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一个“典型”消防人的“非典型”故事

榜样是一种力量,彰显进步;榜样是一面旗帜,鼓舞斗志;榜样是一座灯塔,指引方向;榜样给人以力量。几十年前,毛主席为“雷锋精神”题词,雷锋同志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人人学习的榜样。然而在贵州省消防救援总队新入职消防员培训大队也有这样一位带训班长,用榜样的力量,鼓舞和鞭策着班内每一名新消防员。他就是入职12年以来,一直兢兢业业,勤勤恳恳,十年如一日,先后荣立了三等功一次,数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个人嘉奖等荣誉称号的二级消防士李昌强。


人物︱一个“典型”消防人的“非典型”故事


工作中一丝不苟,张弛有度

入职12年来,他始终都保持着坚强的意志和旺盛的精神,积极克服麻痹思想,消除慵懒和厌战情绪,攻坚克难,创先争优。李昌强就是这样在平凡的岗位上,十年如一日,舍小家、顾大家,无私无畏,一直默默地奉献于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训练场上激情四射,争做优秀带训骨干

作为带训骨干,李昌强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的老班长常说的“武艺练不精,不算合格兵”,所以他每天坚持要求班员严格开展体能训练,无论工作再紧,训练再累,他坚持带领全班每晚必须完成100个俯卧撑、100个仰卧起坐、100个深蹲。特别是在班员体能参差不齐,社会青年偏多的情况下,他坚持耐心施教,根据班员身体状况,积极向中队支部建言献策,为班员科学量身打造本班的训练计划,确保每名班员进步明显。为了使班员熟练掌握装备器材的各种性能,每次训练结束后,他回到班里的第一件事就是和班员交流分享经验。“带训思想一定要创新,生硬的传统方式已经适应不了当下形势;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培养班员主动想学的意识;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先静后动,由易到难”。这些,都是李昌强多年来总结的带训经验。他曾和班员们闲谈说,“练业务、学技能,只有坚持下去,学会了、练好了,才能从中体会到乐趣”。

工作中“武教头”,生活中的“知心人”

业余时间,班员们都喜欢找李昌强谈心,还亲切地称呼他为“老李大哥”,在体技能比武对抗的热潮中,难免班员有磕碰受伤和心情不悦的时候,他都能够积极地对他们进行心理疏导;当班员之间发生摩擦时,他总是能找到合适的时机,调解矛盾,成为了班员之间名副其实的“润滑剂”。

人物︱一个“典型”消防人的“非典型”故事


家庭中的顶梁柱,妻子眼里的“好丈夫”

贵州六盘水距重庆511.3公里,由于职业特殊性,李昌强常年24小时执勤备战,妻子负责在家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孩儿,为此他总感觉亏欠妻子和孩子。为了全身心支持丈夫工作,妻子经常在电话里说:“作为你的另一半,带好孩子,照顾好父母,就是为你分担,就是为一方安宁做贡献,再苦再累我心里也甜。

特别是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他转身逆流而上,不是朝着家的灯光,而是背离家的方向;不是走向年夜饭的饭桌,而是奔向需要他的地方。作为一名党员,他舍小家为大家,选择不放假、不离城、不退缩,全身心投入到这场保卫大家生命安全的防疫阻击战中。为了阻止肺炎疫情传播,李昌强夙夜在公,亲力亲为,坚持每天与班内其他同志聊天谈心,疏解他们内心的压力,让他们安心培训,积极配合大队疫情防控工作。同时,宣传普及防疫知识成了他每天的习惯,每次开饭前他主动提醒大家勤洗手,做好个人防护,并配合中队开展疫情防控的宣传、预防、消毒等工作,一系列的措施快、准、稳,有条不紊的缓解了群众的紧张情绪。

​ 没有惊心动魄的壮举,也没有声名远扬的事迹,李昌强作为一名带训骨干,始终坚持在自己平凡且神圣的岗位上做着平凡而又不普通的事情,默默无闻的奉献,兢兢业业地耕耘。在他12年的消防生涯中,他始终以一颗对党、对人民、对消防事业的诚挚之心,履行着一名消防员的神圣职责,用实际行动书写美好青春年华,用铮铮铁骨践行铁血誓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