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世界经济开发区的演进、类型及功能分析

《国际城市规划》创刊40周年“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评选结果

一、世界经济开发区的演进轨迹

世界经济开发区是随着商品经济、资本主义、国际贸易以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而产生并且逐渐发展起来的。其演进的轨迹主要分为五个阶段。

1. 产生发展阶段(1547—1945年)

1547年,意大利里窝那港被辟建为自由港,这是世界上第一个正式命名的经济开发区。此后,经济开发区也在欧洲的一些著名城市,如:意大利的里雅斯特、西班牙的直布罗陀、南斯拉夫的飞伊梅等港口相继兴建。18世纪德国的汉堡、法国的敦刻尔克,19世纪初丹麦的哥本哈根、葡萄牙的波尔多等城市也先后被宣布为自由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凡尔赛和约把波兰的但泽划为国际共管的城市,市内设有免征关税的自由港区。希腊在萨洛尼卡港设立了自由贸易区。拉丁美洲、非洲、中东和东南亚地区也相继建立了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据统计,截至二战前,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共设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75个。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开发区的发展特征主要表现在:①经济开发区的孕育和产生,是经济开发区发展的起点阶段;②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开发区由欧洲逐渐向世界其它地区扩散,由地中海沿岸向大西洋沿岸扩散再逐渐向太平洋和印度洋沿岸扩散,表现为明显的地域扩散特征;③建立的经济开发区主要是功能比较单一的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

2. 恢复发展阶段(1945—1959年)

在二战期间,许多重要港口遭受严重破坏,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战后,许多国家立即开始自由港和自由贸易区的重建工程。像西德的汉堡、意大利的热那亚等大港重建后,其规模和现代化程度大大超过战前,重新成为国际商业交流的中心。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许多发展中国家也开始建立各种经济开发区,如:新加坡的裕廊工业区、马来西亚的槟城自由港、巴拿马的科隆自由区等。这些后来都发展成为新兴的工业和贸易中心。这个阶段世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特点是:①重建与新建并举,经济开发区处于恢复发展阶段;②从传统的进口替代型的自由贸易区向出口主导型的出口加工区演变。

3. 迅速发展阶段(1960—1979年)

1959年爱尔兰在香农成功地创办了世界上第一个出口加工区后,亚洲一些国家和地区也纷纷建立了出口加工区,如我国台湾省的高雄、楠梓和台中,韩国的马山和里里,印度的坎德和圣可鲁斯,马来西亚的孙加卫、普赖等等。在短短的时期里,形成了风行亚、非、拉等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出口加工区发展高潮。据不完全统计,截至1979年底,全世界出口加工区发展到70多个。这一阶段发展特征为:①以综合性、多功能的出口加工区为主要发展内容;②在有低廉劳动力和土地资源而缺少资金和技术的发展中国家发展较快;③各种经济开发区数量发展迅速。

4. 持续发展阶段(1980—1990年)

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席卷全球的科技革命浪潮冲击下,许多出口加工区处于转型升级,向技术密集型过渡,科学工业园的兴起成为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开发区的主要标志。如,日本1983年通过“高技术工业集约促进开发法”后,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批准设立了14个“技术城”特别开发区;美国继“硅谷”之后,又建起70多个科技园区;一些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也在发展科技园区,如我国台湾地区的新竹、新加坡的肯特岗等科学工业园区等。这一阶段,正是中国实行对外开放的初期。1981年中国政府批准设立4个经济特区,1984年又批准成立14个沿海城市的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国经济开发区的辟建不仅对中国的经济起到重要作用,也必将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这一阶段世界经济开发区发展的主要特征为:①以科学工业园区的兴建为主;②向多功能综合性经济开发区发展,把出口加工业、外贸、商业和其它服务业、农牧养殖业和科学文化教育事业有机地融为一体;③各类经济开发区全面发展,但仍以出口加工区发展较快,在全球已形成星罗棋布的格局;④中国辟建了经济开发区(经济特区、经济技术开发区等),迈入了世界经济开发区的行列。

5. 未来发展阶段(1991年以后)

在未来的发展阶段里,世界经济开发区主要显示出以下特点:①各种经济开发区的功能相互融合,单一功能的经济开发区越来越少,逐渐向多功能、综合性、多层次、多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发展;②逐渐开始摆脱传统的“飞地”模式,注重加强各种经济开发区与国内腹地的经济联系,成为推动本国、本地区经济平衡和发展的动力,带动、辐射邻近地区和腹地的“增长极”、“生长点”;③普遍注重提高技术档次。可以预言,世界范围内科学工业园区将继续发展,并在各国高科技开发和产业高级化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不仅如此,一些出口加工区和自由贸易区也将以引进资金和技术为主,实现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经济开发区在各国的经济舞台上,在未来的日子里必显其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世界经济开发区的类型、模式特征

由于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经济开发区在各国的发展也呈不平衡态势。例如,世界63%的自由港、76%的自由贸易区和90%的科技工业园区集中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而76%的出口加工区集中在亚、非等发展中国家,并且同一类型的经济开发区在运行模式、功能作用等方面也表现出明显的地域性差异。为了深入研究经济开发区的发展以及对设区国的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有必要对各种开发区分类总结,归纳出一般规律性。划分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按经济开发区分布地域划分;②按开发区所处的地理环境划分;③按设区国的经济特征划分;④按经济开发区功能及发展目标划分等等。我们把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发区按其发展目标和功能可以大致划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自由港:一般是利用良好的港口条件,实行豁免关税和简化海关手续等优惠政策,开展货运、仓储、分类、包装和转口贸易等(以促进本地区或本国经济发展的一种管理模式)。传统的自由港都是转口贸易型自由港,而现代的自由港也比较重视发展加工业和金融、保险等第三产业。自由港可分为城市型和港口型两种类型。香港、新加坡就是典型的城市型自由港。2. 自由贸易区:它是从自由港演变而来,可以设在港区,也可设在内陆。自由贸易区除具有转口贸易等自由港的功能外,更重视引进外资、引进技术,发展出口加工业,具有综合性的产业结构。从广义的角度看,自由贸易区可以涵盖所有类型的经济开发区。3. 出口加工区:其功能较自由贸易区简单,主要是利用本国劳动力,以优惠的税收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吸引外资,发展出口加工业。一般在港口或机场等交通便利的地方,划出的特定区域,目前这类开发区世界上约有250个。我国台湾省和马来西亚的一些出口加工区办得比较成功。4. 边境自由区:是指为了促进边境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而在本国边境地区开设的实行特殊关税管理制度的经济特别开发区域。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本国资源的比较优势,通过国际交换获得经济利益。边境自由区也可分为工业型和贸易型两种,沿墨西哥北部边境20公里宽的墨美自由区就是比较典型的工业型边境自由区。

5. 过境区:又称转口区,是指沿海国家为邻近的内陆国家货物出口提供方便而划定的过境货物港口保税区。区内过境货物一般免征关税或征少量过境税。过境货物可在区内存储、包装,但不得进行加工。目前这种开发区多限于一些历史上沿海与内陆有传统联系的发展中国家,如印度境内加尔各答市为尼泊尔过境区。6. 保税仓库区:是一种专供转运贸易、储运集装箱口岸城市开设的特别区域。区内一般实行免征关税制度,货物进出口自由,可以进行一些简单的加工业,如保税工厂等。7. 科学工业园区:在科研机构和名牌科技大学比较集中、居住环境和教育环境较优越的大城市或城市近郊辟出一块地方,提供比出口加工区更大的租税优惠以便吸引国外资金和高级科技人才,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商品化。

各种开发区发展目标、特征比较见表1。

表1 世界各经济开发区比较表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14」世界经济开发区的演进、类型及功能分析

三、世界经济开发区的功能分析

世界经济开发区是随着世界经济及国际贸易日益发展的需求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的,其功能不断完善,对地区或国家的发展起了积极和重要的作用。世界经济开发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对外开放、国际贸易的桥头堡

世界各国兴建各种经济开发区,主要是通过它们加强同世界各国的联系,在劳动地域分工的理论指导下,积极参加国际贸易,通过国际市场的运行机制,以达到世界资源的合理利用。不论是发达国家或发展中国家,经济开发区都是对外联系的重要“窗口”,都是进行国际贸易最重要、最活跃的地区。

2. 区域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驱动器”

世界各国的经济开发区一般都以引进外资和技术为重点,努力扩大出口,多创外汇。经济开发区一般是资金、技术、人才、信息的高密度地区,通过扩散效应,人流、物流、信息流、能量流同广大腹地进行频频交换,从而带动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甚至可以通过乘数效应驱动整个国民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3. 资源重新优化配置的“结点”

经济开发区一般都在位置优越的城市或交通、通讯相对发达的地区新辟一定区域,进行基础设施建设,集中搞“七通一平”,然后进行各种生产加工活动,各种生产要素都在此重新“集结”,但以国际市场为导向,跳出某国或某地区的圈子,因此,能使各种资源重新优化配置,从而提高了资源的利用效率。

4. 高新尖类产品与技术的“孵化地”

经济开发区的建设都是高标准的,都注重研究和开发高新技术,国际信息灵通、人才优势突出,因此能生产出高新尖技术和产品。如,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中国的“中关村”等。

5. 国际型人才培训锻炼的基地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区域经济集团化的大背景下,各国都寻求更大发展的机遇,尤其是广大发展中国家,缺乏精通管理和技术的国际型人才,而经济开发区就是一个外向型经济人才培训的巨大“教室”,为国内其它地区输送合格的国际型人才。

6. 加速城市化进程

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较低,在城市郊区或落后的港口村镇或边境地区,辟建经济开发区集中人力、物力进行建设,有利于加速城市化进程。如,中国的深圳,菲律宾的巴丹,巴西的马瑙斯,爱尔兰的香农等。

另外,经济开发区的建设还可以增加国内就业人数,开发带动落后地区,改善与周边国家的关系等等。

参考书目

1. 郑宁, 主编《经济技术开发区研究》,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1991年

2. 李海岩 “当今世界经济特区的种种形态”,《中外管理》, 1992年第4期

3. 胡兆量, 等 “台湾出口加工区回顾”,《国土开发与整治》, 1992年第4期

4. 杜强 “世界经济特区及其对外贸易”,《国际贸易》, 1992年第10期

本文首发于《国外城市规划》(《国际城市规划》曾用名)1994年1期,pp27-30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06】居住区发展概论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07】城市设计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08】英国的新城运动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09】对城市环境容量的探讨

UPI“最具影响力学术文献”40篇 |【10】新加坡城市规划的编制和特点——新加坡城市规划简介和评价

排版:张祎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