幹部直播“帶貨”既要謀當下更要謀長遠

李吉明

剛剛過去的3月,為減少疫情對農產品銷售的影響,不少黨員幹部走進直播間,或現場試吃推介,或施展才藝引流,嘗試以“直播帶貨”的形式打開銷路。其中,湖北荊州監利縣委副書記、縣長韓旭一個小時現場品嚐小龍蝦的直播引43萬餘人在線觀看,成交1200多單,銷售額近20萬元。

1個小時賣貨近20萬元,就農副產品銷售來說,大多數實體店也是難以企及的。亦是因為如此,各大網絡平臺紛紛推出多種形式的直播助農計劃,越來越多的幹部走進直播間,為當地農產品代言。而在網友直呼“太接地氣”的點贊中,幹部直播“帶貨”也給當地帶來了諸多“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顯然已經成為解決滯銷問題的最佳途徑。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之年,又面臨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嚴峻考驗。幹部化身“網紅”助農銷售,既是戰“疫”的應然之舉,也是戰“貧”有益之策。當前,傳統農產品流通渠道尚未完全恢復,線下銷售渠道受阻。幹部直播“帶貨”既可以切身體會到網絡消費的巨大潛力,有效減輕農副產品滯銷的壓力,為群眾增加經濟收入;也可以通過鏡頭和麥克風“掀群眾鍋蓋”“坐群眾板凳”,在無形中拉近與群眾的距離,收穫更多意想不到的效果。

成功使“滯銷”變為“暢銷”,體現著幹部擔當作為的務實作風、與時俱進的思路創新、化危為機的有益嘗試,成績值得肯定、經驗值得推廣。但仍需思考的是:幹部特別是領導幹部工作條線較多,經常當主播並不現實。他們偶爾“出境”,大多是也為了獲取短期效益,很難在網絡中形成長期的信任關係。因而,要著眼長遠、瞄準未來,推動助農直播實現可持續、常態化、高質量發展。

提升認知,擴大融入面。提高社會治理能力,基層幹部必須熟悉網絡特性、瞭解網絡規律、走好網上群眾路線。要讓更多的幹部認識到,網絡既是信息傳播平臺,也是溝通互動渠道,參與直播更有助於瞭解社情民意、開展群眾工作,助推經濟發展方式實現轉變。力爭培養出一批具有本地特色的正能量網紅、農村網絡直播達人,推動分散經營向集約化發展轉變,形成直播助農的合力。

完善機制,消除顧慮心。幹部是各級黨委政府職能職責的行使者,具有較強的話語權,也深受各種紀律的約束。直播“帶貨”,既有逾越規則之嫌,也有被批“作秀”之慮。要從幹部直播的管理和使用方面,作出明確規定、完善相關機制,讓“幹部直播”既能明確什麼可為、什麼不可為,避免謀取私利、“作秀”嫌疑;又能有理有據、消除顧慮,以飽滿的精神狀態,嘗試以直播帶貨的方式打開銷路、助農增收。

強化培訓,提升動力源。直播帶貨,看似門檻很低,但想真正做好並非易事。相對於專業主播,幹部大都屬於直播間的新手,缺乏互聯網營銷專業知識。要大力相關專業知識培訓,讓幹部學習掌握好區塊鏈、大數據、5G等最新信息技術手段,同時抓緊時間補上短板,完善本地銷售鏈條,提升本土產品競爭力,避免幹部直播走形式、無實效,真正把專業事情辦得更準、更好,以直播給群眾帶來收益的喜悅,不斷推動助農直播實現可持續、常態化、高質量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