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博物馆里的文物、展览以及博物馆本身

都有许多让人好奇的地方

今天东昌旅游就带您了解一下

那些关于博物馆的“冷知识”

1.青铜本来是啥色?

相信很多朋友应该都知道

青铜的本色是金色

但对普罗大众而言

仍有不少人对此感到疑惑:

怎么会是金色?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其实,

“青铜”是现代的叫法。

古代可采的铜矿资源非常稀少,

冶炼也很不易,

再加上高纯度的铜在制成之初是黄色,

所以古人就把铜也叫做金,刻在铜器上的文字就是“金文”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西周毛公鼎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古人在打造铜器时,

会按照不同比例将铜与锡、铅等金属混合,

比例不同制作出来的器物颜色、

硬度等也会有所不同。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这些铜器在传世和埋藏的过程中会受到氧化,

或与酸碱盐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所以它们常带有“红斑绿绣”,但其本色却是金黄色。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河南博物院藏 王子午鼎

2.铜镜的正面到底长啥样?

为什么博物馆里的铜镜都不给看正面?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齐家文化 几何星纹铜镜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唐 龟鹤铭文铜镜 安徽省怀宁县唐墓出土(两墓各一半)

铜镜诞生于三四千年前,

起初人们把它当做祭祀礼器来用,

后来逐渐发展为:

用于陪葬、辟邪、赠礼、照影等。铜镜不仅有实用价值,还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唐 嵌螺钿人物花鸟纹铜镜 国家博物馆藏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唐 月宫镜 故宫博物院藏

现已出土的铜镜大都造型丰富,

不仅有圆形的、菱形的,

还有葵花形的和八卦形的;

铜镜背后的纹饰也很多样,

既有花鸟异兽、人物造型,

也有文字、图形等。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雍亲王题书堂深居图屏·裘装对镜轴 故宫博物院藏

但当去到博物馆时却只能看到铜镜的背面,

并且还有“古镜不能照今人”的说法

这又是什么道理呢?

答案还是得从它的材质里找,

铜镜是由铜锡按1:1的比例打造的,

而铜锡合金的物件经过上千年的洗礼,

大都会变得锈迹斑斑。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唐 海兽葡萄纹镜 故宫博物院藏

这些铜镜昔日光滑明亮,

现在早已“没脸见人”,

幸好背面还有精美的纹饰,才不至于沦为“平庸之辈”。

所以博物馆的工作人员在摆放铜镜时,

都会将其背面朝外,对观众来说,

这才是最佳的观赏角度。

3.临摹本复制品没啥好看的?

大家去看展的时候肯定有在展牌上见到过,

“临/摹本”“复制品”这样的标注,

一些对原文物有执念的观众,

常常会对这类展品嗤之以鼻。

但如果他们知道了复制品的来之不易,

也许就能理解其存在的意义了。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一般陈列的复制品需要在外形上与原件分毫不差,要求更高的连材质、轻重等都要基本一样。

以书画类作品为例,

最常用的是人工临摹法,

这种方法要求临摹者一定要忠于原作,

即便原件有残缺也不能创造发挥。

那么临本和摹本又有什么区别呢?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明 唐寅《临韩熙载夜宴图卷》局部

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清 丁观鹏 摹顾恺之洛神赋图卷 局部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临是指把原件摆在一边看着写(画),

相当于“依葫芦画瓢”,

而摹就是影写,

一般是用薄纸(绢)蒙在原作上面写(画)。

所以临摹的人本身也都是功力深厚的大师

因为他们高超的艺术水平,

和对原作“形神兼备”的忠实还原,

那些摹本也都成了留给后世最珍贵的证据。

4、博物馆为什么不让拍照?

在参观博物馆的时候,

我们有时候会遇到一些小提示“请勿拍照”,

稍微好点的会“请勿用闪光灯”。

那这究竟是什么原因呢?

主要因为四个方面的原因。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从版权方面考虑。因为有的临时展厅展出的是私人收藏的文物;另一方面博物馆的陈列形式;由于是工作人员自己设计的,付出了劳动。如果拍下照片,被别的单位、个人模仿就损害了该馆的利益。

2、从文物保护的目的出发。字画、丝绸等文物很容易受闪光灯光波的破坏。

3、从安全的目的出发。有人完整拍下展厅的方位、结构,给犯罪分子提供了便利的作案条件。

4、保证有良好的参观环境。有人为了拍照而给别人带来参观不便。当然,有些文物比如雕塑、青铜器、陶瓷、印章等不易受光照损坏的照片,在不影响别人的情况下是允许拍照的。不许拍照的个别文物,如果参观者不使用闪光灯,一般也不干涉。

5、孩子适合哪些博物馆?

首先我们要知道,

并不是所有孩子都喜欢博物馆,

要以兴趣为导向的选择孩子所能接受的。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1、自然类、艺术类、科技类的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往往有很强的参与性和互动性,有的可以让孩子看到五颜六色的新奇标本,有的可以激发孩子艺术想象力。

2、遗址类博物馆

这类博物馆没有将展品封在厚厚的玻璃后面,像故宫、像兵马俑博物馆、像洞穴,这些地方不要求孩子完全的安静,有的可以在其中奔跑走动,也不失趣味性。

3、历史类博物馆

让孩子了解历史了解文物,当然前提是家长对相关知识的解释要准备充分。

◆ ◆ ◆ ◆ ◆

博物馆里的这些“冷知识”,你知道几个?

政策方向|资讯服务

来这里,找到做聊城人的全部骄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