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的這種處罰,是在打誰的臉?

這種處罰,簡直就是打註冊制的臉文

內容精要:如果上市 IPO 招股說明書有虛假披露、隱藏最核心的風險點,僅僅給予暫停 1 年公開發行股票的監管措施,這難道不是變相鼓勵 IPO 造假麼?

证监会的这种处罚,是在打谁的脸?

容百科技,之所以關注這家公司,是因為在準備今天的《科創板給科技企業帶來的機會》直播分享內容的時候,整理歸納了一下目前 96 家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行業分類,在 6 大行業類別中,唯獨沒有新能源上市公司。

证监会的这种处罚,是在打谁的脸?

當然了,科創板上市公司的行業屬性歸類並不是完全互斥的,比如高端裝備的,也有可能專注於新材料的高端裝備,比如新材料公司,也有可能是專注於新能源材料……

今天要談的容百科技(證券代碼:688005 ),就屬於這類,做新能源材料的,確切來說,是鋰離子電池正極材料。

從證券代碼看,雖然大家都在挑吉利號碼,但前幾位還是比較搶手的,因此容百科技屬於首批科創板上市的 25 家幸運兒之一。

但是,容百上市之後半年多的時間之內,麻煩連連,問題主要出在新能源這個行業上。

在容百科技剛剛公佈的 2019 年業績快報中,公司總營收 42 億,同比增長 37.98%,扣非淨利潤 6929.8 萬,同比下降 -65.81%。

65.81%的降幅,這是一個和科創板不相匹配的財務數據。

對於利潤下降的原因,公司解釋為受 2019 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退坡影響,部分整車及動力電池廠商的資金週轉出現壓力,公司對部分客戶應收賬款餘額單項計提了較大金額的壞賬準備。

很明顯,容百科技計提了壞賬準備的客戶就是比克動力。

受新能源汽車行業拖累,比克動力作為上游的電池廠商,最先被拖入泥潭,並對多家上游電池材料公司形成賬款違約,容百科技就是其中一家。

2019 年 11 月 6 日,因比克動力應收票據到期未能兌付,容百科技申請停牌一天。

根據容百科技發佈的風險提示公告,公司對比克動力的應收賬款及應收票據合計 20,766.71 萬元(含已經違約的 7,002.84 萬元),這些應收賬款和票據存在無法回收的風險。

火線上市,馬上爆出問題,這節奏把握的非常準,但也很難說服常人這是一個巧合。如果再晚一個月上市,那容百科技的科創板之路估計十有八九會夭折。

而且上市後沒幾天,董秘、董事陳兆華辭職,這已經不是一個正常的顯現,有點兒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意思。

至於容百科技是否在上市之前就知曉了比克動力的問題,隨著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的公告,真相也一步步浮出水面。

根據《證監會行政監管措施決定書》,其中最核心的一條,“未充分披露比克動力信用風險大幅增加情況。你公司於 2019 年 7 月 1 日起將比克動力信用額度調整為 0,但招股說明書(簽署日為 7 月 16)中未披露該事項並充分提示風險。”

這怎麼解讀呢?

直白點兒說,公司在上市之前,就已經知曉了比克動力出問題了。

披露還是不披露,這是個問題。

披露了,上市十有八九就懸了,不披露,只要能僥倖矇混過關,管他事後洪水滔天!大不了罰幾個錢了事。在利益的“大是大非”面前,不披露也就成了最佳選擇。

最後結果也可想而知,作為第一批科創板上市的明星企業,社會各界都要關愛有加,最後證監會給出的處罰就是,“1 年內不接受發行人公開發行證券相關文件的行政監督管理措施。”

本來能不能上市的問題,變成了 1 年能不能發行股票的問題,這策略相當划算啊,換做誰都會冒這個險!

由此可見,信息披露中的信息,特別是風險提示,能杜絕“明貶實褒”就是大進步了,別指望真實風險披露,當個笑話看看就行了。

至於“寬進嚴管”的監管,同樣也成了一個笑話。

註冊制,任重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