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美国电影《河流如血》。

狠揭现实的伤疤,介意者慎入。

美国的种族矛盾由来已久。白人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并且痛恨黑人,冲突不断。

本片由种族矛盾引发,重点反应的是法制的缺陷造成的公平失衡。

他是个黑人,经过艰苦卓绝的奋斗,熬到法官的位置,他有爱他的妻子,很棒的儿子。儿子开车出行,表现出对警察的一点不尊重,两名警察枪杀了他,并且伪造犯罪现场,市长和政府明显包庇警察,并且把伪造的案情泄露给媒体,很多人打电话给他们夫妇,说他们的儿子是流氓,死了活该。

妻子抱怨他对此无所作为,他伸冤无门,和一个同等遭遇的人联手枪杀了那两个警察,他们俩也被赶到现场的警察枪杀。

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儿子被杀

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右边主人公,中间涉案警察,左边联手的伙计

法律注定只能保护大多数人的合法权益,而并不是每一个人。美国的法律是相对比较完善的,但是国家机器是由人运作的,人们总会按照机器背后的规则来运作它,这就是人治。

电影优秀之处就是没有绝对的坏人,现实的复杂性使每个人做每件事都是有根据的。

那孩子去纸袋里拿钱夹,警察误以为是拿枪,于是开火。想必这种情况经常发生,而在别的场景,黑人拿出的不是钱夹,而是枪。那些警察每天做这样的工作,一定是见得多了,才会反应如此激烈。如果你是警察,危急时刻(至少你认为是),你会不会开枪?

市长的做法,不能说对,但是合乎现实。

“作为一个机构,我们必须相信自己的警员”

“除非找到相反的证据”(他们不仅没找,而且伪造证据)

“你见过辩方律师在法庭上攻击他们”

“如果我们辩护失败,那么全国所有的律师都将会无法无天”

“根据我们的调查,两个警员不会受到任何处罚或指控,联邦调查局也签字同意了”

“联邦政府同意?”

“很遗憾(真TM恶心),是的”

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当你置身于一个体制中,你就必须遵守体制内的(潜)规则,一旦越轨,你就站在了体制的对面,你会遭到体制的严厉制裁。因为体制的规则是体制内的人共同认可的,这是另一个方面的“公众利益不容侵犯”,讽刺吧?

这个规矩,体制内的人都懂,涉案警察之一:

“我爸教会我两点……”

“永远都要选择一个阵营”

“选择了阵营,就能为之奋勇而战”

“你在法官席的时候,跟我一个阵营,我会为你而死”

“如果我知道那是你儿子,就不会发生这种事了”

另一个警察本想说出来的,但是上面这个警察帮他伪造了现场,把他从麻烦中拉出来,他如果说出来,牵扯的就不是他一个人了。而他的妻子得知真相后,却说他是敢做不敢当的懦夫,不配做她的丈夫。他左右为难,受尽了折磨。他还有一个六七岁可爱的儿子。

这个道理,不止体制内的人懂,体制外的人也懂。一个同类遭遇的妇女:

“我多年前就已经想通了这件事”

“没什么能让死去的人复活”

“罪犯不会逍遥法外,上帝会治疗你的心伤”

“上帝帮我原谅了那些人,他会处置的”

“制裁只是复仇的代名词”

“既然杀人是不合法的,为什么处决凶手就可以呢?”

“如果你只想着制裁,你就会忘记如何生活,而好好生活下去,是纪念我们儿子最好的方式”

“17岁,我买了一辆偷来的车”

“我没钱请好律师,就接受了认罪协议”

“但他们没告诉我,这样我就有了前科,没有投票权,申请不到助学金”

“以优等生高中毕业的我,上不了大学,找不到工作”

“一次犯罪就决定了我的前途,这公平吗?”

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她已经被残酷的现实打垮了)

与主人公联手的伙计:

“你是法官,你见过几次普通人控告警察的?”

“见过几次警察揭发别的警察,还安然无恙的?”

“不用上法律学校,我就明白这一点”

儿子无辜被警察杀害,作为法官,他却无能为力

主人公最终决定复仇,他们杀了凶手,自己也被击毙。

我们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甚至生命安全,到底我们该怎么做?

我们真的无能为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