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复试中,如果冷场尴尬怎么办?

考研复试要是遇到冷场怎么办?隔着屏幕,“汇文财大考研”的小文都能感受到一个大写的“尴尬”。遇到冷场的话肯定会对老师的印象有所影响,今天就让“汇文财大考研”的小文给大家支两招吧!

考研复试中,如果冷场尴尬怎么办?


一、 防患于未然

  面试前一定要对可能问及的知识进行准备,形成答题的固定模式,做到反复记忆。特别是那些基本已经确定的固定内容,必须做到烂熟于胸。对面试时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做到提前预估,比如考官追问,考官故意“冷场”等,做好应对方案,在熟记知识的基础上,对答题技巧反复练习。要在考前进行模拟“面试”,尽可能的模仿考场情况,对自己不断提问,训练自己克服紧张情绪,熟练应对各种突发情况。

1、认真准备

对于复试,我们肯定要认真准备,尽可能的将方方面面都考虑到,不留死角。因为面试是决定你能否蟾宫折桂的最后一关,如果因为自身知识结构的不足导致不能录取,那再多的悔不当初也拯救不了当初的水深火热。与其这样,倒不如在备考的时候破釜沉舟,尽心尽力。

2、态度要端正

当然,虽然我们在备考的时候肯定是尽心尽力的想把所有的方面都考虑到,最好不要超出我们的备考范围,但难免会有意外发生。如果实在是出现了这种问题,老师希望你能怀着一颗敬畏的心,以谨慎的态度去对待,要实话实说,诚实的表明自己不是很了解,但愿意用自己有限的了解去回答,也愿意将它作为未来的研究目标,用心去了解。事实上,在我们还没有进入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的时候,导师对你的专业知识要求的不会太多,但至少他从你的回答中能看到你认真的态度,他能够了解到你对这次复试的态度是认真、端正的,能了解到你是一个有担当、有想法的人,而这些都是作为一个科研人员所必须具备的品质。换句话说,他可以潜在的看到你是否具有可塑性,是否是他想要的人。

复试是我们难得的机会,收到了复试通知,就意味着你半只脚已经踏进了梦想中高校的大门,但你是否能够最终进入梦寐以求的学校继续深造,还取决于你这一短时间的努力和之前的沉淀。

可事实上,不管我们多么的尽心尽力,也不大可能完全的尽善尽美,多多少少的总会出现一些“意外”的问题。如果你真的就遇到了这些意外的问题,该怎么办呢?忐忑不安?语无伦次?别急,老师来给你支招!其实,想要解决这些问题,还是要从考研复试备考的角度认真下功夫。我们在备考复试时,可以从以下方面准备:

3、专业知识

这要求你要多多关注你所在的研究领域的最新进展,尤其是这个专业的热点。比如,某人或某机构提出了一个新观点,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了文章,或是获得了诺贝尔等奖项。你可以提前准备一些相关的专业知识进行分析。把书本上的专业知识和世界上的研究成果相结合,也是导师非常看重的一点。

4、研究方向

导师研究方向的重要性,在这里就不做赘述了,这个真的很重要,很重要,很重要。因为导师的研究方向决定了你的研究生方向,决定了你后来的研究走向。不能临到复试了,还不知道导师是做什么,是研究哪一块儿的。导师的简介、研究方向和论文、学术观点等在网上和学术期刊论文数据库里面都可以查到,一定要把老师的著作下载进行了解,就算说不出有创新性的观点,至少你的观点不能和导师的相违背。千万不要忘记了“世界上有个东西叫百度”。如果时间有限,可以重点看introduction部分,可是有人说实在看不懂咋整?那就下载中国知网或者是万方里面的中文硕士或者是博士学位论文进行理解。

5、毕业论文

这也会是导师关注的一个点,因为这是你大学四年的总结,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你的科研能力。特别是理工科的学生,一定要准备introduction和数据的处理方法等相关问题,不能一问就什么都不知道。

6、读过的专业书籍

就现在的大多数本科生来说,发表论文和著作是不大现实的。但阅读这些书籍却是必须的。不管你是因为自身兴趣,还是因为撰写论文的需要而阅读了很多相关图书,请一定要记得对文献进行梳理,整理摘要,通过做笔记来理清思路,加深印象。

7、小技巧

除了以上的备考领域之外,我们还可以应用一些小技巧:

①总结

在回答导师提问的时候,可能我们说着说着就会觉得没有话说了,而时间还没到。这个时候我们可以把前面所讲过的内容总结成点再重复一遍。没准等你说完了,时间刚好。

②举例子

“字不够,例子凑”。如果你觉得自己实在没有话说了,那还可以举一个例子进行说明。这样在证明了你的观点的同时,也会拉长时间,避免尴尬。

  以上是一些实用的面试技巧,希望大家可以灵活运用,最终金榜题名。

、补救小办法

  任何时候都要看上去非常“自信”,哪怕出现冷场。

  俗话说“当众讲话时,没有人知道你的讲稿下一句是什么”。最直接的方法就是,虽然心中焦急万分,但仍然要微笑的看着考官的眼睛,尽量不要表现出“抓耳挠腮”、“手足无措”的样子,直到自己找到打破僵局的话题位置。

1、及时总结。

  假如你一时冷场,适当地对刚才的观点进行一个小结和回顾,是一个不错的办法。一来,可以有效地缓解“空白”时间;二来,这种回顾和总结非常有助于新的启发。

2、果断放弃。

  如果“冷场”出现在你回答问题的中后端,或者你的问题已经做了基本阐述,你可以在出现“冷场”后果断结束答题,采取“壮士断腕”的策略,宁可少说一部分内容,也要给导师留下“精炼”、“有条理”的印象。

3、快速衔接。

  快速衔接是另外一种处理方式,这时候,如果考生们感觉衔接有困难,可以快速从脑海中搜集一个例子,采用例证的方式证明自己之前的观点。

如果一时想不来具体的例子,可以结合自身的经历和感悟,说说自己的例子,也不失为一种好的方法,这样既能让答题过程显得流畅,又能够快速自然衔接,有一石二鸟之效。

  好了,这四招你们学会了吗?快自己练练吧!祝大家复试顺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