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蟹養殖:四月份一二殼之間,水渾、草髒這樣處理更有效!

四月份的河蟹塘水渾、草髒怎麼辦?

每年進入五六月份後,許多池塘容易出現水渾、草髒(圖1)等現象,水呈“米湯水”。水渾時間長,水草長勢不好,有的就會“上髒”。這個時候,許多養殖戶朋友不敢加深水位,不敢拉掉過多的水草,就容易造成坂田水草生長緩慢。隨之而來的就是溝中水草慢慢萎縮腐爛,池塘缺氧日益嚴重,水環境越來越差。下面就來詳細分析一下養蟹池塘水渾的原因及處理方法。

河蟹養殖:四月份一二殼之間,水渾、草髒這樣處理更有效!

圖1

一、水渾的原因

1、河蟹蛻二次殼後活動量加大,而活動空間比較侷限,基本上都在溝裡活動。

2、隨著溫度逐漸升高,池塘底部有機質發酵加快,加重了底部的耗氧。池塘溶解氧偏低會使得藻相、菌相失衡,水體自淨能力下降。

3、溫差大、池塘水位淺易造成返底。

4、水草生長旺盛,缺乏碳源或營養不平衡造成的水草淨化能力下降。

二、水渾的影響

1、缺氧

水渾的池塘水體中的有機質多、藻類少,耗氧量大,產氧少,這樣會造成水肥不起來、水草活力差。2、水草容易上髒

水體中過多的有機質粘附在水草上面容易造成水草葉片老化、萎縮,隨之而來的就是長毛、長青苔(圖2)。

河蟹養殖:四月份一二殼之間,水渾、草髒這樣處理更有效!

圖2


三、處理水渾的方法

1、拉掉過多的水草

今年溝中水草普遍較好,許多池塘已經封面,應儘早拉掉溝中深處的伊樂藻(水位超過1.2米)(圖3),移栽到平臺或者坂田,切勿等到高溫天再拉草。

河蟹養殖:四月份一二殼之間,水渾、草髒這樣處理更有效!

圖3

2、防缺氧

適當加深水位(坂田40cm以上),保持水體流通性,水渾的池塘應加強改底、解毒(7天一次),池塘的有機質少了,耗氧量就低了,水就不會那麼渾了。改底的產品種類繁多、琳琅滿目。目前市場上最新的技術是安全高效的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過硫酸氫鉀被稱為第五代消毒劑,綠色安全,對養殖動物刺激小,使用無殘留,目前被越來越多的養殖戶認可。但是大家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候要選擇含量在20%以上的過硫酸氫鉀。過硫酸氫鉀成分含量越足,氧化性好。但是由於過硫酸氫鉀較高的氧化性,含量越高越難製片。一般的小廠家很難做到。因此在選擇過硫酸氫鉀複合鹽改底片時建議大家看清含量,儘量選擇大廠家的產品。與此同時,製片技術越高,顆粒越小,作用面積越大、越均勻,效果越好。


3、不殺蟲、慎殺青苔

許多水渾的塘口水生昆蟲會增加,養殖戶就片面的認為是蟲引起了水渾。其實恰恰相反,是水渾和水中有機碎屑多了,蟲才長得多。我們要儘量做到不殺蟲、慎殺青苔,因為使用殺蟲、殺青苔的產品都會對水草的生長造成影響,容易造成水草上髒、葉片老化等。有些池塘殺蟲後短時間內水很清,可是過幾天后水還會渾,殺蟲不僅加重了對池底的破壞,還使水環境更差,水才是真“渾”!

4、肥水補充碳源

有些養殖戶會大量肥水,可是水還是很渾,藻類怎麼都繁殖不起來,肥料都被水草吸收了。大量不溶解的肥料堆積在底層,加重了底層缺氧,加快了致病菌的繁殖等,等到了6月份,水草就開始爛根、螃蟹就容易出現病害。因此建議保草,補充碳源,因為池塘這個階段水草長勢旺盛,水草往往會因為缺乏碳源及微量元素等而造成生長停滯、老化,出現上髒等現象。補充碳源,有助於保持水草活力(特別是伊樂藻) ,提高水體的淨化能力。養殖戶在處理水渾時,我們發現會在溝中大量投放螺螄,這樣不僅會大量消耗水體中的氧氣,造成缺氧,還會加重水渾濁象。水渾不可怕,不要盲目的處理水渾,預防水草上髒才是重點,只有管理好池塘的水草,遇到高溫天氣時水質才不會變壞,最終池塘才能取得好的經濟效益。

一般我們經常使用的碳源有有機酸,但是市面上的有機酸林林總總,建議大家選擇含量高的,且最好濃縮,使用時一般用量較多,方便攜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