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欒金廣

中國書協行業建設委員會委員

中國書協會員

中國民主促進會會員

中國書協首期國學班成員

中國書協書法創作與評審工作專題研討班成員

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行草臨摹與創作高級研修班導師

中國人民大學藝術學院名家工作室導師

北京人文大學特聘教授

《青少年書法報》社副社長

全國70年代書家藝委會委員

民進中央開明畫院理事

民進黑龍江開明畫院副院長

淺議魏碑的學習與創作

楷書在中國書法史上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而魏碑則是楷書百花叢中的一支獨秀,美麗多姿、奇異嬌豔。魏晉南北朝時期社會動盪不安,適應社會意識的需要,佛、道之學盛行,佛道宣傳方法是以寫經為一大功德,尤其是佛學,凡新建寺塔塑造佛像必延聘文學之士撰寫文章,以紀其事,或鑿石以作碑碣或就天然巖壁摩崖刻石,一時間,漢代風行的立碑時尚轉向佛學的建寺造塔,立碑刻石。四海之內戰亂不止,造像求長生的心理卻更加熾烈,刻石佛記文字漫山遍谷,魏碑應運而生。魏碑大致分四種風格形式:碑碣、摩崖刻石、造像和墓誌等,碑碣端莊綺麗;摩崖刻石渾厚開張;造像天成多姿;墓誌典雅精緻。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欒金廣 楷書對聯

第五屆中國書法蘭亭獎獲獎作品

近些年學習魏碑的人越來越多,但學習的套路也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不管什麼套路,只要能夠修成正果才是硬道理。以下就個人學習魏碑的一點心得與方家同道分享。

第一、方法

學習魏碑的方法有很多,每位方家都有自己的獨到見解。但是如何能更快更有效的掌握一套便捷的學習方法,這是一個主要的難題。我個人提倡學習魏碑要簡化一些瑣碎的套路和人為的障礙。我看過不少教材上的圖示,包括一些教學視頻,多數都較為繁瑣,有的甚至連我這個搞專業的也看不懂。比如說用筆,不少人在書寫時用筆總是喜歡加上一些花哨的動作,筆筆藏鋒。搞得寫字如畫字,工藝性偏強,沒有一點書寫性可言。藝術講究刪繁就簡,追求簡約,而不是一味的故弄玄虛。漢字的每一個演變過程都是為了更加便捷的書寫,而不是增加麻煩。書法在古時候最大的用途就是實用,我們試想一下,古人在書寫大片的碑文、摩崖石刻、墓誌、造像的時候會不會筆筆藏鋒?筆畫在運動的過程當中是不是要一直捻轉筆桿?學習魏碑是不是要筆筆中鋒?等等一些問題,都值得我們來思考。所以,學習一套科學有效的方法至關重要,會少走很多彎路。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中堂

現狀與理想當代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作品

第二、臨帖

1、選帖:魏碑自然渾穆、開張放達獨具藝術魅力。入手之前應先充分了解所要學習對象的風格特徵,根據自己的積累、性格、認識、對美的理解以及自身情況等來制定學習方向。選帖的過程非常重要,選擇一本合適於自己且具有綜合特徵的帖更重要。我通常推薦《張猛龍碑》,因為《張猛龍碑》既險絕俊逸又渾穆雍容;既奇趣靈動又古樸典雅。此碑被譽為是北魏碑刻中最享盛譽的作品,其為精嚴雅正書風的代表。所以學習魏碑入手較為合適。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小品

2、讀帖:很多人在學習書法的過程中對讀帖這個環節都有誤解,以為讀帖是看字帖裡的字讀什麼,把這個環節變成了一個認字的環節,其實這是一個大大的誤區。讀帖其實就是觀察和分析,仔細觀察認真分析每一個字結構、用筆細節的一個過程,這個過程主要是觀察字筆畫的長短、粗細、大小、空間、收放等細節變化;每一個筆畫的位置、角度、筆畫運動軌跡、提按;起筆、行筆、收筆等,這就是讀帖的過程和意義。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對聯

現狀與理想當代書法創作學術批評展作品

3、用筆:趙孟頫在《蘭亭十三拔》中說:“書法以用筆為上,而結字亦需用功,蓋結字因時相傳,用筆千古不易”。用筆在書法學習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用筆和結構在書寫的過程當中應該各佔半壁江山,字寫得好與不好很多人都以用筆的技巧來評判。學習魏碑應該從最基礎的基本筆畫學起,要熟練地掌握用筆方法和技巧,應用時才會得心應手。魏碑的基本筆畫相對來說較為簡單,魏碑以方筆居多,表現方筆的最好辦法就是切筆,要想揮灑自如就必須學會各種角度的切筆,筆畫特徵也以方筆為重,只有使用切筆才能表現出碑刻中刀劈斧鑿的味道,基礎訓練也應多以方筆為宜。起筆更多都是切筆;橫折、橫構處可一筆完成亦可兩筆寫完;魏碑筆畫中沒有絕對像唐楷中的懸針豎和垂露豎那樣的收筆,都是簡潔明快,或尖或鈍;臥鉤有別於唐楷,唐楷的臥鉤是圓形的一部分,魏碑則略顯有了些稜角,這樣更彰顯出了魏碑的一些個性和特徵,其他筆畫可以舉一反三,明白了切筆後加以反覆訓練,慢慢就會運用自如了。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小品

4、書寫工具的選擇:孔子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沒有一個趁手的書寫工具是很難表達出我們理想當中的書寫狀態。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同,手頭功夫也有差異,對筆的駕馭能力也有很大的區別。另外,毛筆本身的特徵也不一樣,長鋒、短鋒、提鬥、羊毫、狼毫、兼毫等,不同的工具會呈現出不同的藝術效果,要學會多去嘗試。

5、實臨:經過前面的讀帖和基本筆畫的訓練過程,應該對所臨對象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和認識,動筆前需想好慢下筆,切記不能操之過急,要明白欲速則不達的到理。行筆速度慢下來才能保留細節;反之,行筆速度快了很多細節就會跟著流失,這就是我們通常說臨不像的原因。經過一段時間的臨寫,能掌握一定的書寫技巧並使其慢慢變成自己的書寫習慣,臨習的同時要學會思考,因為思考這個環節對於學習任何一門學科來講都是至關重要的,尤其是學習書法,從讀帖開始就已經進入了一個思考的模式,這個思考的模式會貫穿整個學習書法的過程。我一向建議臨帖時要一板一眼的將字帖上的每一個細小環節進行分析理解,對所臨對象真正理解的同時儘量寫像,因為只有反覆的臨習並且關注細節,才會加深印象,有了深刻的印象到創作時才能字發揮的順心自如、抒情達意。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節臨《李壁墓誌》中堂

6、背臨:背臨這個環節十分關鍵,有很多學生問我說:“為什麼臨帖的時候臨的很像,一到創作就用不上,不知道是什麼原因”。其實現在有很多學習書法的朋友都面臨著這個問題,其原因就是背臨這個環節不過關,臨帖的時候不思考,沒有記住字形。只注重其外表而不注重內在的理解,沒有學會總結。到了這個環節就放任自流了,這是絕對不可以的。一定要把這個環節完成好。很多人能把字帖全文背誦下來,這固然很好,但是我覺得能記住字法更關鍵,因為書法歸根結底還是要以書寫為主,字帖內容通常都是一篇文章,尤其是魏碑很多都是歌功頌德之類的東西,內容瞭解一下就行,文章背的再熟不會寫字,這對學習書法來說也沒有什麼太大作用。所以,更重要的還是要記住字法。我的辦法是看著原碑釋文去想象記憶中的原碑字法,

當然不能完全百分之百的一模一樣,但是起碼也要記住七八成,這樣基本上就可以了。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小品

7、意臨:意臨關鍵之處在於意,這個意絕不是任意,而是通過不斷地積累有理性的發揮,有了一定的積累,這個意才會表達的更加豐富。意臨實際上也是提前為創作做準備的過程,可以把不同碑刻、不同風格的字用一種表現手法來處理,使其整體風格氣息融合統一。這個階段需要經過大量的臨寫,經過前面讀帖、用筆、實臨、背臨的長期積累才能夠完成的。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扇面

第三、創作

通過大量精細的臨寫,對魏碑的結字、用筆等一些特徵都有了深入的瞭解,接下來就可以創作了,創作大致可以分為兩種方法,一種是:一邊臨習一邊創作,這種方法可以將臨習過的字有效使用,對所臨習過的對象加深印象。另一種是:把帖徹底臨透再進行創作。邊臨習邊創作可以將魏碑的特徵通過集字的方式,創作一些少字簡單的作品,既提高了應用能力也是重複學習的一個過程。後者是完全把魏碑臨透再創作會更加得心應手,這個方法固然好,但需要漫長的過程。現代社會人們生活節奏都比較快,每個人都需要鼓勵和自信,所以邊臨習邊創作這個學習方式比較合適更多人,這樣更便於樹立每個人的學習自信。創作也是需要長時間的探索積累而成的,不可能馬上就達到一定的高度,只有通過不斷的積累、不斷的嘗試、不斷的探索才能逐漸的成熟。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小品

創作這個階段是每個人都夢寐以求的,也是每個人都為之苦惱的。真正的創作是有積累、有思想、有情感、有激情迸發的,有了這些的高度統一才能達到完美境界。當然,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這些需要長時間的積累和一定高度的認識。創作階段就像一個運動員苦練了十年,馬上要參加奧運會一樣,就等著這個輝煌而神聖的瞬間,劈荊斬棘就此一搏。但是,上賽場之前要先了解一下賽場的規矩。創作之前對作品形式、章法等一些相關事宜要有所掌握和了解,如:條幅、中堂、楹聯、橫額、扇面等創作形式,每種藝術形式都有它獨自的創作語言。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對聯

魏碑的創作過程大致有以下幾個環節:

1、選擇形式與內容:魏碑的創作形式與其他書體創作形式大同小異,只是在大小字表現技法方面應該有所差異,小字多數都表達的典雅精緻、輕鬆自由的感覺,大字則追求樸拙逸趣、天真爛漫的意境。初級創作選擇內容時,所選內容中應多選擇一些自己臨帖時常見的字,這樣作品中熟悉的字會更多,寫起來會更加自信得心應手。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小品

2、醞釀:王羲之在《題衛夫人筆陣圖後》說:“夫欲書者,先幹研墨,凝神靜思,預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動,令筋脈相連,意在筆前,然後作字。”書法創作不能急於下筆,一定要先構思的得體了,然後調整好情緒再動筆。就像往杯子裡倒水一樣,等水馬上倒滿了快要溢出來的時候再下筆。倒水的過程亦是醞釀的過程,水馬上要倒滿了,也就是創作者情緒調動到了最佳狀態,這個時候通常會有手癢癢的感覺,情緒被調整的激昂亢奮,只有這樣才能做到胸有成竹一揮而就!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楷書小品

3、豐富眼球:我們生活在高科技的信息化大數據時代,5G技術馬上普及,加上印刷技術發達,各種碑帖、作品集琳琅滿目,各種網絡信息量巨大,我們所能看到的各種資料也是空前的,從甲骨文到當代的名家名作都應有盡有,真正意義上的做到了足不出戶飽覽天下。我們這個時代是一個幸福的時代,我們比古人要幸福百倍,古人見不到我們這麼強大的資料寶庫。見得多了也要把它們用好。創作一味的閉門造車是不行的,不但要汲取古人的養分,在創作意識、創作觀念上還要學習當代書家高手們的理念和成功經驗。魏碑本身的特徵就多奇趣橫生、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這恰恰正好符合人們的內心向往,也符合人們對精神世界的追求。魏碑的創作最好不是單一的,得一宗之妙取眾家所長。

猶如烹飪,一道主菜沒有各種調味劑配料的搭配,也是很難做成理想當中的美食。所以,看得多了見識也就多了,經歷的多了五味雜陳,這不單是書法的味道,也是人生的味道!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小品

4、變化:一提到變化有的人就會興奮,覺得創作就是變化字形。個別有一些學習書法時間不長的朋友,腦子裡時時的想著怎麼去變,怎麼能形成自己的藝術風格。其實根基不牢怎麼變都是徒勞的。自己覺得弄得有幾分像當代某些大家的風格就行了,實則沒有那麼簡單,更多的養料都在古代傳統經典當中,以不變應萬變的道理很多人不懂。魏碑當中的各種風格都要有所瞭解,不能把眼光只放到某一個單獨風格上去,即便不作為主攻方向,對其他藝術風格也要有所瞭解,否則就是井底之蛙、盲人摸象。既要知道墓誌的娟秀,也要看到摩崖石刻的渾厚……。魏碑中很多字的結體造型都與我們當代的審美觀念相吻合,如:《元倪墓誌》《張玄墓誌》《司馬顯姿墓誌》《始平公造像》《姚伯多造像記》《石門銘》《李壁墓誌》《元楨墓誌》《中嶽嵩高靈廟碑》《泰山經石峪》等等都是魏碑經典中的上品,點畫精密、結字變化大膽、造字險絕,這些都是創作對文字變化求變的最佳範本,是學習結構造型如何變化的最佳參照對象。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中堂

5、善於發現:自然界一切萬物都有著緊密的聯繫,各種物象也都是啟發我們創作的源泉,如:孫過庭《書譜》中對自然萬物和書法的聯繫做了這樣的比喻描述:“觀夫懸針垂露之異,奔雷墜石之奇,鴻飛獸駭之資,鸞舞蛇驚之態,絕岸頹峰之勢,臨危據槁之形;或重若崩雲,或輕如蟬翼;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猶眾星之列河漢;同自然之妙,有非力運之能成;信可謂智巧兼優,心手雙暢,翰不虛動,下必有由。一畫之間,變起伏於鋒杪;一點之內,殊衄挫於毫芒。”通過自然物象來比喻、感受書法中各種各樣的形式之美。《獨醒雜誌》卷三中記載說:“東坡曰:‘魯直(黃庭堅字)字雖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山谷曰:‘公之字固不敢輕論,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二公大笑,以為深中其病。”古人對自然萬象的理解與感悟遠遠超過了我們,這些生動真實的自然現象都是激發我們創作靈感的觸點,每一個觸點都有可能孕育著一個新的藝術生命。其實我們生活當中這樣的觸點無處不在,看你能不能去發現它。

6、情感的注入:一件藝術佳作之所以能打動人心,讓觀者駐足流連忘返,就是因為有了情感的注入,情感是人類共有的東西,是作者與觀者心靈之間的溝通和碰撞。魏碑本身的字形就奇絕多姿,讓人產生無限遐想,更容易表達人的內心情感。

欒金廣:魏碑創作,“眼光”不能太單一


草書小品

7、魏碑創作中的神與韻:南朝書家王僧虔在《筆意贊》中說:“書之妙道,神采為上,形質次之,兼之者方可紹於古人”。神和韻都是概念性的東西,看不見摸不著,是一種感覺,這種感覺可以讓人為之陶醉,讓人沉浸其中。魏碑的創作要用魏碑本身的字形加上墨法的變化和空間的運用,使得濃與淡、開與合、收與放、大與小、靜與動都交融在一起,使其和諧統一。每一個結構造型的變化都洋溢著鮮活的生命力,每一根線條每一個點畫都在演繹著各自的角色,似乎都在講述一個美好的故事,這個故事時而歡快、時而惆悵、時而空靈、時而悠遠……。這就是神與韻的魅力,一定要用心去感悟。我們為什麼看古代經典或現代人的一些好的作品會不由得心生感動,就是因為作品氣息中的神采和韻味深深的打動了我們,跟我們的內心審美追求產生了共鳴。神與韻在一件作品中是非常重要的,但不一定很快能學到手上,需要一個積累認識的過程,首先在認識上就要有一定的高度;其次是要不斷提高手上的技巧,兩點相結合假以時日自會水到渠成。

學習書法是一個枯燥而又漫長的過程,需耐得寂寞獨守書齋,勤于思考筆耕不輟。不可急於一時,古人云;“學書初謂未幾,中則過之,後乃通會,通會之際,人書俱老”真正的能將魏碑融會貫通揮灑自如必須需要一個積累的過程,欲速則不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