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1

笇笇做表格的能力有所欠缺,花一個小時做的表格,自己左看右看覺得沒問題了但是交給老闆,不出一分鐘老闆可以指出起碼七處錯誤。

笇笇覺得自己已經是認真改了但是還是會錯,因為這個沒少挨老闆批評。最近一次老闆幾乎都是恨鐵不成鋼了,說:“你管理項目跟人溝通上都很優秀,為什麼表格就做得這麼爛!一看就不合邏輯到處都是問題,你到底沒有用心在做!”

笇笇弱弱的說:“我有用心了啊!” “用心了為什麼還是會錯!”笇笇語結了。

但是作為項目經理,笇笇在時間進度把控,突發問題解決和和工廠配合上面,卻又是另一番景象。她配合的工廠經常都能提前完成開發生產工作,準時率可以達到95%,即使有時覺得時間來不及需要推遲上市的產品,在她的建議和各方協調下,總能及時到達市場部手上。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笇笇的情形,在心理學上被稱為瓦拉赫效應

奧托·瓦拉赫上學時選了文學之路,不料教師為他寫下了這樣的評語:“瓦拉赫很用功。但過分拘泥,難以造就文學之材。”此後,父母又讓他改學油畫,結果成績全班倒數第一。直到遇見化學老師,瓦拉赫做事一絲不苟的化學實驗的素質才被發現,這下瓦拉赫智慧的火花一下子被點燃了,終於在化學領域獲得了成功。

瓦拉赫的成功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每個人的智能發展是不均衡的,都有自己的優勢和劣勢,但是一旦找到了發揮自己優勢的最佳點,使智能得到充分發揮,便可取得驚人的成績。

笇笇的優勢是在項目規劃和進度管理方面,做表格這種細節的東西,確實是她的弱勢。她雖然做了很多努力,但是還是效果甚微。她為此也是苦惱不已。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2

為什麼會產生瓦拉赫效應呢?

1、 從心理上來說:不同的人存在著不同的潛能。

01、心理學家加德納認為,人的智力是多元的,除了言語/語言智力和邏輯/數理智力兩種基本的智力外,還有其他六種智力,它們是視覺/空間關係智力、音樂/節奏智力、身體運動智力、人際交往智力、自我反省智力、自然觀察智力和存在智力。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2、這八種多元智力在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存在著,它代表了每個人不同的潛能。這些潛能只有在適當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地被髮掘出來。

上述的瓦拉赫就有著與眾不同的多元智力,用傳統的智力理論來判斷,他就是一個智商低弱的人,而用加德納的多元智力理論來分析,他並不是一個低能者,只不過是他的八種智力組合的方式與眾不同罷了。

幸運的是化學教師看到了這一差異,為他創造了有利於他在化學方面發展的潛能環境,從而使他的九種智力組合而成的潛能得到了充分地發展。

03、在實際工作中,不是僅僅運用某一種特定智力就夠了,而是要多種智力的共同組合。比如電話銷售,就涉及到人際,語言邏輯能力但是有一項是主導而其他的只是輔助。

笇笇經過對比,她的優勢在語言、人際和運動方面。她非常擅長和人打交道,並且擅長分工合作,所以她負責的項目進展都很順利但是她的邏輯確實不強,所以對待數字總有剪不斷理還亂的感覺,費半天功夫還是錯誤一堆。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2、 從行為上來說,我們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的慣用方式不同。

根據榮格的心理學觀點,不同個體對大腦有不同的使用偏好,具體來說,就是對事物進行感知和判斷的慣用方式不同。

在同一個辦公室裡做同樣的工作,有些人就能吸收到更多有利的東西並且做出正確的判斷,很快就升職加薪但是有些人卻長年原地踏步,就是因為他們對事物的感知和判斷方式不同。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從感覺上來說有直覺型和感覺型人。感覺型人會用自己的五官身體力行的去感覺事物而直覺型人擅長邏輯分析。舉個例子,如果傳授一個新技術,感覺型人會要親自己去試過才能弄明白會發生什麼但是直覺型人通過邏輯分析就能得出可能的結果。

從判斷來說,有思維型和情感型。思維型的人會從客觀事物上來分析而情感型則會自己的價值觀來判斷。

比如小芬看到有人投訴馬上就會想到是產品有問題並且馬上要去查明產品出問題的原因做好改善。小張卻認為是客人多事本來就存在這樣的風險,投訴簡直就是無理取鬧。

小芬是典型的思維型,做事情理性客觀;小張則是情感型人,判斷事情以自己的價值觀為基準。而在職場上,關注事情本身的狀態並做出理性判斷比凡事都以自己喜歡不喜歡認為值得不值得要重要得多。所以也不例外的,小芬升職比小張快。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3、 每個人的職業興趣存在不同。

美國職業指導專家霍蘭德(John Holland)根據他本人大量的職業諮詢經驗及其職業類型理論編制的霍蘭德興趣測評發現,人職業興趣特性與職業之間應有一種內在的對應關係。根據興趣的不同,人格可分為研究型(I)、藝術型(A)、社會型(S)、企業型(E)、傳統型(C)、現實型(R)六個維度,每個人的性格都是這六個維度的不同程度組合。但是有一個維度是主要維度,主導了性格和優勢。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比如部門裡的娜娜,對產品的設計,材料的使用很有感覺,一看設計圖稿就知道那個款式能不能賣得好,但是非常不喜歡被人約束,對公司的規章制度厭煩的不行。

可可的執行力非常強,老闆交代的事情她總是能在非常短的時間內完成,但是非常獨斷,不喜歡別人提出不同的意見。

凱西非常佛系,每天就是循規蹈矩的上班,開會從來不發言也沒有表現很強的升職慾望,但是她也非常開心。

按照霍蘭德人格測試,芬芬屬於藝術型(A)型,可可是企業(E)型,凱西就屬於傳統(C)型。

他們的性格不同也就決定了職場上的表現不同,娜娜藝術感很好但是不服從管制,時不時的違個小規讓老闆又愛又恨,凱西是那個很久都不升職但是也樂於工作的那個,而可可是升職最快的那個,因為行動力強又有計劃。

每一種類型的人都有自己獨特的性格特點和擅長的事物,如果自己的從事的職業和興趣相一致,就能產生巨大的動力並取得成功;反之就會影響潛能的發揮並且還容易產生極大的挫敗感。

所以要認識自己的性格特徵並做適合的工作,認識性格特徵可以通過一些性格測評來獲得,比如霍蘭德性格測試,蓋洛普優勢和MBTI性格測試等。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3

如何正確認識自己並挖掘出優勢,在職場上獲得成功:

1、藉助外力

“有時候,人生逆襲並不完全依靠自身能力的覺醒,而是通過藉助優質的外力實現潛在優勢的發掘”。比如,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外出旅行找地陪嚮導、或者請教職場前輩讓自己少走彎路。

並且因為我們每個人都受限於自身的認知系統和日常習慣,因此容易錯失發掘潛能獲得自我提升的機會,而借力恰好可以彌補不足,所以一刀老師告訴我們,發掘潛能的秘密是——外力、外力、優質的外力!如何利用外力呢?

01. 360度全方位訪談。

001.利用身邊的資源。首先列出一份能夠增強自我認知的問題清單。根據高管教練邁克爾.梅爾徹的建議,最好列出“成對的問題”,比如“我的優點”和“我的缺點”,“你認為我適合幹哪一行”和“你認為我絕對不適合幹哪一行”。

其次在可信任的朋友,同事和家人身上做調研,請他們確定你的優缺點並且相信他們會給出誠實的建議。

第三步如果可以,大膽和他們坐一起仔細剖析,注意態度要誠懇中立。否則影響調研結果的真實性。

比如小麗做了一份這樣的調查表分別發給了幾個朋友和家人,懇請他們填回來: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表格回來之後,小麗再總結了朋友和家人們的反饋中的共同點,發現自己顯著的優勢是在計劃執行、目標導向和與人溝通上;她再有意識地觀察自己平時的工作表現,逐漸認同這些觀點。之後針對自己的優勢再進一步提升,比如學習更多的溝通技巧、多看一些麥肯錫系類的書讓自己在計劃上面更全面更合理。一年之後就升職成為了部門經理。

02. 多收集自己的信息。比如年終考核評審,績效評估,KPI完成狀況。從這些信息裡,挖掘出自己在哪些方面的工作完成得好而哪些只是表現平平。完成得好的地方就是你的優勢所在。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2、修煉內功

如果說外力幫助我們認識到了自己的優勢和潛力,那麼修煉就要依靠個人的持續努力和不斷精進了。這裡還是要回歸到“初心”,給自己的興趣潛能做個盤點:

01、 盤點興趣程度。

根據新精英生涯規劃古典老師所說,興趣可以分為三層級:感官興趣,自覺興趣和志趣。

其中感官興趣是直觀的感官刺激產生的興趣,是我們最原始的興趣。比如我們刷網絡,雖然刷的時候覺得很爽可是持續的時間不長,很快就失去了興趣。

自覺興趣也稱為樂趣,它是在情緒參與下,把興趣從感官推向了思維,也由此產生了更加持久的興趣,比如你在做一個項目的時候,剛開始做是覺得新鮮想嘗試一下,可是越做就越覺得這個事情有意思,忍不住繼續下去,這就到了自覺興趣階段了。

志趣是興趣的最高層級,可以為了興趣全身的投入並且樹立了遠大的目標。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布魯斯·科爾曼可以算其中的代表。他從小就喜歡鳥,15歲的時候去了麥克米倫出版社做勤雜工,第一個任務便是將博物學書籍的贈閱刊送到科學期刊《自然》的辦公室。

雜誌社的編輯們將最新一期的《鳥蛋觀察者讀本》多餘的樣刊送給了他。為表示感謝,他向編輯們寄去了一封感謝信,並撰寫了書評。令他欣喜的是,編輯們將他的這篇書評刊登了出來,並邀請他參加了他生平第一場雞尾酒會。在酒會上結識了編輯L.P.朗並接下了完成一部鳥類書籍的攥寫。

在接下來的6個月,科爾曼買了一臺打字機,學會了打字,白天在出版社當差晚上和週末筆耕不輟,按要求完成了3萬字。1956年,他的書成功出版,當時他年僅19歲。在成功的激勵下,科爾曼開始進一步學習並與人合著霍斯金的自傳《以眼還鳥》。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之後,他又有了更大的野心:自己開公司。經過不斷的學習和努力,十年後,布魯斯·科爾曼的名字成為高質量彩色自然攝影的代名詞。他公司的作品也在《國家地理》《每日郵報》等多家媒體一炮而紅。他的成功無疑得益於公眾對鳥類及其他野生物種的日益增長的興趣,並且一直在自己感興趣的領域努力投入最終獲得了成功。

‍我身邊也有一個這樣的例子。張琪非常喜歡吃蛋糕,吃到覺得市面上的口味已經滿足不了自己,就決定自己去學然後按照自己的口味做來吃。可是一學發現自己對做蛋糕的興趣比吃蛋糕還要大,於是一發不可收拾花了將近10萬去不同的地方學習。回來之後做給朋友吃,朋友們紛紛表示味道很特別,不是市面上普通的味道,紛紛建議她去開店。她聽從了朋友的們的建議,先是開了一家小小的做試驗,沒想到每天門庭若市,供不應求。現在,她已經是有三家蛋糕店的老闆並且考慮開始招收學徒做培訓了。

我們要做的事情是,多嘗試,留心自己在做什麼事情的時候最投入,發現自己的興趣並把自己的興趣往上提一層級,由感官興趣上升到自覺興趣,由自覺興趣上升到志趣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2、 進行刻意練習。

根據優勢=興趣+付出的代價+善學習+被賞識+不斷的小成就+積累足夠厚的壁壘來看,願意承受付出的代價,加上勤於學習,有正向的反饋,有成就感,就能激勵我們不斷的繼續深入下去,但是如果沒有不斷的刻意練習,興趣就成不了優勢。

那麼到底什麼是興趣呢?興趣是我們想做並且非做不可的事情,是放棄其他事情都要做並且一旦做了即使很難也會堅持的那件事。

就拿筆者自己為例,經過多方實驗後,發現寫作才是自己真正的興趣。因為寫作,可以放棄鍛鍊,放棄早睡每天熬到12點多但是爬起來還會接著寫作業。而其他很多事情,雖然有興趣但是淺嘗輒止。

付出也確實有回報,寫出了幾篇爆文粉絲也逐漸在增加,這就更讓筆者有動力寫下去,不管週末還是工作日,每天都在寫,並且還加入了不同的圈子學習。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3、落實到行動。

01. 利用“通路—目標模型:規劃制定“潛能”成長路徑圖,用“目標導向法”細化潛能成長的每一步。要達到任何一個目標,進入目標行為,都要通過目標導向行為。為了使動機強度經常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有效的辦法是交替運用目標導向行為和目標行為。當一個目標達到時,馬上提出一個新的更高的目標,並進入新的目標導向過程,從而使積極性始終保持在較高的水平上,具體關係同下圖: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02、找同類、共發展:利用專業的測試工具測得自身的類別特性,加入同類團體,比如“豆瓣小組”等,相互支持、獲取能量。

比如陳元想學習EXCEL表格的製作,那他可以這樣做:

先定目標: 2個月內學會基本的,3個月內學會表格的製作,換算高級功能,每達到一個層級,給自己一個獎勵。

第二步:找網絡課程並加入學習小組共同學習和進步。

第三步:每個月回顧目標,對比現狀掌握自己的進度並調整。

一份表格錯七位數字?改了還是錯讓老闆好一頓罵,我該怎麼辦?

4.重新分配時間和精力,彌補劣勢。相比起彌補劣勢,最大化使用天賦會有用得多並且容易得多。

如何彌補劣勢,問自己三個問題:

001.如果不做自己弱勢的事情,會影響結果嗎?

002.團隊是否有擅長的可以互補?

003.這件事情是否可以用天賦來補足?

比如王璐非常擅長做PPT但是不擅長當眾解說演講,那麼她就可以這樣做:

評判自己只做資料不演講,會影響效果嗎?結果是不會,只要資料正確,結果就不會差。

看團隊是否有人擅長。經過觀察,團隊的陳東非常有演講天賦並且條理清晰,那就可以由他來演講。

這件事情是否可以用王璐的天賦來彌補呢?暫時沒有看到,但是她可以對產品做一些更深入的瞭解做出更有說服力的PPT。

松下幸之助曾經說過一段話:人生成功的訣竅在於經營自己的個性長處,經營長處能使自己的人生增值,否則,必將使自己的人生貶值成功學專家羅賓也曾有過一個觀點:每個人身上都蘊藏著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猶如一位熟睡的巨人,等待著我們去喚醒他……上天不會虧待任何一個人,他給我們每個人以無窮的機會去充分發揮所長。如果能找到我們的長處並且善於利用,加上持之以恆的堅持,我們在職場上一定能獲得你想要的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