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了一副圈子里书法家的书法作品,挺喜欢的,和大家分享,欢迎点评?

墨林文化


题主发的图片,是一幅书法横幅,行草书结合,内容是抄写的《增广贤文》上的句子,从笔法、字法、章法上来看,写得比较成熟老辣了,值得肯定。

我们一起来看一下——

  •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晴天不肯去,直待雨淋头。成事莫说,覆水难收。
  • 是非只为多开口,烦恼皆因强出头。忍得一时之气,免得百日之忧。近来学得乌龟法,得缩头时且缩头。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不过细看之下,还是有很多值得提高之处,简要说明如下:

首先,照片上书法还有错字、漏字现象。

  • 比如最后一个字,这是一个“忧”字(繁体),但作者写得不管是当行书看还是草书看都是错误的。另外作者还落了一个字,“免得百日之忧”之“日”字,因为这些纰漏,所以这幅字没有了收藏价值。其实作者可以在落款的时候,将这个所落的字补上。

  • 虽然有个别网友认为“只要字的艺术水平高,功底厚,即使有错字、漏字,也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其实这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书法界和收藏界的主流看法并不如此。

其次,这幅书法习作有很多字重复,写法雷同,缺少变化。

  • 比如见红色标记的“头”字,先后有三处是雷同,“缩”字紧挨着两字雷同,“忧”字、“得”字也有几处雷同,若注意一下变化则会更好。

  • 书法创作中,字的雷同不算错误,但是普遍会认为呆板,缺少变化,书写技巧不够丰富,因而也会影响到对作品整体艺术性的评判。

最后,作者有很多字的行草书写法值得商榷。

  • 比如用红色标准出来的“头”、“缩”等字,作者是将楷书的笔画连接起来当做行书,这种写法不可取,笔画也会显得繁琐不够简洁。

  • 唐张怀瓘《书断》认为:“行书者......即正书之小讹,务从简易,故谓之行书。”该论断指出行书的核心要旨就是——简化。

  • 从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实践也可以看到,都是在不消弱文字辨识性的前提下,合理简省,创造出简省笔画的写法,表现出超常的艺术造型能力。所以我们在写行书的时候,宁愿写得简洁,切忌写得繁琐拖沓。

一家之言,欢迎各位方家留言交流,共同进步。


麓风轩


作品有明代董其昌的影子,笔力刚健,字有力透纸背之感;通篇灵动跳跃,笔画之间粗细对比颇多,或厚重如山石,或细劲如枯藤。正所谓“咸鱼白菜,各有所爱”。我虽然不喜欢这种书法风格,因为笔画看起来迟滞紧绷,没有行云流水之感;然而,我又不能不给予肯定,因为一个人如果没有一定的书法造诣,肯定写不出有这般笔力的字。

再细看单字,作者以画代写,把国画中的写意技法运用到书法中,是以枯笔较多,又仿佛有宋代米芾的影子。

评价一件书法作品,如果要吹毛求疵,任何人都能说出一大堆问题来,只是这些问题通常都带有主观性。所以,我们无论是欣赏书法作品还是其他艺术品,都得把重心放在整体上面;只要整体气韵生动,且符合收藏者的审美要求,那至少是一件“中品”。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76014918733157472"} --}

倚斋听风雨


写掉一个字了。

“免得百日之忧”写成“免得百之忧”了。

另外好像有点行楷和行草混搭。


大悔忆智冰


写的很好,结体,布局都很有章法。只是还是比较拘谨。尚未达最高境界!



xiuzhu修竹


单看这幅作品作者还是有一定的功底的,如果能在流畅些,韵动些,章法布局再变化些会更好!



张世锋书法课堂


不喜欢这幅作品。书家下过功夫,临帖时间不会短,但只是照搬了些古帖的字。我个人喜欢头条赵立志的,不是给他打广告,是他的字有书法的最高境界,熟后生,有时间搜搜看看吧,还有一个叫老三书法的,也在头条里,他写得参差不齐,却很有味道,甚至没有章法,秃笔生磕,却让人欲罢不能。



苏说果语


字是真的很不错,但遗憾的是漏字及错字(应是“晴天”,而非“晴干”吧),使本来不错的作品变废品(涂改补漏一下未尝不可),如果高点要求,则略嫌同字雷同,缺变化。但若为变而变实也不可取,不如不变。并非人人都是大师(当今社会最不缺的就是大师,还是别当大师吧,这已经差不多是贬义词了),总体来说,比书协中大多数伪书家强很多了。


平安阿敏


没有人在看得起这种自然书写状态了!可能只有我这种热爱书法又不以书法为生的人才会有了!



老三供热环保锅炉


免得百(日)忧,不是百(之)忧。字写的不错,只是不能出现错误,难免让人贻笑大方。


王子的身份


潇洒自然不做作,就是同字没变化这点不好,书法中混合字体是可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