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高新区:小试剂逐浪医疗器械新“蓝海”

红网时刻株洲4月9日讯(通讯员 周靖)4月7日下午,在湖南中科蓝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中科蓝海”)的洁净车间内,两条口罩生产线在满负荷运转。这里一天可以生产10-15万个口罩。

在疫情期间增加了口罩生产线的中科蓝海,其实是一家专业从事体外诊断试剂和仪器研发、生产、销售及医疗大数据收集、分析和应用的高新生物科技企业。2018年进驻株洲高新区后,企业经历了前期申请许可证、产品注册证的艰难,正打算开足马力奔发展时,却遇上了新冠疫情爆发,原材料不足、成本上扬、物流不畅……公司发展遭遇困境,如何利用自身优势化危为机挺过难关?

化危为机:墙内开花墙外香

中科蓝海总经理刘军最近一直算着日子紧盯着两件事,一是欧盟的CE认证,二是新冠肺炎诊断试剂的产品验证。如果这两项都能通过,就意味着公司生产的新冠肺炎诊断试剂能在欧洲市场销售。这对公司而言是一个新的机遇。

2018年在株洲高新区落户,随后的一年多时间里,中科蓝海取得了二类医疗器械生产许可证、销售许可证和14个产品注册证,取得相关专利12项;能够满足市场针对炎症感染类、心脏标志物类、糖尿病类、肾功能类、健康体检类五大类体外检测的普遍需求。

应疫情需求研发出来的新冠肺炎诊断试剂受到以色列、希腊等国客户的青睐,纷纷要求跟公司签订购买合同。但面对来自欧洲的订单,刘军显得特别谨慎:“受疫情影响,产品出口面临通关、物流链等多个问题,没有办法保证交期,目前合同还在商议中。”

在刘军看来,产品一旦走出国门,代表的就是中国的形象,一来一定要保证产品的质量,这是企业的社会责任感,二来要尽可能地规避纠纷。

道阻且长:国内大医院是进口诊断试剂的“天下”

虽然在国外市场很吃香,但中科蓝海更想让自己的产品能被国人接受。

刘军告诉记者,目前国产替代进口是大趋势,虽然国内绝大部分三甲医院是进口诊断试剂的“天下”,但在这次疫情中,国内各试剂企业的响应速度是最快的。这点是绝对值得称赞的。

道阻且长。面对国际医械巨头的“铜墙铁壁”,中科蓝海另辟蹊径——在不放弃进入三甲医院的同时,与一二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合作。为此,企业研发出了基于AI智能视觉技术的体外诊断分析仪。“模块化设计引导操作流程,非医学检验人员也能很快上手。”刘军介绍,这种仪器可以作为大医院急诊科、临床科室的补充,也可以更广泛地用在基层医疗机构。

“三甲医院之外,中国更多的其实是中小医院。这一块的市场很广阔。”刘军很看好这一块市场,这也与当下的医改方向不谋而合——随着分级诊疗越来越完善,整个医疗系统明确分工,小病到社区,大病去医院,社区和中小医院将承担更多的诊疗任务,适用于基层医疗的检测设备必将在此轮医改中被广泛普及。

这也让刘军看到了更多的希望。目前,该公司生产的试剂已经销往湖南、江西、贵州等地。河南的运营分部也在洽谈当中,这将成为中科蓝海辐射北方市场的一个基站。

未来可期:建立大数据 应用中心

对于医药企业而言,研发是重中之重。“目前研发资金占销售额的50%左右。未来两到三年,市场成熟后,研发资金将稳定在10%—20%之间。”刘军说。

中科蓝海将未来研发的重头放在了大数据中心的建设上。所谓的大数据中心,就是将患者的相关检测信息集纳进大数据库,服务精准医疗,为疾病的发生、诊断、治疗、预后等临床医学研究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也可以基于此建立健康模型,动态监测国民健康状况。

大数据中心一旦建成,公司的研发体系将得到飞升。但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也涉及医学伦理、病人隐私等,难度可想而知。中科蓝海选择了与河南的地方政府合作,“当地政府也在做大数据中心,所以有不少的政策支持。”刘军表示,公司正在努力推进,力争做成当地的样板工程。

生物医药是极具成长力的朝阳产业,在“风口”上布局的中科蓝海,正用一片片小小的诊断试剂,逐浪医疗器械行业的新“蓝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