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最近,朋友和我訴苦說,自家寶貝女兒悅悅今年三歲半,很喜歡玩拼裝玩具,朋友就帶悅悅參加了一個樂高興趣班,想讓女兒培養一下自己動手和思考的能力。

孩子們在一起被分成了四個小組,進行拼裝比賽。剛開始悅悅還挺開心的和其他小朋友討論如何拼裝,但是在拼裝的過程中,悅悅漸漸跟不上其它孩子拼裝的進度,好幾次都拼裝錯誤,沒能成功。悅悅越出錯就越心急,越心急就越出錯,最後因為老師提示時間快到了,自己卻還沒有完成任務而大哭了起來。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朋友接著說道:”其實這並不是悅悅第一次因為失敗而大哭,在家裡悅悅也經常因為要求不能被滿足,或者做錯事被批評而情緒,關鍵還說不得。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這麼差,以後長大進入社會了該怎麼辦?”

在現代家庭中,孩子都扮演著小公主、小王子的角色,一家人都要圍著這個小不點轉。所以他們想做什麼,想要什麼,家人都會滿足,一旦遇到什麼事情不能按照自己的想法來,他們就會覺得很受打擊。再加上,孩子本身年紀小,沒有經歷過什麼大風大浪,遇到點小挫折就容易心生挫敗感。

但是總有一天,孩子需要獨立面對這個世界,成長的路上還會有各種各樣的挫折,這是必須要面對的人生課題,如果從小不能培養孩子的抗挫能力,那麼進入社會以後,孩子就會有諸多不適應。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溫室裡的花朵一旦離開溫暖的環境就會失去生命,我們應該教育孩子像小蘑菇一樣,即使在惡劣的環境中也能頑強的生長。

美國南部一些州的學校,在孩子畢業前,會讓孩子們在一個星期的時間裡,不帶一分錢生存一個星期。只有做到的孩子才可以畢業,家長們對此做法非常的支持。

德國的家庭,從小就培養孩子自立,而且法律規定,孩子到了14歲就必須要為家裡承擔一些家務,這不僅是培養孩子的勞動能力,更重要的是培養孩子在勞動中遇到挫折不害怕,在實踐中學會解決問題的能力。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經研究發現,兒童0-6歲期間的經歷,會影響孩子一生的性格。如果在這個階段沒能建立起良好的抗挫折能力和性格,所造成的後果會伴隨孩子的一生。所以我們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讓孩子正確對待成長中遇到的各種挫折,遇到挫折並不可怕,可怕的是被挫折打倒,一蹶不振。

在《爸爸去哪兒》節目中,應採兒的兒子小小春參加比賽失敗時很沮喪,應採兒利用這次機會告訴了兒子一個重要的人生規則:沒人能一輩子總是贏,要贏得起也要輸得起。

應採兒對兒子的坦率,是藉助孩子成長中經歷的事情,對孩子進行挫折教育。那麼當孩子遇到挫折時,做家長的應該怎麼做,才能更好的幫助孩子成長呢?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1 面對挫折時,培養孩子正確的心態

美國首席大法官約翰·羅伯茨在兒子的中學畢業典禮上的致辭,就是一次公開的挫折輔導,他那些令人大跌眼鏡的祝福,其實是在告訴孩子們一個血淋淋的人生規律:你們今後的人生必然會遭受的挫折。

不管父母如何努力,它們遲早會來臨,由孩子們自己來面對。既然這些都是不可避免的,約翰·羅伯茨期待孩子們把這些挫折當成歷練,當作參透人生真諦契機,認識自我,完善自我,翻越挫折設置的一道道籬笆,成就自己的人生。

很多父母把挫折教育等同於吃苦受累,這其實是個誤解。挫折對人影響最大的不在肉體,而在心理、心態。挫折教育的實質就是讓孩子“吃一塹、長一智”,通過受打擊磨鍊出好心態來。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2 面對挫折,學會越挫越勇

面對挫折,我們的孩子會怎麼做?低頭認輸,消沉悲觀?這也許是最輕鬆的一種處理方法,但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卻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被譽為“世界第四大男高音”的歌唱家安得烈·波切利,在12歲踢足球時,意外摔倒導致雙眼失明。面對從此黑暗的世界,安德烈並沒有被擊垮,他勇敢面對打擊,從不自暴自棄。憑藉著熱情和驚人的毅力,他克服了許多困難,考取律師資格證、登臺演唱……

最終用天籟般的聲音征服了全世界,被認為是帕瓦羅蒂的接班人。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李嘉誠曾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成長亦是如此。

3 面對挫折時,父母要多鼓勵

在《不可思議的媽媽》中,蔡少芬和兩個女兒要爬過一段很長的山路找一位養雞的爺爺。路上蔡少芬不斷告訴孩子:“好棒!再努努力,我們就快到山頂了!”最終兩個女兒和媽媽一起完成了任務,整個過程離不開蔡少芬的鼓勵和肯定。

教育專家說:“鼓勵和肯定是孩子成長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原動力,如果孩子在學習或生活中不斷取得進步並受到大人鼓勵,能增強孩子的勝任感。”


挫折教育:教會孩子迎難而上、越挫越勇,是父母最具有智慧的行為

不面臨挫折的孩子也許永遠長不大,我們要讓我們的孩子在成功之時盡情享受愉悅,也會在逆境挫折中重振旗鼓。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不斷的觀察和引導,父母的引導和支持,便是對孩子最好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