明是本地的農田種植大戶。這幾年,他將外出務工農戶的農田承包下來,一共50餘畝。“與往年自己去買種子不同,今年社區主動將種子送上門。”餘光明笑說,而技術站送來的耕田機,讓他擺脫繁重勞動,輕鬆種田。

三門鎮株木村未雨綢繆,早在3月上旬就委派專員到湖南各地收購了7600斤常規稻種子,“由於提前購買,種子不僅質量好,價格還便宜。”株木村黨總支書記田立介紹,農戶的種子村裡包了,還將散戶的田地翻耕,減輕農戶種田負擔。

4月4日,三門鎮護塘村的田間,一抹鮮紅的色彩成了村裡一道風景,原來,護塘集體經濟合作社剛剛花67000元買了一臺耕地機。“每畝只收50元的成本費。”護塘村黨支部書記蘇子平介紹,這招確實管用,很多農戶都來報名,這臺紅色的耕地機檔期排到了一個禮拜之後。

紅色耕地機的檔期滿了,農戶的負擔就輕了。天元區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送種子、送耕地機、送技術,政府來做“田保姆”,解決了農戶在耕種中的實際困難。

農戶+合作社,創新種植模式

“聽說今年不種田,農戶的耕地地力補貼都沒有,但今年我自己在外打工,根本沒時間打理家裡的田。”南江村乾塘組村民吳立佳和其他3個組的村民一共將120畝地交到了吳立新的手中。

吳立佳算了一筆明白賬,不讓地閒置,他不僅能拿到175元/畝的雙季稻耕地地力補貼,還會有200元/畝的流轉費。

吳立新是南江村新晉的農田種植大戶。儘管春耕碰上疫情,新流轉了這麼多地的吳立新有點壓力,但是政府補貼讓他心裡有了底。按政策,他可以拿到50元/畝早稻稻穀補貼,晚稻、一季稻稻穀補貼19.95元/畝,還有早稻種子補貼50元/畝,再加上稻穀的收益,怎麼算都划算。

南江村黨支部副書記李朝光介紹,南江村黨員幹部帶頭將田地交給合作社,鼓勵農戶將田地流轉給合作社,採取大戶集中種植的“農戶+合作社”的模式,擴大早稻種植面積。截至目前,南江村有5個合作社採取了此種模式,3000畝的早稻種植任務完成了85%。

修水利買保險,解決種糧後顧之憂

種田是一個複雜的系統,牽扯其中的不光是人和田,還有水和風險。

4月9日,挖機聲、卡車聲、鋤頭聲……這幾天株木村很熱鬧,這裡正在進行水利設施的修繕。不僅修復山塘,株木村還加緊疏通灌溉渠道。

株木村臨近湘江邊,不可避免地會受到洪災的影響。為了讓農戶更加安心地種田,株木村共出資7000多元給全村610畝水稻買了保險。購買水稻種植保險後,極大程度上降低了農戶種植水稻的風險,提高了防災減災的能力,也讓農戶吃了一顆定心丸。

“種子發了,耕地翻了,保險買了,水利設施修復了,我們趕緊種田就是!”株木村村民王喜貴覺得,現在種田得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