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眸《知否知否》

熱愛的是前期宅鬥直到明蘭加入侯府的部分,明明是充滿隱瞞算計的宅鬥,卻有著毫不膈應的詼諧喜感,看得人心裡舒坦。相比宮鬥一味的陷害謀算步步緊逼,宅鬥是小家子氣的自娛自樂,也是人性貪婪軟弱涼薄自私細節的深挖描摹。後期劇情注水,家鄉里短,既無新意也無情趣,完全是帶著前期攢下的熱愛強趁著看完。至於結尾兒戲式的反逼宮大團圓結局,與開篇大氣的『卯時正刻 新日換舊月』,精緻畫卷徐徐展開,已不可同日而語。

最愛的仍然是配角群像,講古時家庭的社會關係與女性地位,當然也離不開形形色色的女性形象,無論是盛老太太、常嬤嬤等老戲骨,還是直腸子大大咧咧的快落源泉大娘子、蓮花氣十足的林小娘以及陰狠的笑面虎小秦娘子,都給這部劇加分了,盛府一面波詭雲譎、一面雞飛狗跳的生活簡直太有意思了,而林小娘子後期步步失勢直到下線,也是長期吊足胃口帶來的群體性舒適。大娘子前期的蠢萌已經足夠吸粉,後期展現得就更為飽滿,孤獨與不甘,在引人發笑的同時也帶著這麼點兒理解與憐惜。

回眸《知否知否》

最捨不得的其實是盛老太太,金句頻出、真情動人。追劇到明蘭出嫁的時候,就曾經寫過一段關於祖母的感慨。從頭至尾最見不得的,其實是祖母哭,幾乎是祖母一哭,我就也要跟著流淚。偌大的盛家,只有祖母真心待明蘭好,把她放在心尖上疼愛。記得有一場,明蘭遇到流寇走失,祖母知道之後情緒崩潰,恨不得自己出去尋找明蘭,一世精明體面,遇到明蘭的事卻根本顧不得其他。就像明蘭說的,心裡真的惦記一個人,就會急中出錯,關心則亂,什麼理性什麼規矩統統拋到腦後。明蘭是獨當一面盛家老太太的軟肋,也是祖母半生悽苦奮不顧身的寄託。當初只以為顧家二郎是臭名昭著的浪蕩子弟,聽說要把明蘭嫁過去,氣得當場對著盛紘夫婦摔了杯子,可當看出明蘭也是出自真心應允,懂了顧二郎的費盡心機,就立馬同意了婚事,只盼明蘭嫁得好,有人疼愛。晚上還說著要高高興興出嫁,第二天親眼看著明蘭出門,又是萬般不捨,衝上來緊緊握著明蘭的手,泣不成聲,反覆就是那句“好好的”。天天在自己眼睛跟前長大的丫頭,轉眼就要嫁人離家,唉真恨不得祖母和明蘭一輩子都常伴在一起啊。看明蘭三日回門,祖母張開雙手熊抱的時候,張羅了一桌子菜等明蘭的時候,鼻子也忍不住酸了。那就是實實在在親祖母的樣子啊,沒了明蘭常隨膝下的宅子該是多冷冷清清。


願歲歲無虞,可常常相見。

回眸《知否知否》

明蘭與小公爺的錯過是最讓人傷懷之處。前期書院部分是最安靜明媚的初戀時節,兩小無嫌猜,似有幻無的情愫最叫人心動,讓人捨不得苛責單純少年在遇到變故時的猶豫不決。所以反而喜歡最後釋懷的情節設定,在齊衡挺身到澄園幫助滅火,又出主意幫明蘭渡過難關,在二叔成為眾矢之的的時候站出來選擇相信,才是這段初戀的遺憾真正放下的時候,是這份赤子之心的成全與釋然。也讓觀眾對這份感情曾經的辛酸,都化為後期無聲的和解。是世情之下的無奈之舉,也是年少無緣的遺憾過渡,只有走出情感的困頓,才能到達更開闊的人生。終究,人是要向前看的。

回眸《知否知否》

其餘,明蘭跟二叔一些糖心小互動特別討喜,小秦娘子這個角色也把陰狠演繹得恰如其分,只是後期剪輯混亂、結局也顯突兀了。說到底,『父母之愛子,則為之計深遠』,這部劇裡描寫了很多父母與子女之間的關係,不同家庭背景不同處理方式,延伸至現在的親子關係,在這部劇裡也多少有些體現,無論是多心狠手辣的人,對待子女總是毫無保留,世情冷暖,親情動人。

愉快追長劇至劇終,告別這段知否時光,用星星點點學得的智慧,照亮眼前的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