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未来简史》是尤瓦尔·赫拉利继《人类简史》后的第二部作品,本书主要围绕智人的未来展开猜想,从人类的旧议题到新议题,作者用独特的见解给我们带来不同维度的思考材料,让读者可以顺接作者的思维,对人类展开更多的想象。


自由主义是现代主流信仰的大旗。


信奉自由主义的人普遍认为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个体,内心有着独特的自我。


但最近的科学发现正在慢慢拔起这根信仰的大旗,自由主义的根基开始动摇。


到底未来有什么可以威胁到人类这个物种的权威和价值?


答案是算法。


算法我们并不陌生,甚至随处可见。


我们平常生活中接触到的自动售货机、自动驾驶以及电子产品的自动模式。这些都是常见算法的应用。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不过这只能算是算法中比较简单的运用。


随着科技的进步,算法的更新,无意识智能对人类的影响将变得难以估量


未来算法如果不稍加控制,甚至有取代人类的可能性。


虽然有点耸人听闻,但的确很有可能。


因为目前科学所表露的发展正在慢慢向我们证明这一点。


人类失去价值


在科技还不那么发达的年代,人类世界的战争和经济依靠的基本是人力。


国家需要致富或者胜利,每一个人都很重要,每一个人都有价值。


而自由主义刚好赋予了每个人需要的价值,所以它成为了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


但是在21世纪,世界已然很难发生大规模战争。而且即便发生战争,人力也已然不再是战争的必需品。


因为在尖端的科技军事力量面前,再多的人也只能成为肉盾,而决定不了胜负。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不过士兵还是有必要存在的,但可能只是极少数精锐的士兵或者AI士兵会保留下来,而不再需要大量的普通士兵。


毕竟血肉之躯的人类始终拥有人性的弱点,执行任务时仍存在风险,机器人或许会更适合新时代的战场。


虽说战争依然存在,但人海战争已基本不会发生,如今国家间的冲突更多是网络战争,甚至是贸易战争。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在科技面前,人类不仅失去了军事上的价值,经济上也同样失去了价值。


计算机智能无法取代人类的原因,很多时候是因为人类拥有意识。


在处理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人类能做得更好。例如开车,下棋或者辨认别人。


但我们正在开发的"无意识智能"正在快速弥补与人类之间的短板,它们如今处理这些事情甚至比人类本身还要好。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从古至今,生物进化一直都在意识这条路上缓慢前行,但非生物智能可能不再需要走这条意识之路,也能通往超级智能的目的地。


所以当智能足够发达的时候,世界上很多职业都会被人工智能取代。


因为未来世界需要的是工作效率,需要的是能更完美地完成任务的工具。


而人具有人性,人性会影响工作,所以机器算法也许是未来提高效率的最优解。


以医生为例,培养一个医生需要大量的社会资源,即便培养出来也会因为个人情况或者能力水平而存在误诊的可能。


但一个人工智能医生,可以上传大量的数据和随时更新系统,能够熟悉更多的疾病,误诊的可能性便会大大降低。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所以人类在经济发展上已经不存在优势,甚至不存在价值。


但还是有人会说,即便如此,人类还是拥有无可比拟的价值,因为人类是独一无二的个体,我们自己最了解自己。


以前这么说可能没错,不过随着算法的出现也许就未必了。


因为当算法掌握的信息量大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它甚至会比你自己更了解你。


算法更了解自己


在20世纪,科技还没有足够的运算能力处理大量而繁杂的数据,所以个人主义在当时还是很多人的最佳选择。


但是来到21世纪,我们的科技水平已经足够处理庞大的数据,所以很多公司已经开始收集我们的信息,以便更了解我们的需求。


我们经常使用的今日头条和抖音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它们会根据我们使用这些产品时所留下的数据总结出我们的兴趣爱好,然后再给我们推送相应的内容。


久而久之,它们就会比我们自己更了解自己。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这只是一个内容平台对我们的了解,而我们用得更多的还有社交平台。


脸谱网最近就有一项研究指出,如果要推测某个人的性格特点,算法的准确率会高于这个人的朋友、父母或者配偶。


这个研究共有86220名志愿者参与,参与的人会填写上百题的问卷,而算法则会根据这个人在脸谱网上的点赞记录来预测这些志愿者的问卷答案。


结果发现,在过去点赞次数超过10次的,算法答案准确率就高于同事;70个就高于朋友;150个就高于家人;300个甚至可以高于配偶。


所以只要你在脸谱网上留下的痕迹够多,脸谱网会比任何人都了解你。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我们人类依靠叙事自我做着各种大大小小的决定,但叙事自我并不会完整地记录下所有体验,同时它也一直遵循峰终定律。


以往我们没有替代方法,只能相信叙事自我最能代表我。


但现在有了算法,一个可以随时记录我各种时刻真实感受的科技,同时不受峰终定律影响,是比叙事自我更了解我的替代系统。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如今人类已经完全没有必要相信内心的权威,只需要把自己交给算法就好,因为算法比你更了解你自己。


所以日后算法会慢慢代替个人,并替你做出一切决定。


人类社会分层


自由主义虽然把自由看得比平等重要,但仍然认为每个人具有同样的价值。


所以即便社会贫富差异悬殊,自由主义也觉得没有什么不妥。


富翁有富翁的体验,穷人有穷人的体验,自由主义认为两种体验都独一无二,都是具有同样价值的宝贵的东西。


所以自由主义不是为了让每个人都有同样的体验,而是对于不同的人类体验赋予同等的价值。


但在不同阶层出现生物差异之后,自由主义那套可能就行不通了。


算法虽然强大到足以取代个人权威,但依然会有部分人无法被取代。


而这部分人将成为一个新的精英阶层,并通过最新的科技手段将自己升级成为超人类。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能升级所有人呢?


有两个原因。


首先医学的概念正在发生变化。


20世纪的医学宗旨是治愈病人,治愈病人有个统一标准,就是要让所有人身心健康。


而21世纪却是让健康的人再升级,这背后是一个精英的概念,并没有统一的标准。


安吉丽娜·朱莉曾经做过乳腺切除手术。


她在《纽约时报》杂志上就曾经提到过,她所做的这些治疗非常昂贵,光测试就要价3000美元。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所以一些顶尖的医学并非所有人都能享受得到,个人升级也同理。


它的目的就是要让某些人比别人更强,如果这些升级变得廉价和大众化,那么就相当于把基线提高,最后只能继续等待下一次的升级。


其次就是即便有医疗突破,穷人也未必会在未来得到更好的医疗保健。


因为算法的出现取代了大多数人类,未来精英阶层很有可能为了节省资源,放弃给穷人升级医疗水平,甚至放弃维持基本的健康水平去给小部分人群进行升级。


《未来简史》:算法是否有取代人类的可能?


以往医学能够让大众受益,是因为发展经济或者发动战争,人都是不可或缺的稀有资源,所以国家必须保证公民的活力和健康。


但是现在人的价值已经大大降低,大众医疗也许不会继续出现在历史的舞台上。


中世纪贵族曾号称自己的血液比普通人高贵,印度婆罗门也自觉比其他种姓高级,虽然这一切都只是虚妄。


但未来也许真的会出现这么一天,部分人通过科技升级与大部分人拉开差距,这个差距包括身体,情感以及智力。


如果科技发展将人类分成两类,一类是普通且无用的大众,另一类则是经过升级的超人类或者是已经手握大权的算法。


这两种情况无论哪一种出现,自由主义信仰都将彻底奔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