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仙守護東山客,萬古江郎萬古德。
聖筆峰臨書院處,忠賢不入偽唐閣。
懷著對東山先生的崇仰。及對江郎風景的神往。一路車無停歇,心亦無停歇。風塵僕僕的來到,白牆青瓦的江郎書院門前。只見書院嚴整莊重,兩旁青山綠樹,鳥鳴花香。白雲飄飄,涼風習習。天地是如此和諧,內心浮躁頓消。正適合書生儒士,學習傳教之所。輕輕的跨入大門,彷彿隱隱的聽見。像是學子們的讀書聲,又像是風吹過竹林的聲音。在這千古傳承的書院裡,讓我恍惚兮進入了中華千古文化的歷史濤浪中。
正對面是東山先生的神像。神像前的香爐,紫煙繚繞,綿綿不斷。仰望處,先生青衫傲骨,神色泰然。眉宇間輕鎖,泛透著高遠的智慧。似有青松之勢,幽竹之志,君子之韻。兩側是東山先生的簡介與作品。細細品讀,頓覺先生博學如海,包羅萬象,其文亦正,其思亦遠。在世俗沉浮中,不亢不卑。剛正不阿,不屈於權勢。以他的高德,教化於萬眾。吾不由感之,敬之,學之。
“詩無邪思,文有卓識。氣浩詞嚴,一掃當世汙穢之習”這是後人對先生學識,品德的高度評價。生於唐貞觀八年(634)其先祖是晉朝重臣,封信安侯。通經史,擅詩文。對東山先生後來的成就有很大的影響。東山先生志向高遠,敏而好學。曾被封為銀青光祿大夫。朝士大夫又薦其為翰檢討,卻被東山先生辭退。後武則天多次招東山先生出仕。他抗命不從,一一拒絕。並作《登江郎山詠》以明志。詩曰:“一自登山洗舊蹤,層層盡是白雲封。今來古往誰如此,諸葛南陽有臥龍。”在唐嗣聖元年(684)。應江郎地方百姓邀請,在江郎山設館講學。有《登山吟》詩一首。曰:“處世江陽,今登江郎。何以來思,慨傷偽唐。牝雞司晨,棄置彝倫。遁跡於此,且做閒人。”詩中體現他對大唐的忠心,及對武則天當權的不滿。其子祝克明,通五經,明韜略。因從小受到東山先生的教育。對武氏當權的不服。與英國公徐敬業在揚州起兵伐武。後因兵敗而被殺害。此事件後,就更堅定了東山先生的歸隱之心。有詩作曰:“欲得世界隔塵寰,吩咐白雲滿谷山。問我歸身何處去,往來不出江郎山。”
東山先生沿著樵夫們走過的路途,帶著廣傳世道的胸懷,從佈滿荊棘的山路,到江郎山開館講學。人之為德於天下可傳於後世者,不必有奇功異業赫弈寰區。苟其行合乎道,可以宜人而格天,發祥於子孫,皆可志以垂不朽。做為武則天三請三辭的賢良,從城市而隱於山野。他的心已與這開闊的天地相融。並開始他後四十年人生的抉擇。你看,江郎書院的四方天井,陽光祥瑞。院外三仙端坐,峰巒雄聳。綠樹古藤成蔭,四面雲霧連天。這幽然的深山,不一定清靜。風聲,讀書聲,鳥鳴聲,流水聲,合著莘莘學子們胸懷家國之聲。似有一股浩然正氣迴旋於群山,又沁入脾肺。天地之間,豁然開朗。山頂峰巔,一棵棵青松,似一位位棟樑。他們正意氣奮發,豪情萬丈。山居是福,雲海林濤之間,有東山先生這樣一位大隱之士。廣傳教義,將自己畢生所學,全部賦予學生。用山川風物充實學子精神。用自我正德以正學子思想。用用淵博的學識以增學子的智慧。用自由的理論以舒張學子的個性。為大唐天下培育出一批批出色的鉅子。為大唐全盛時期做出紮實的鋪墊。
東山先生有二子,一為唐之名相祝欽明,一為唐之名將祝克明。其孫為太學博士祝尚邱。都為大唐天下做出傑出貢獻。也得到張九齡,文彥博,沈九如,周文興等名儒的稱讚。而且都為東山先生寫下許多暫詩暫文。如:“偽唐獻媚貌如蓮,高士山中醉欲眠。天籟無窮鐘鼓洞,清流不竭虎跑泉。寸心遺世真千古,一息如公可百年。鄭谷夤緣猶在否?祝君《行樂》到今傳。”從這可知道東山先生對當時的文化,教育的影響力。
東山先生用其浩然正氣感天動地。天地為成就這位曠世名儒,特派三仙在書院前守護。又賜聖筆為峰,煙霞為亭,須女為湖,丹霞為壁,一線連天。讓其與天地通靈,能更好的廣傳教學。引來無數儒生學子,虔誠拜教。東山先生雖隱於山間,卻傳道於天下。表為閒雲野鶴,實心繫朝政。有詩為憑。如:“問餘何事憇深山?陰氣重重信未刪。待得天風吹蕩淨,定然策杖到人間。”從其詩,可觀其志。吾處於深山,只因武氏亂常。若得李氏賢君出,定奉策略定朝綱。還有一首,曰:“話到忘機感歲時,太陰結霧信堪悲。此情莫向人間說,說與青天明月知。”與周美談德論理,有與知己而忘時令之美。恨武氏亂我朝綱之悲。此志在當朝無處可展。只待李氏出明君,納賢臣。
所以,在我眼裡,東山先生就像一棵古樸粗壯的松樹。身雖老而心常健。枝繁葉茂,根蒂深固。在歷史的變遷與震盪中,不屈不撓,無所畏懼,向著青天的方向生長。只待一陣春風,吹開他精心培育的種子。在奇巖飛瀑之間,在清風細雨之中,在江郎書院的沃土裡,發芽成長。至今已是綠樹成蔭,山林疊翠。每一棵新新生命,都內涵著東山先生的心血和精神。就是這火熱的精神,蔓延至整個江郎山,甚至整個中華民族。在每一位學子的細胞裡,將黑暗驅趕。用這永生不滅的文學教義之火,將祖國的未來點燃。將悠悠華夏照的無比光亮。
緩緩的整理,整理,我澎湃的心緒。細品這巖,洞,雲,瀑於一體的江郎山見它集奇,險,陡,峻於三石。而且其山有三絕,分別是:“中國丹霞第一奇峰”“全國之最一線天”“惟妙惟肖偉人峰”。徐霞客曾在《霞客遊記》中描寫到:“移步換形,與雲同印矣。”白居易贊曰:“安得此身生羽翼,與君來往醉煙霞”後古代名家張九齡,王安石,陸游,辛棄疾等都曾為江郎山賦詩留文。而東山先生慧眼識寶地,在江郎山建書院。並廣傳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奮鬥目標。和太上立德,其次立功,其次立言的“三不朽”抱負。有詩稱曰:“記得東山遺蹟在,書香遠鎮甲東南。”從此,江郎山因東山先生而聞名。東山先生也在江郎山得以舒志傳教。為中國文化立下不朽功績,乃至傳到千年之後的今天,似有比古時更加興盛。
在唐朝變革時,有東山先生重文傳教,而後進入全盛時代。不知在當下改革轉型之機,又有誰似東山先生,讓“中國夢”變成“世界夢”。
閱讀更多 微詩歌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