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的班花后来嫁给谁了

1.

端午节,参加同学聚会,班花和他老公龅牙昆,也如约前往。

两人卿卿我我,相濡以沫,又一次让众男生黯然神伤。

10年前,两人婚宴上,众男生都是嘴上祝福百年好合,心里盼望早日分手。

因为班花的老公,也是我们同学,而且是公认最丑的那个......

众男生中,我与班花走的比较近。

大学期间,我正值青春帅气,气宇轩昂,经常和班花一起复习功课。

有时两人距离仅有0.01毫米,我能感觉她的小鹿乱撞,她能体察我的心花怒放。

成双成对本应水到渠成,于是鼓起勇气,对班花说:「今晚约你出来,好吗?」

怎知班花却面无表情的回绝:「今晚不行哦,我有事......」

你们的班花后来嫁给谁了

当时顿如一股暗流袭来,堵在胸口喘不过气,尽快逃离了现场。

是的,当时非常想不开,我如此优秀,主动开口,给足你面子了,你竟然拒绝我?

于是,再遇班花,形同路人,渐行渐远......

《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中曾说:成长,最残酷的部分就是,女孩永远比同龄男孩成熟。女孩的成熟,没有一个男孩招架得住。

这句话有道理,当年几个竞争对手,都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主,可最后谁也没得逞。

但是,还是有男孩可以招架得住,比如龅牙昆。

龅牙昆的招架方式让我们很不屑,就是死缠烂打,昨天送本书,今天打个饭,明天端个水。

班花怂他,拒他,他也死皮赖脸,不离不弃。

你们的班花后来嫁给谁了

更可恨的是,他天天贴着班花,让很多人误以为他俩貌离神合,竟常被当成俩口子开玩笑,这可好,开来开去,两人真成了两口子......

几个要好的同学,讨论过龅牙昆的成功,一位同学总结他的诀窍无非就7个字:「胆大、心细、不要脸。」

另一位问:「这也没啥难的,为啥咱们做不到呢?」

那位又说:「因为你长得没那么丑,所以你总是端着自己......」

以前谈话时没太在意,现在回想起来,还挺耐人寻味的。

我们自命不凡,总端着自己,其实就是太看重形式上的丰盈,把爱情想象成小说电影中的你情我愿,花前月下。一遇到现实的挫折,马上败下阵来。

而处于劣势的龅牙昆,反而没有什么包袱,当男人丑到极致,就是无敌,因为再也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

他仿佛街头巷尾的市井之人,懂得放下身段,就算不解风花雪月,却会感冒送粥,全天伺候。

而这些,洽洽是我们这些小白脸们学不会的。

你们的班花后来嫁给谁了

当然,写这篇文章,不仅仅为挤兑龅牙昆,而是这些年悟出这么个理:

凡事都是相对的,有些看似致命的缺点,在某些条件下,却能转化成压倒性的砝码;

而有些可以仰仗的优势,在某些环境下,反而如同无骨蔓藤将你套牢。

2.

班花事件,如果一定要转换成某种启示,那么第一点就是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并加以利用。

我在500强时,参加过一次主管竞聘会,我是评委之一。

当时两个竞选者,其中一个占有明显优势,他是兼职讲师,台风飒爽,犀利通畅。动情之时,更是指天墩地,纵横捭阖,余音绕梁。

相比之下,另一位就一木头疙瘩。从始至终都是一个调调,一个姿势,一个眼神。而且,最要命的是,他没有演讲经验,不会拿捏时间。铃声响起,他的内容才讲了一半。

他歉意的鞠了个躬,问评委能不能再给他一分钟时间?

在得到示意后,他迅速翻过剩下的PPT,各种图表、示意图从我们眼前一晃而过,然后诚恳的说:

【自己真的不是演讲的料,但这是个运营岗位,都是些繁杂的事,他有耐心做好。】

他指着报告说:自己花了一个月的时间悉心准备,不仅仅是为了展示,而是真的能解决一些问题,如果对方被选中,他可以把这个报告贡献出来......

最后的结果,想必你能猜到,木头疙瘩最后获胜,领导们都觉得他很踏实,又有大局观。他之后的工作成果,也验证了领导们的假设。

现实中,有很多这样的案例,任何一样特点,都能被赋予两层不同的含义,如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能言善道能被说成口蜜腹剑;同样,木讷呆板也能被说成深藏若虚;

不拘小节能被说成不成体统,同样,谨小慎微也能被说成一丝不苟。

关键就在于,你能否驾驭你的这种特质,哪怕你的这种特质被视为一种残缺。

就像木心说的:「真正的成熟由两部分组成,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

3.

班花事件的第二个启示是,一些大事上,真正的赢家都是杜绝形式主义的。

什么意思?请往下看看这个案例。

畅销书作家马尔科姆,出的新书《大卫与哥利亚》,讲过这样一件事。

在美国硅谷,印度移民维韦克,主业是软件公司老板,副业是某12岁女生篮球队的教练,有意思的是,维韦克根本不会打篮球,他之所以当教练,是因为女儿就在这个队。

不仅如此,维韦克在刚刚接任教练时,还夸下海口,要带领球队,染指全国冠军。

很快,维韦克就发现事情没想象的简单。那些队员都来自硅谷的书香门第,个个身体柔弱,甚至不会打球。

在以前的比赛中也是屡败屡战,毫无夺冠的希望。

但是,维韦克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实用主义者,他注意到篮球的两条规则可以利用:

① 一方进球后,另一方要在5秒内从底线发球;

② 在已方半场拿球后,必须在10秒内把球运过中线;

于是,他让小姑娘们放弃75%的场地,直接在对方半场疯抢。

这种打法,无异于泼妇与贵妇撕逼,后者无论怎样都占不了便宜。

因此众多高手队伍纷纷落马,她们打出来比分经常都是4:0、6:00之类,每每场面都异常难看,但却最终夺冠。

此事一出,反响巨大,众人异常愤慨。

你们的班花后来嫁给谁了

因为这种下三滥的打法,在成人比赛可能会有,但在少年篮球比赛中,对孩子球技没有任何帮助,所有人都是不屑的态度,而维韦克就是利用这种不屑,最终取得了胜利。

维韦克立刻成为了千夫所指,甚至有教练抓住他的衣领,准备给他两记老拳。维韦克却若无其事的耸耸肩说:

「我的目标就是夺冠,而不是要为篮球事业做贡献,你看,我现在做到了......」

你觉得维韦克做错了吗?

这事不好说,你觉得他不择手段,但人家并没有破坏规则,他只是利用了规则。他的对手们也可以采取这种下三滥的手段,但是他们却不屑如此,他们宁可输掉比赛。

这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就如同我们眼中的龅牙昆,我们都可以把身段柔软如他,可是没人愿意,我们会说「我并不是那样的人」,也是因为这句话,我们宁可放弃追逐已久的目标。

但这值得吗?可能我们自己也搞不清楚。

也许这种纠结才是我们与维韦克、龅牙昆的分水岭。

他们是另一种人,他们很清楚自己要的是什么,放弃的又是什么,他们不怕赢的难看,他们要的只是赢。

其实当你有了一定阅历,看过一些实相,就会发现,很多走上人生领奖台的人,莫不如此。

4.

我是在鼓励不择手段吗?还是在鼓吹实用主义?

当然不是,我只是提出这个现象,好与不好,你自己掂量。

(有不同看法的小伙伴们,欢迎在下方评论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