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後農產品市場預判

2020年初突發的“新冠疫情”影響全國乃至世界,對各行各業的影響也是沉重而深遠的。

疫情之後農產品市場預判


受此次疫情影響,全國民眾對食品安全意識和認知將較之以前幾十年間的點滴積累會有一次飛躍般的提升,從身體健康到飲食安全都會格外注意,而不論國家食品安全政策法規還是市場需求都必將加大對農產品溯源、農產品標準化、農產品品牌化三大層面的諸多問題加快整治,從而愈加符合國家規範要求,順應滿足市場需求,農產品從種養殖端至終端消費都會加速發展發生系列變革。

一、農產品溯源體系建設

除了配合食品安全層面的需求,農產品溯源還可以實現配合加工、流通、倉儲、銷售等諸多環節的監控查詢,同時方便了物流、倉儲、銷售、防偽等多頭區塊鏈、供應鏈管理,疫情之前我國的農產品溯源體系發展方興未艾,疫情之後必將猶如駕車從山間縣級公里駛上了高速公路。

二、農產品標準化

如果說農產品溯源的推動還是受制於國家食品安全需求的影響更多一些,那麼農產品標準化建設就更多的是由於銷售因素而決定影響著。

1、種養殖標準化

這條不做過多的贅述,懂的朋友自然懂,不懂的朋友自行腦補或根據自身需求度娘惡補。

2、質量標準化

這條需要輕微展開闡述:以前我國城市化建設初期階段時城鄉差距大,城市管理粗放不羈,所以對涉及民生的市場行為基本是開發狀態,換言之就是農民朋友只要種出來的農產品只要能運輸進城市/縣城不論是品質上乘的優質品種,還是貴在“原生態”的歪瓜裂棗,只要能進城,不論是在專門的菜市場還是在街頭、早市、馬路大集都能銷售變現,然而隨著國家城市化進程的加速和城市化管理的精細,路邊攤、早市、馬路大集的消失和取締農產品銷售“毛細血管”逐步消失,更多的農產品只能通過超市、社區生鮮便利店、生鮮電商等有限的渠道銷售變現,所以農產品質量的標準化就愈發重要,以前的初級農產品不分級不篩選的時代將一去不返了。為了順應市場篩選、分級將是今後農產品質量標準化的最初級也是最低級的門檻。

3、包裝標準化

而農產品走向市場端的必經環節—包裝的標準化則是決定了該農產品能夠在當今電商渠道走多遠的重要因素。單獨憑藉線下渠道就能傾銷一空的農產品幾乎沒有,而電商渠道則適宜地破解了傳統農產品銷售距離半徑魔咒的束縛,隨之而來的問題就是農產品包裝的標準化,涉及的層面就是適應快遞物流、冷鏈物流的——包裝材質、包裝重量、包裝體積、包裝安全等。

三、農產品品牌化

這一關鍵因素直接決定了農產品的銷量、價格、及持續發展。經過幾年國家層面推動的“電子商務進農村示範縣項目”各省市縣區域對各自屬地的特色農產品都有了相當的品牌意識也樹立了一批優質的“區域公用品牌”,但為了能夠在同類區域農特產品中脫穎而出真正做到“皇帝女兒不愁嫁”的必要條件便是——農產品的品牌化建設,樹立打造具有相當影響力獨立IP的單品農產品亦或是系列農產品必將是疫情以後相當時間的農產品銷售必經之路。

疫情之後農產品市場預判


總之農產品要想在市場中站住腳走出去,就一定要自身過硬,溯源、標準化、品牌化建設是必須佔領的三座高地,願廣大農業同仁、農民兄弟們在疫情之後能夠大展宏圖、大有作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