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捐助者”到“服務者”僑胞“全場表現”贏得尊重

【俄羅斯龍報網】作為同時參與了中國和所在國兩場抗疫的群體,從疫情初期馳援武漢、到處於疫情之中、乃至回到國內,許多華僑華人在此次疫情“全場表現”贏得尊重。

捐款捐物 伸出援手

中新社報道,自疫情暴發以來,身居海外的華僑華人以各種方式伸出援手。

在武漢醫療物資緊缺之時,他們迅速行動,捐款捐物並千方百計把物資運到武漢。這其中,“人肉”接力運回口罩、包裝箱上留下的“中華兒女”簽名、98歲的美國老華僑為武漢捐款後第二天遺憾離世等新聞讓人聞之淚下。可以說,海外僑胞的關心和捐助伴隨著武漢從“至暗時刻”走出的每一步。

據湖北省政府僑務辦公室統計,截至3月26日,已有52個國家和地區的海外僑胞向湖北捐贈1.52億元人民幣資金、大批口罩、護目鏡、酒精、防護服等物資。這為打贏湖北保衛戰發揮了積極作用。

互幫互助 積極行動

北京中國僑網報道,自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中法家庭聯合會會員微信群裡,提醒類的相關信息幾乎就沒有中斷過。從一開始認知新冠病毒的科普帖,到如今提醒大家做好防護的實用帖,總能引來會員們的討論與轉發。

類似的情況不僅發生在法國。隨著海外疫情發展趨於嚴峻,世界各地的華僑華人社團發揮凝聚僑胞的作用,積極行動起來,做好僑胞防疫後方。

日本華僑華人聯合會近日通過華文媒體刊發倡議書,呼籲全體在日華僑華人,作為日本社會的一員,從自身做起,與日本人民同心互助,共同防控新冠肺炎疫情。在倡議中,包含不少對僑胞們的叮囑:希望廣大僑胞自覺遵守當地防疫法律法規,主動配合所在地的各項疫情防控措施;採取必要防範手段,加強自我防護,儘量減少不必要外出;同時避免聚集、注意衛生安全、自覺遵守隔離要求;一定要考慮出行風險,儘量減少不必要的移動。

比利時中華商會和比利時婦女聯合會也積極行動,共同採購到包括口罩、免洗手消毒劑和醫用消毒噴霧在內的家庭防護品,免費發放給需要的僑團會員。

當地出現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後,希臘青田同鄉會緊急聯繫希臘醫療供應商,購買了1萬隻口罩,由會長王德鋒等人分發給當地僑胞。他表示,僑胞們身在海外,“在困難面前需守望相助、共克時艱。”

從“被服務者”變“服務者”

《廣州日報》報道,截至目前,已有5名結束集中醫學觀察的返廣州留學生報名成為青年戰疫志願者,陸續到白雲機場、街道社區等參與疫情防控志願服務。

潘煒龍是就讀於澳大利亞昆士蘭大學的返廣州留學生,3月份歷經周折回到廣州,在集中醫學觀察期滿後,他收到了一封海珠區青年志願者協會寄出的《給海珠區青年戰疫志願者的信》,毅然請戰報名成為一名機場轉運志願者,希望自己也能為疫情防控工作出一份力。這名95後在結束14天集中醫學觀察後表示:“遊子行遍天涯,祖國這個家永遠是我們在大風大浪中的避風港!”

潘煒龍第一次參與入境疫情防控志願服務是在4月13日,“到達機場後穿上防護服,在電視新聞上看到的‘為國奮鬥的感覺’就油然而生了”,在服務過程中他全心全意地為入境旅客們排憂解難,讓他全然忘卻了自己是被悶在一件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裡,服務還沒結束,潘煒龍已經大汗淋漓了。

潘煒龍說:“我永遠不會忘記回國那天冷雨夜中,防疫工作人員依然站在崗位上勤勤懇懇地為這場戰疫奉獻的場景。回國後在集中醫學觀察酒店我都是被照顧、被服務的角色,現在我也可以成為幫助別人、服務他人的戰疫志願者了,發揮自己的特長,算是報答一直照顧我們的防疫工作人員,貢獻一點點力量回饋祖國。”

用經驗和耐心贏得旅客

張沁是就讀於法國圖盧茲第三大學的返廣州留學生。經過十幾個甚至二十幾個小時的長途跋涉回到祖國懷抱,在完成14天的集中醫學觀察後,她也報名成為機場轉運志願者。

在登記入境旅客有關資料過程中,由於網絡問題導致輸入資料不穩定,部分旅客出現抱怨情緒,張沁瞭解情況後,一方面迅速將問題反饋後方技術處理,另一方面以親身經歷和經驗耐心疏導旅客情緒,贏得了旅客的理解和尊重。

張沁表示:“現在從服務者的角度來看,那是一種接送入境旅客安全到達集中醫學觀察酒店的滿足感,那是一種為祖國奮鬥、幫祖國分憂的使命感!我深深地接受了一次特殊的愛國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