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型教培機構的自救:學生全部轉線上,無退費,無降價

小型教培機構的自救:學生全部轉線上,無退費,無降價


作者 | 孫文敏


“儘管未來有不確定性,但我還是挺樂觀的。我們努力了,也採取積極措施應對了。”南陽英嘉王校長告訴《教培校長參考》,“疫情突然襲來,我們完全沒有線上授課經驗,面對所有同行都遇到的難題。但我們還是一步一步,用自己的方法克服了。”

南陽英嘉的學校規模不算大,學生總共200多人。但抗疫成果很不錯,所有學生成功轉到線上,沒有學生退費,也沒有家長要求降低學費……

王校長想把自己疫情的經歷和思考,分享給大家。以下內容為其口述,教培校長參考整理編輯。


01

五個動作,讓“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是等值的”

2001年,我就已經在大學授課了。2015年7月開始做機構,創辦了現在的南陽英嘉學校。一直以來,我的機構都是“小而精”模式。疫情之前,學校有多位外教和大學生兼職授課。疫情之後,所有授課都由我一個人完成,妻子幫忙跟進課後服務。

當收到“線下機構停課通知”的時候,我心態還算平和。沒想太多,第一時間迅速採取措施,將所有課程轉移線上。

因為第一次線上授課,完全沒有任何經驗,也踩了坑。

初期用的一直播,學生看得見老師,但是不能互動,學習效果大打折扣。後來在一位家長的幫助下,我們開始用釘釘上課。線上上課規模、時間完全按照線下的計劃來,沒有任何變動。

對於線上上課,我當時很理解家長的心理。家長會覺得,線上課程相比線下課程是不等值的,上線上課程會虧。

所以針對這一點,我主要做了五個方面的工作,來緩解家長的情緒。

第一,所有學生的作業檢查,全部及時且單獨反饋給家長。讓家長知根知底,對我們有信賴感;

第二,發起為期30天的讀書達人活動,讓孩子堅持打卡。釘釘上不僅有孩子們的打卡記錄,還會頒發學習達人勳章,以榮譽驅動的方式,增強孩子們的學習積極性,這些家長們都是看得見的;

第三,在線批改作業時,我會記錄下錯誤多的習題。每次開始新課之前,首先講解這些題目,讓孩子們跟得上進度;

第四,對於沒有時間聽課或者聽課不認真的孩子,我們後續會持續跟進,也會告知家長孩子上課期間的狀態;

第五,每次課程結束後,我都會佈置作業。每次上課,會檢查學生的完成情況,哪怕是用發視頻的方式。一定要讓家長看到,老師是很用心的在幫助孩子學習。

就是在這種授課模式下,家長對我們還算滿意,學生也很少掉隊,只有3到4位學生上課會偶爾缺課,目前我和愛人也在積極跟進這些學生,瞭解具體的情況。

當然,在溝通過程中,也會有各種各樣的難題。但只要花時間和精力去磨合,難題還是能夠解決的。比如家長對於線上課程的質疑,這是可以理解的,我們要讓家長逐漸接受。相比線下,線上也有一些突出性的優勢,比如有視頻回放,便於學生反覆學習,只要學生認真投入到線上課程中,效果不一定差。

總結來說,前期一定要給家長一種值得的感受。時長值得,內容值得,形式值得,課堂服務值得。通過我們的認真和細微的服務,讓家長認可“線上課程和線下課程是等值的”。


02

鏈接!互動!溝通!是教培服務的普世法則

線下課程有線下課程的不可替代的地方。比如和學生的情感溝通,現場互動,這肯定是線上課程不能比擬的。

所以,轉移線上後,我做了一些其它的嘗試,儘量增加和學生的鏈接。

每次正式上課前,我都會花一些時間和學生互動,

“葉子,你最近是不是變胖了?”

“苗苗,你是不是又起床晚了,臉都沒有洗?”

就和兩個人談戀愛一樣,人和人之間,情感的溝通最重要。

我經常會給孩子們說“老師特別想念你們”,也會拍一些學校的視頻給大家,告訴孩子們“看,教室裡的花都開了。”用這種方式,親近孩子的同時,也會讓他們上課有代入感。

同時,我也特別重視和家長的溝通,轉移線上後,我會主動尋求家長們對於課程的反饋。他們也會給到一些不錯的改進建議,哪些課件字數太小,哪些課需要多一些課程筆記展示等等。

無論線上線下,對機構而言,和學生以及家長溝通好,這是做好服務的普世法則。


03

穩定心態:不確定的變化很多,唯一確定的是自己

從現有的形勢來看,疫情最難的階段已經過去了。

儘管未來有不確定性,但我還是挺樂觀的。我們努力了,也採取積極措施應對了。

目前我最擔心的是,如果我們這邊遲遲不開課,線上續費應該有一定得難度,這個難點還在提前想辦法克服當中。

對於之後的打算,如果恢復了線下課程,我還是會以線下授課為主,線上服務為輔,繼續保持現有的模式,當然也會加強做口碑。

當然,因為我學校規模小的原因,對於中小型機構而言,我的經歷也許不是普遍適用的。但一些判斷是能普遍適用的,我想分享給同行朋友:

第一,讓家長知道,在疫情期間,孩子會得到比之前等值或者超值的服務。


第二,在這期間,讓成績不好的學生,獲得更多的機會。


第三,和家長建立更多情感的鏈接,認真聽取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提升自己的教學質量和服務質量。

對於機構而言,在現階段,有掉隊很正常,有老師辭職很正常。最重要的是,穩定心態,想想怎麼做會更好,怎麼做才是最有效的措施。

疫情造成的不確定性太大,但唯一確定的是我們自己。把這次挑戰當做一次磨鍊,勇敢地挺下去。我相信,這對很多同行朋友而言,都會是一次難以忘記的成長和經歷。


注:本文為教培校長參考原創,作者孫文敏。《教培校長參考》是垂直於教培領域的知識型媒體。宗旨是:讓教培校長不再孤獨,讓教培行業受人尊重。使命是:生產並分享教培乾貨,賦能併成就教培校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