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我們選擇在這個時代登月,還要做其他事,並不因為它們簡單,而是因為它們很難。"-美國肯尼迪總統


1969年7月20日,隨著阿波羅11號火箭升空,尼爾·阿姆斯特朗在月球上留下了人類歷史上的第一個足跡。他所說的那句 "這是一個人的一小步,卻是人類的一大步"可以說是銘刻了一個時代的縮影。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全世界的自然科學課本上,都會提到尼爾·阿姆斯特朗的名字。因為他創造了歷史,作為登月第一人,尼爾·阿姆斯特朗被永記史冊,但是真實歷史上他是怎樣的一個人物呢?

美國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的傳記電影《登月第一人》給你講述了不一樣的尼爾。正如導演所說的,"我以前拍過講述了各種各樣的夢想電影,某種程度上,沒有比把人送上月球更偉大的夢想了"。憑藉出色的影片效果,該片斬獲了第91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視覺效果獎。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影片講述了尼爾從1961年加入NASA,到1969年實現登月前後的經歷,從而全方位向觀眾展現了尼爾·阿姆斯特朗非比尋常的經歷。導演達米恩•查澤雷在影片中放棄了專注大場景描繪,轉而採用了一種細膩的敘事風格,將尼爾有血有肉的帶回到了我們面前,尤其是對其小女兒的描寫,更是將人性的弱點剖析得淋漓盡致。

這種人性的弱點來源於對尼爾·阿姆斯特朗所有的行為動機分析。達米恩•查澤雷的目光不再停留在高高在上的英雄主義,而是迴歸到了一個普通的父親在失去女兒之後的自我安慰。而這種安慰則體現出心理學上說的兩類情緒調節方式,那就是"情景選擇"和"注意轉移"。

01.英雄不僅僅只有傳奇,更有失魂落魄,正是這種全方位的人格展示,才豐滿了人物位面,給人以更現實的觸感

如何將這樣一位傳奇搬上熒幕,這對於一名導演來說其實是非常有難度的,對於男主的選擇上,也能看出導演達米恩•查澤雷的心思。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他選擇了演員瑞恩·高斯林來出演尼爾·,一方面是因為,"他可以用很少的手段來傳達很多的情感,不需要太多的詞語就能跨越某些東西。我知道這對尼爾很重要,因為尼爾是出了名的沉默寡言的人。"而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因為瑞恩同樣出自小鎮,"也許他們都是從小在小鎮長大的孩子,在農村長大的孩子,經常仰望天空"

達米恩•查澤雷徹底摒棄了傳統英雄主義的傳紀方式,而是使用了一種平民化的風格來講述了這一偉大歷史事件。這種反英雄主義的論調,讓英雄走下了神壇,融入了百姓生活之中。他的愛恨情仇,再也不是隱藏在政治思想中間,這一點是至關重要的。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正如達米恩•查澤雷在媒體中闡述的,影片是"以一種非常親密的方式講述這個史詩般的故事。有時候它只是很主觀地從思想上去弄清楚,如果是尼爾和珍妮特在這一刻,他們會看到什麼。"

而這種親密的方式其實是蘊含著一種情緒在裡面的,這種情緒甚至有些落魄,"尼爾是一個經歷了巨大痛苦的人,他失去了一個孩子,但即便他遭受了如此多的黑暗,也從未完全失去眼睛裡的那種孩子氣的光芒"正是這種感情基調,讓整個影片充滿了感情色彩。也讓觀眾看到一個偉大的英雄,也會有失魂落魄的時刻。

02.最嚴重的危機不是空難,而是失去女兒,情緒上的"情景選擇",讓他毅然決然地走上了太空

所謂的"情景選擇"是指,當我們情緒極度失落,且不能立即解決目前的問題時,內心裡想離開讓我們痛苦的場景的心理現象。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影片一開始描述了一場驚心動魄的試飛事故。尼爾通過高超的操作技術和冷靜的處理,最終化險為夷。但是隨後尼爾卻面臨著自己人生最大的危機,這次危機是他所無法掌控的。他的小女兒凱倫,因為身患癌症不幸後去世。這給尼爾帶來了非常大的痛苦。這種痛苦一直困擾著他,尼爾一直沒有走出自己的心理陰影。從尼爾保留凱倫的手鍊可以看出來,這是他的執念,他一直沒有放下。

尼爾拉上窗簾獨自一人在房間裡面哭泣的場景,讓人看到了一個無助的父親,也正因為這種悲痛,讓他選擇了NASA。這種選擇其實是帶有一定私人色彩的。他需要一種精神的放逐,他想逃離悲傷地,於是他選擇了飛往太空。也只有太空中那種寧靜,可以給他進行真正意義上的療傷,而月球其實就是他情景選擇的場地。

女兒是尼爾走上太空的原因。正如同他拉上窗簾才會讓自己徹底哭泣,他想要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空間,只有自己和心中的女兒。雖然女兒的去世不是因為他,但是他對女兒的去世有著深深的愧疚感,他需要給去世的女兒尋找一片安詳之地。

03.女兒給了他奮勇向前的理由,這不是一種情懷,而是一種"注意轉移"

情緒是一種具有動機和知覺的積極力量,它組織、維持和指導行為。-羅伯特•利珀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尼爾飛上太空的路並不平坦,同事因為飛行事故意外身亡,這是影片中他第二次參加葬禮。在葬禮上尼爾恍惚中看到了自己死去的女兒。這讓他非常不安,於是他扔下自己的妻子珍妮特獨自返回了家中。回家後的尼爾再一次拿出了天文望遠鏡觀測起月球。

其實這時候他不是真正的在觀測,只是需要一種情緒上的"注意轉移"。正如注意轉移的定義,尼爾通過改變我們的注意焦點來調節自己的情緒狀態。

尼爾其實是因為內心的膽怯而害怕看到女兒,他對自己動搖的行為感到羞愧,而這種羞愧看起來更像是一種偏執。尼爾回到家執著地用望遠鏡看著月球,其實他什麼也沒有看到,只是懼怕感受到自己的內心。

他將實現飛天的理想等同於要完成和女兒的約定。他認定月球上會是女兒心靈的棲息地,一種只屬於女兒和自己的一種心靈天堂。而這種想法越來越讓他充滿偏執,他頭破血流地去完成各種飛行試驗,已經達到了忘我的狀態,這種偏執已經到了一種瘋狂的程度。正如達芬奇所說的,"父愛可以犧牲自己的一切,包括自己的的生命。"而這一刻,尼爾確實是在踐行著這句話。他為自己設定了一個目標,而他固執的要去完成它。

04.扔出手鍊的一刻,既是心願的達成,也是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情緒是來自正在進行著的環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應的組織,它依賴於短時的或持續的評價。-心理學家拉撒路

《登月第一人》:將傳奇拉下神壇,他只是個失魂落魄的男人

達米恩•查澤雷在媒體採訪中,對於尼爾成功登陸月球之後有一段感慨:"一旦你完成了一件大事,你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進去,你怎麼在這之後再找到前進的道路呢?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但是,我認為這一切又回到了平衡,有時很難在夢想和現實之間找到工作和生活之間的平衡。"

尼爾最後登上月球的那一刻,所有的時間和空間都已經停滯,他彷彿進入了另外一個世界。在這個世界裡他在夢裡幻想過太多遍,這是他和女兒約定的空間。腦海裡和小公主在一起的畫面和月球的景色融合在一起,那一刻在尼爾的心裡,這就是小公主的天堂。他獨自站在環形山上,把女兒的手鍊丟進了巨坑裡。

這一刻,他不僅代表了全人類的進步,也是對自己情緒的一種徹底解脫,導演通過尼爾扔出女兒手鍊這一動作,讓停留在他心底的心魔徹底釋放,這是一種工作和生活的雙重勝利,代表了一種情緒的平衡。也暗示了負面情緒通過"情景選擇"和"注意轉移"兩種手段釋放之後,你一定會走出自己的"失魂落魄",這對所有人來說,都是有著很深的借鑑意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