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舅舅(二)

见到舅舅阴阳相隔

飞机降落后我就打车直奔舅舅家,从接到电话以后六个小时我见到了我最尊敬的舅舅。但是一切都迟了,我们已经阴阳两隔,再没有说话的机会了。当看到舅舅躺在冰冷的水晶棺里和摆在祭台上的照片时,我已不知所措,甚至连掀开盖在舅舅脸上的遮布再看他一眼地勇气都没有,眼泪在眼睛里打眶。在亲友们的提示下,我给舅舅点了纸钱,跪在灵前重重地磕了两个头。那两天我哪里也没去,一直守在舅舅的身边。

送别舅舅(二)

亲朋好友吊唁送别

到了农村老家传统吊唁的那天晚上,所有舅舅生前的亲朋好友都来吊唁,哀乐声、响器声、鞭炮声、烟火声、痛哭声和人来人往声交织在一起,撕心裂肺,让人悲痛不已。我心中感到压抑极了,眼泪忍不住往外涌。那天是送别舅舅最后的仪式,也是最隆重热闹的一次,明天舅舅就要彻底的离开我们了。我四岁的儿子悄声地告诉我,舅爷爷要搬家了,搬到很远很远的地方,我们再也见不着了。

送别舅舅(二)

孝子贤孙报大庙

吃过晚饭以后,大家开始收拾场地,戏台子也早已搭好,下午已经垫过场了,围观的群众开始越聚越多占据了半条街。我们这些晚辈作为舅舅的“孝子们”要开始“报大庙”(就是亲属到土地庙报告死亡消息,头天晚上有一个小规模的程序叫报小庙),这是老家丧葬之礼的传统要素,是必不可少的关键一环,也是显示逝者威望和向大家展现“排场”的时候,由“领路人”带着舅舅所有的“孝子贤孙”浩浩荡荡地出发了,火把手在队伍的前面、中间和后面照顾着大家,男队在前,女队在中,后面是帮忙和送别的乡亲们。“领路人”会按照步数带着大家给舅舅送行,三步点燃一张纸钱然后“孝子们”一叩首;五步点燃一张纸钱然后放一挂小鞭炮后“孝子们”再一叩首;十字路口点燃一张纸钱然后“孝子们”跪倒在地,先放一大挂鞭炮,再放两桶夜间烟火,直到鞭炮燃尽烟花放完“孝子们”才可起身往前。整个仪式过去基本在偌大的镇子已经转了一大圈,没顾上数到底过了多少个路口,只记得回到舅舅灵前的时候膝盖已经痛麻了。

送别舅舅(二)

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

回去以后,舞台前已经坐满了人,表演也已进入了热潮。为了让舅舅风风光光的走,几个表兄表姐请了当地有名的演艺团和地方名角,看来还是很受乡亲们欢迎。哄睡了犯困的儿子以后,我就找了个角落一个人静静地发呆。但没想到老家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流行起一种叫做哭灵的习俗(请一个专业哭手带着亲属一起大哭),这个哭手还是很专业的,惹得本就伤心欲绝地亲人们越发痛哭流涕,有的甚至哭倒在地,此时此刻我的眼泪再也忍不住像决堤的洪水一样奔流而出。我心中默默念着:舅舅您看到了吗?您的离去给我们留下的除了悲伤还是悲伤。但是也许此时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哭手,而是坚强,“逝者已矣,生者当如斯”。

送别舅舅(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