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很多家長在生孩子之前就給孩子想好了有著美好寓意的名字、培養方式、興趣方向等等,總而言之就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的期盼,但在孩子成長過程中卻總是表現地不盡人意,特別是在幼兒園和小學這兩個階段。

有些家長不明白,為什麼我的孩子總是笨手笨腳、拖拖拉拉的?家裡一買了新東西孩子就很容易碰壞,家長總是不免要大發脾氣,結果又要沉浸在"為啥我家孩子就這麼鬧"的不解和憤怒中。

面對這些問題,還在傷神費腦的家長有沒有想過,孩子出現的這些問題和"本體覺失調"有關,而不是孩子的態度問題,所以家長對孩子的打罵只會疏離親子關係,而不會起到真正作用。什麼是"本體覺"?"失調"了會怎麼樣?

今天我就給大家分享一下孩子"本體覺失調"要怎麼引導。

孩子笨手笨腳,其實是"本體覺失調"

如果我直接用具體複雜的概念來解釋"本體覺",你可能會雲裡霧裡,但是我如果說,本體覺其實是我們生活時時刻刻都需要用到的,你可能會明白。比如:

當我們上樓梯的時候,我們可以不用低頭盯著臺階,甚至可以邊和家人朋友聊天;

當我們從口袋裡拿東西的時候,也不用低頭找口袋在哪裡;

當我們吃飯的時候,也不用刻意去想筷子要拿高几公分……

這些都是"本體覺"的表現。

所謂"本體覺",又叫做深感覺,是來自於我們身體內部的肌肉、關節的感覺,它是瞭解肢體的位置和運動的感覺。

說白了,就是"肌肉記憶"。但是範圍要比"肌肉記憶"大得多。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就像很多運動健將們,比如游泳健將,他們每天會在泳池裡來回遊幾個小時,就是為了形成最快速、最穩定的肌肉記憶。

本體覺的發展其實是根據前庭和觸覺發展為前提和基礎的,前庭平衡失調、觸覺失調的個體,本體覺也會失調。

而在生活中,本體覺失調的人就常常表現出"笨手笨腳"的樣子:

·拿東西總是拿不穩,總是容易摔

·做事情沒有條理,說話也時常邏輯紊亂,沒法流利表達自己的意思;

·不能夠很好地協調自己的身體,因而常會無緣無故摔跤;

·方向性很差,容易迷路;

·遇到旋轉、跳動的遊戲容易摔倒;

·站無站姿、坐無坐相,因而容易駝背或者近視。

"本體覺"的重要性,你都知道嗎?

1.提升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

兒童在學習上是非常依賴肢體動作和感官活動的協調的,肢體的靈活可以啟發兒童的外部感官經驗,以及身體內部技能的感覺記憶。

本體覺可以讓孩子在愉快的情緒和身心平衡的狀態下進入一種"心流"狀態,大幅度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記憶力,甚至可以激發其學習的動力。

我們常常看到有些孩子坐不住,總是在座位上東張西望、左右晃動,其實就是實體動作和感官活動的失調讓孩子無法進入專注狀態,情緒也會不穩定。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2.思維靈敏,抗挫力強

孩子有時候會有非常固執的行為和想法,我們常常都很難說服,最後只能以妥協告終。

本體覺就能改善孩子的固執行為方式和思維習慣,促進調適的神經功能,讓孩子的思考方式變得更有彈性。

因而可以提升兒童的忍耐挫折度,減少孩子緊張、恐懼、憂慮的情緒,促進兒童自我調節功能。

3.促進人際交往

隨著孩子入園,經常會經歷一些團體活動,而本體覺可以幫助孩子和同伴有良好的互動,肢體的協調也可以提高專注力。

4.穩定情緒

如果孩子本體覺發展得好,他們的感官活動和肢體動作會處於協調狀態,從而使身體放鬆,讓大腦更容易進入穩定、冷靜的狀態中,因此這樣的孩子一般不會衝動行事。

5.促進自我管理、自動自發的能力

肢體動作可以促進感覺活動的統合發展,比如肌肉正常收縮、關節的自由活動等,都會影響到神經體統進入興奮狀態。

良好本體覺的發展有助於情緒的正面發展,同時也會影響孩子執行計劃的能力。

如果能夠提高孩子的本體覺,孩子在生活方面的自理能力會迅速加強,比如到了一定年齡就可以自己疊被子、穿衣服、穿鞋等等。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6.增強孩子的自信力

本體覺是自信心之本。千萬不要覺得本體覺僅僅只是"調節肢體運動",本體覺是機體對於自身信息的一種感覺能力,如果不能很好地發展個體的自信心,孩子很容易產生挫敗感和自我否定的心理

對於本體覺失調的孩子來說,最好的方法就是能夠通過訓練,加強身體的記憶信息反應,給大腦創造出更多辨別和修正本體覺的機會。

家長用好"遊戲力",迅速增強孩子的"本體覺"

說了這麼多,家長們一定明白"本體覺"的重要性,這不僅是可以調整孩子的肢體行為,更重要的是,本體覺還和孩子的情緒、心理有關,這就更需要家長及時引導孩子的本體覺。

在這裡我建議家長們採取遊戲力的方式幫助孩子調節本體覺。遊戲力的方式比起講道理、責罵責備等方式更能引起孩子的興趣,也能讓孩子更容易進入狀態。

1.遊戲力:讓孩子在趣味中協調自我

(1)爬隧道

可以拿幾個乾淨的大紙箱,去掉紙箱底部,連接成一條隧道,和孩子一起爬隧道探險,可以發展孩子的協調性。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2)手影兒

相信每個人在小時候都玩過這種遊戲,這算是夜晚經典小遊戲之一了。

先將房間裡的大燈關掉,就留一盞小檯燈,可以和孩子一起用手做出各種各樣的姿勢,燈光一照,就會在牆上顯現出各種好玩的影像。

手影兒主要可以通過有趣的影像幫助孩子活動自己的肌肉關節,從而形成本體覺。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3)踢毽子

這個適合大一點的孩子來玩,踢毽子的過程是一個既要平衡身體,又要視覺觸協調一致才能成功的遊戲。

(4)拍球

這個遊戲是一個非常好的,鍛鍊孩子手腳和視覺協調一致的遊戲,讓孩子將球拋向地面,當球彈起來的時候,讓孩子來拍。

一開始可以讓孩子跟著球跑,熟練之後我們可以要求孩子在原地拍,儘量讓孩子將球固定在較小的區域拍打,讓孩子一會用左手拍、一會用右手拍、一會兩手交替拍,訓練孩子的肢體和感官協調一致。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2.嬰幼兒時期:幫助孩子做好各種簡單運動

肌肉緊張、收縮等都會刺激本體覺的發展,刺激訓練。

比如在嬰兒時期,孩子的翻身、翻滾、爬行訓練,以及滑滑梯、平衡木、盪鞦韆等簡單遊戲,或者跳繩、踢毽子、打羽毛球等訓練。

此外,我們也不要小看孩子的舔、咬、拉、拽、撕、跳等行為,這都有助於中樞神經系統本體感覺信息的輸入,對本體覺的發展有重要的促進作用。

孩子一沒看著就變成“泥孩子”並非孩子貪玩,是“本體覺失調”

家長同時也要允許孩子塗鴉、拆東西、鼓勵孩子做手工、捏橡皮泥等等活動。

總而言之,孩子本體覺的發展需要家長的引導,本體覺影響孩子方方面面的生活,家長一定要重視起來!

我是奶瓶媽媽育兒師,也是5歲寶寶的媽媽,在養育和教育孩子過程中,遇到任何問題可以來問我,希望我的一點建議能有助你解決帶娃過程中的困惑與煩惱,讓我們的孩子能更好的成長!

更多育兒母嬰知識請關注我們,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點贊或分享給更多的人!

圖片源自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