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今天小编给大家继续介绍的是河南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刘碑寺碑。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山门

刘碑寺碑,位于登封市东南15公里西刘碑村北,北齐年间,刘氏家族所立造像碑,曾建筑碑楼寺,称刘碑寺(初为道观,后佛道合一,占地3800平方米,四合院形式,有山门、客堂、关帝庙、六祖殿、火神殿、老君殿、正殿等)。刘碑立于正殿,高3.17米,宽1. 46米,厚0.45米。由黑色律石制成,质地坚、细而明亮,阳面刻大小佛像七十多尊,阴面刻碑文及立碑人姓名,楷隶并书。碑座浮雕武士,线雕禽兽,射猎图。雕工精湛,造型逼真。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

据史料记载,《金石萃编》云:“碑楼寺在县东四十里石淙东源上,内有豫州刘剌史碑,北齐天保八年丁丑立。刻划佛像,文列上方,字殊鄙劣。剌史名碑,无佛处镌诸人姓名,俱刘氏名。文纪刘碑为首造碑文缘起也,村落沿其名曰刘碑”。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碑文

民国年间,寺院保存尚为完整,寺院面积1千多平方米,前有山门,左为客堂、关帝庙,右为客堂、六祖殿,后面正中为佛祖殿,左为火神庙,右为老君殿,建筑皆为三间。从建筑布局看,除佛祖殿、六祖殿为佛教建筑外,其它关帝庙、火神殿、老君殿全日道教庙房,不难看出,这里在清末民初时已成为佛道杂居,寺庙合一的场所。造像碑就立于佛祖殿内。由于碑体高大,顶着屋顶,不便观赏,民国二十九年重修时将屋顶起架增高,并建楼梯可达二层棚顶观赏。二十世纪下半叶,当地政府将这里改建为刘碑寺小学,佛祖殿也被当作了教师宿舍,长年受煤烟薰蚀,碑身表面已变得漆黑,加之人为的破坏,造像多有损毁,殿内东侧墙壁上还有当年学校留下的漫画。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石碑局部

刘碑寺碑,由青石雕成,坐北面南,分碑身和碑座两部分,碑体通高3.98米,宽1.46米,厚0.45米,是河南省目前所见体量最大的造像碑,由碑首、碑身、碑座三部分组成,碑首碑身连为一体,用整块石材雕成。碑首高115厘米,宽158厘米,厚45厘米;碑身高203厘米,宽144厘米,厚45厘米;座高80厘米,宽198厘米,厚126厘米。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石碑局部

碑阳:碑首六龙盘绕,龙首分垂两侧,张口衔住碑身上部两角。碑额处雕一尖楣圆拱龛,高68.5厘米,宽56厘米。

碑身纵向分三列雕刻,中列上下雕二龛,上龛由两株干粗枝茂的菩提树组成一圆拱龛,龛高45厘米,宽35厘米,菩提树枝构成的龛楣高16厘米。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石碑局部

碑座前后有12个浮雕武士像,形状生动。碑座后为线雕山林狩猎等图案。

下龛为尖楣圆拱形龛,是该碑的主龛,也是该碑造像龛中最大者,龛高88厘米,宽58厘米。

左列三龛:上龛为帐形龛,龛高50厘米,宽43厘米。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寺碑局部

右列三龛的排列与龛形以及龛内雕刻内容分别与左列相对应的造像龛相同,上龛高50厘米,宽43厘米。

碑阴:碑首龙纹与碑阳相同,碑额雕一尖楣圆拱龛,龛高72厘米,宽50厘米。

碑后有正楷和隶书碑文。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寺碑

碑体造像、纹饰极其精美,只是所有佛头都已无存,据文保员说是建国前就被毁坏了。

“杰”说豫之历史-刘碑寺碑

刘碑寺寺碑正面

刘碑寺碑体量巨大,虽然大多造像残损不清,但碑身两侧的龙纹、碑身的文字以及碑座的线刻“狩猎图”保存基本完好,雕工精细,不愧为河南造像碑中的精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