置家业 促就业 兴产业 德安县“三业”并举倾力圆梦

九江新闻网讯(郭涛 特约记者 张帆 九江报业融媒记者 沈明杰)

从岌岌可危的土坯房,到窗明几净的新居;从守着一亩三分地勉强度日,到在家门口端起了“饭碗”;从捉襟见肘,到参与产业,尽享红利。在德安县,安居置家业、家门口就业、参与新产业,已成为该县贫困群众新生活的真实写照。

近年来,德安县积极探索“置家业、促就业、兴产业”“三业”并举合力促脱贫的发展思路,为全县脱贫攻坚汇聚强大动能。截至目前,该县“十三五”贫困村全部脱贫摘帽,建档立卡贫困户3322户、9152人,已脱贫3104户、879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0.23%。

置家业共筑“安居梦”

今年元月,车桥镇城门村贫困户徐新春搬进了70平方米的新房。“这不,扶贫干部还特意送来了防疫用的口罩和生活物资,今年的春节,让我永生难忘。”搬进新居的徐新春激动不已,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疾风知劲草,疫情显担当。面对疫情影响,该县争分夺秒、主动出击,开展全面大排查行动,对所有贫困户住房进行了安全鉴定,出具危房等级鉴定报告,同时建立危房改造台账,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为符合条件的对象进行危房改造,2020年贫困户危房改造计划8户10人,已全部开工建设,其中5户已完工并入住,另外3户6月份前将全部入住。促就业共建“致富梦”

聂桥镇宝山村的贫困户聂和金中风后一直行动不便,加之妻子体弱多病,家庭收入仅能维持基本生活,自博阳河景区建成后,他被聘为专职修剪员,月薪1800元,还包食宿,一年收入近3万元。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疫情对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带来了新的挑战,该县坚持稳岗返岗两手抓,有效促进贫困人口就业。按照“精准摸底、实名管理、动态更新”的思路,利用网络平台发布就业招工信息,组织专班免费输送贫困劳动力等措施,促进贫困劳动力与用工企业精准对接、应聘择岗,据统计,全县3523名贫困劳动力实现就业。出台奖励政策保就业、促稳岗,对成功输送贫困劳动力到园区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给予700元/人的就业服务补贴;对园区企业新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的,给予700元/人的招工补贴。同时,大力开发公益性岗位,涉及保洁员、图书管理员、消杀员、防疫宣传员、出入管理员等扶贫岗位447个,因疫情新增临时性公益性岗位94个,帮助未返岗贫困人员就地就近就业,做到贫困户疫情期间收入不减。

兴产业共圆“发展梦”

邹桥乡石门村通过发展“创业致富带头人+基地+农户”的模式种植太空莲1000余亩,带动14户贫困户参与种植,户年均增收9000元。

发展产业是长效增收的根本之策。为有效应对疫情影响,该县多次召开会议分析疫情形势,研究贫困群众增收举措,重点在扶贫产业发展上发力。该县借鉴村级光伏电站固定资产收益扶贫的成功模式,2019年投入财政专项扶贫资金634万元,建立扶持21个资产收益性扶贫产业基地,覆盖21个行政村。今年继续推行资产收益产业扶贫模式,作为村集体经济资产,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涉及食用菌、葡萄、茶叶、大棚蔬菜、热带水果等特色产业,覆盖30余个行政村。另外,该县大力鼓励和引导贫困户自主发展种养殖产业,对补助范围内的贫困户自身发展的种养殖产业奖补标准相比去年提高50%,建档立卡贫困人口人均奖补限额增至人均1500元/年,生猪补助增至800元/头,切实减少贫困户发展产业的成本和风险。

不仅如此,该县积极筹集资金1600万元,建成村级光伏扶贫电站50座,电站总装机容量2500KW,覆盖了12个乡镇40个行政村,覆盖率达49.38%,累计发电518.5万度、实现收益415.51万元,带动1200余户贫困户受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