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涵、胡歌都推荐的【浮生六记】到底讲了啥?

早在2016年第一次看到汪涵在年《天天向上》推荐《浮生六记》时,我就买了书

但初看时,我简直想炸毛!完全感觉不到汪涵说的一定要读的意义何在;

汪涵、胡歌都推荐的【浮生六记】到底讲了啥?

最近在东方卫视的阅文超级IP盛典上,有个让演员向大家推荐自己最爱的书籍的环节。当问到胡歌时,他居然也提了:《浮生六记》。

胡歌说,选择这本书,是源于《大江大河》里非常感人的一场戏:在剧里,雷东宝成功收购了电线厂之后,第一时间去自己心爱妻子宋运萍的墓前,告诉她这个好消息。而大部分的时间,雷东宝都在回忆他与妻子生活的点点滴滴。这样真挚的情感,让他想起了《浮生六记》里的沈复与芸娘。


于是我再次找出这本书,摒除一切杂念,重新开始看,虽然原文比译文的味道浓厚的多,但到底还是古文,虽然不是很生涩的古文,但是在这个什么书都靠听的时代,真的需要花些时间来看

一直到我看到第二记《闲情记趣》的原文,才发现居然是以前学过的课文,并且我还喜滋滋的背诵过

汪涵、胡歌都推荐的【浮生六记】到底讲了啥?

“余忆童稚时,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夏蚊成雷,私拟作群鹤舞空。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昂首观之,项之为强。又留蚊于素帐中,徐喷以烟,使其冲烟飞鸣,作青云白鹤观,果如鹤唳云端,怡然称快。

于土墙凹凸处,花台小草丛杂处,常蹲其身,使与台齐,定神细视:以丛草为林,以虫蚁为兽,以土砾凸者为丘,凹者为壑,神游其中,怡然自得。

一日,见二虫斗草间,观之正浓。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舌一吐而二虫皆为所吞。余年幼,方出神,不觉呀然惊恐。神定,捉虾蟆,鞭数十,驱之别院。年长思之,二虫之斗,盖图奸不从也,古语云"奸近杀",虫亦然耶?贪此生涯,卵为蚯蚓所哈,肿不能便,捉鸭开口哈之,婢妪偶释手,鸭颠其颈作吞噬状,惊而大哭,传为话柄。此皆幼时闲情也。”

刹那间就对这本书燃起了新的兴趣,认认真真的从头到尾的看了他的原文和译文,才发现,为什么说这本书要慢慢的看,真的是每一记都要当作一个独立的故事去看,才能读出它的味道——尤其是那种

“我知道这些内容写在这里有点多余,但是我就是舍不得删”的调调,感觉写这个文章的沈复,简直太可爱了

汪涵、胡歌都推荐的【浮生六记】到底讲了啥?

读到这些熟悉的文字,自然想到了熟悉的事,当时我应该是上4年级左右,刚从外婆所在的农村,转到父母所在的城市,没想到一个泥孩子插班生,居然成了这群城里孩子的小头目,只因为我会很多他们不会玩的玩意;

带他们去草坪里捉蟋蟀,

带他们找能做口哨的草,

把学校的周边杂草野花都采光了,编成花环在教师节送给老师!

当时觉得快乐,现在回想仍然觉得很快乐!

虽然有传闻说卷五 《中山记历》和卷六 《养生记道》原著早已遗失,传世的都是后人伪作,但是我无法去评判,因为即使这样,这六卷依然每一卷互相独立,又前后呼应,活脱脱的给我们展现出一对青梅竹马两情相悦的小情侣由少年到白头,到最后天人永隔的故事!

这中间有人说沈三白作,有人说芸娘傻;有人说沈三白无能,也有人说芸娘识人不清,真的是一千个观众就与一千个哈姆雷特,不过不管别人怎么看,我独独把我最喜欢的《闲情记趣》又翻来覆去的看了好几遍,毕竟这才真的就是童年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