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這幾年來,尤其是《白日焰火》摘得柏林電影節兩項大獎後,導演刁亦男逐漸被大眾所知曉,電影愛好者和影評人開始把作者導演的頭銜加在他的頭上,他的電影也被稱為作者電影。我認為,刁亦男導演從最近他上演的第四部作品《南方車站的聚會》(以下簡稱《南方車站》)來看,他是有心走在這條路上的。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白日焰火》刁亦男最成功的作品

刁亦男導演是編劇出身,上個世紀90年代編制了不少熱門影視劇,03年執導了自己的第一部電影《制服》同時擔任編劇,這在以後成為他拍電影的一個模式,一直到19年的《南方車站》,期間的三部電影,他都同時擔任編劇和導演。作為編劇,刁亦男是具備一定的文學功底的。因此,他不僅可以在拍攝現場掌控他的電影,也可以在前期準備過程中首先從劇本上體現出他對電影的要求,從而讓電影留有自己的個人印記,讓電影表現出某種文學特質,最終通過電影表述自己的思想。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細觀刁亦男導演的作品,從《制服》到《夜車》,再到《白日焰火》和《南方車站》,可以看出刁亦男導演在逐漸擴大電影所描述主題的範圍和複雜性。《制服》《夜車》都只有兩個主要演員,故事也集中在幾個有限的場景,到了《南方車站》除了胡歌和桂綸鎂,已經出現更多的有分量的配角,故事發生的場景也更分散更復雜,特別是在野鵝塘度假村旁,混亂複雜的建築,昏黃不定的燈光透過佈滿灰塵的玻璃,小吃店的食客和廣場的攤販,居心叵測的匪和一心捉賊的警,惶惶不安的周澤農和劉愛愛,魚龍混雜,面目難辨。鏡頭跳轉,從雨水到黃色的燈光,從周澤農的臉到劉愛愛的影子,從小廣場到小吃店,從破舊的小旅館到路邊雜亂的小巷,但刁亦男導演沒有采用警匪片慣有的快速剪切,更多的是他一貫的中景特寫,長鏡頭慢條斯理的交代出一件並不複雜的案件始末,也帶我們看清眾多糾纏其中的人物的利益交錯。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從這四部電影中,能夠看出,刁亦男導演逐步增長的掌控力,對更多的演員,對更復雜的場景和情節。同時他並沒有放棄自己一貫的個人風格,以及對底層人物和邊緣人物的關注。對於這些不被社會關注的小人物來說,犯錯的成本很低,改正的成本卻很高,渾渾噩噩的生活很簡單,追求美好的包袱卻很重。刁亦男導演的鏡頭始終關注著這些小人物的生活,他們生活的環境和方式,都不具有審美上的美感。他們大多數時候,都是面無表情,言語也絕談不上什麼熱情洋溢,他們的行為,始終是機械的和習慣的。我是個賊,就得去偷摩托車,我是個陪泳女,就得去陪客,我是個警察,就得去抓賊,我是個道上混的,當然就得去黑吃黑。他們所做的這些選擇,只是和生活有關,和如何生活下去有關,與其他無關。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從03年的《制服》,到19年的《南方車站》,刁亦男導演17年拍了四部電影,絕對算是低產,而這種不追求產量的做法,也會讓他能有更多的時間去雕琢自己的作品。但19年的《南方車站》,有了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其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主演胡歌的運用上。在這部《南方車站》上,刁亦男導演是引入了一些資本的,因為在片尾字幕中,出現了“完片擔保,中立怡和”的字樣。既然引進了資本,那麼出於對投資者負責的態度以及對票房的考慮,刁亦男導演選用了胡歌這麼一個流量明星來擔當主角。同時又出於對流量明星演技的擔憂,導演並沒有給胡歌提供一個足夠發揮的空間。劇情是圍繞胡歌展開,但氣氛的烘托和情緒的醞釀,基本與他無關,角色沒有看到有什麼情緒的衝突和思想的掙扎轉變,表演基本上就是跟著劇本在走。在這部電影裡,胡歌只是作為一個吸引觀眾吸引流量的工具出現的。

《南方車站的聚會》:刁亦男,如何在作者電影的路上走的更遠

總體來說,在《南方車站》中,刁亦男導演在電影語言和攝影技巧上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但在主要演員的調教和使用上,走了下坡路。中國電影發展到現在,資本和商業的影響是任何導演都不能忽視的,希望刁亦男導演在以後的作品裡,能更好的把握和平衡住資本和商業的影響,給電影愛好者奉獻出更好的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