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漢字的獨特之美,在於第一眼看上去彷彿認識,但緩過神來,卻發覺似是而非。這是因為漢字是象形文字,由圖畫文字演化而來,是最古老的字體之一。

通過漢字,我們可以發現祖先對於食物的崇拜。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比如“稷”,如果在左邊加一個“社”,大家就可以辨識,因為“社稷”一詞大家非常熟悉。“社”古字形由表示祭臺的“示”和“土”構成,意為地土之神;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稷”左禾右畟,“畟”上田中人下夊(suī),表示人在田中深耕入地的樣子,古以稷為百穀之長,因此帝王奉“稷”為穀神。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社稷”一詞伴隨著華夏文明的悠悠歲月。“社”,“稷”二字也反映出我國古代以農立國的社會性質,因此

用江山社稷代指國家。

《白虎通義·社稷》中記載:“人非土不立,非谷不食,土地廣博不可一一敬也,故封土立社”也反應了我國古代對大自然的崇敬與依賴。

古人云:王者以民人為天,而民人以食為天。中國人對於食材的研究已經達到了登峰造極的地步,這也歸功於五千年華夏農作物的演變。

從黃河兩岸的華夏族最早的農作物“黍”開始,到西周遺民在《詩經·王風·黍離》中發出的“彼黍離離,彼稷之苗”的哀嘆可見:“黍”不僅見證歷史興替,也見證了“粟”的發展。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粟”在先秦也稱為“稷”,周人認為祖先就是后稷(後在上古時期同“王”),可見周人對“粟”的重視。此後“稷”便成為國家代名詞“社稷”的重要組成部分。

與此同時,長江流域的“稻”卻在默默地擴張自己的領土,甚至一路北上到了河南境內(今河南省信陽市依舊種植水稻)。直到四千多年前“麥”的出現,才足以抵擋“稻”的強烈攻勢,“麥”的繁體為“麥”,上“來”下“夕”。“來”意為“外來之意”。


詩經·周頌·思文

·詩經·

思文后稷,

克配彼天。

立我烝民,

莫菲爾極。

貽我來牟,

帝命率育,

無此疆爾界。

陳常於時夏。


大意:

文德無比后稷王,

功德可以配上蒼。

安定天下眾百姓,

無人不受你恩賞。

你把麥種賜我們,

天命用它來供養。

不分彼此和疆界,

遍及中國都推廣。

由此可見麥子的地位之高。現代科考表明:中國的麥子正是四千多年前從中東傳入,因此形成了“南稻北麥”的格局。

隨著歷史變遷和文化交流,世界各地的農作物都傳入了中國,不僅使中國農作物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也養育了千千萬萬勤勞善良的華夏兒女。

如今已是鮐背之年的袁隆平也在用同樣的方式饋贈給全世界,讓世界上每一個人都不再飢餓。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但如今,我們不僅要為這糧食感謝辛勤付出的科研人員,更是應該感謝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的上帝。若不是上帝的恩典,賜予農作物適宜生長的環境,並讓我們擁有四通八達的交通樞紐,哪能讓我們輕而易舉地吃飽穿暖呢?

但難道神單單隻賜予我們肉體的飲食嗎?其實,神的慈愛遠不止於此。他讓我們吃飽穿暖、擁有健康的肉體,是為了讓我們有精力因著認識他而變得聖潔。因此,他更是賜予了能安慰和醫治我們內心的屬靈的糧食。這屬靈的糧食究竟是什麼呢?早在3000年前,神就在舊約當中曉瑜了我們:


我在大會中讚美你的話是從你而來的;

我要在敬畏耶和華的人面前還我的願。

謙卑的人必吃得飽足,

尋求耶和華的人必讚美他,

願你們的心永遠活著。

|詩篇22:25-26|

從這裡我們可以知道,神的話可以使我們內心得以飽足,讓我們永遠活著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耶穌說:

“我就是生命的糧,

到我這裡來的,

必定不餓;

信我的,永遠不渴。

|約翰福音6:35|

2000多年前,祂又差遣了祂獨生的愛子耶穌來告訴我們:什麼是屬靈的糧食?這屬靈的糧食對我們是何等重要?但初看此處,還以為耶穌是要人吃他的肉體。為了不讓人們跌倒,耶穌也在後面做了進一步闡釋:

叫人活著的乃是靈,

肉體是無益的。

我對你們所說的話就是靈,

就是生命。

|約翰福音6:63|

儘管如此,2000多年前的猶太人仍是不明白,始終堅持認為耶穌是指著自己的肉體說的。就這樣,與和耶穌同在的神擦肩而過。但保羅卻明白這是指著他自己所講的道說的,否則他就不會說:外表雖然毀壞,但內心卻因著耶穌的話語每天更新:

所以,我們不喪膽。

外體雖然毀壞,

內心卻一天新似一天。

|哥林多後書4:16|

而如今的我們卻比2000多年前的猶太人幸運,因為神給了這麼多的前車之鑑。

為了解決糧食危機,喚起世界對糧食和農業生產的注意,將每年的10月16日是定為世界糧食日。而為了解決我們靈魂的饑荒,神更是辛苦耕種了幾千年,給予了我們這寶貴的日用的飲食。所以,對於基督徒來說,每天都是我們值得紀念的糧食日。


世界糧食日,天所賜之稻——“道”

《禮記·大學》中提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神的道能夠讓保羅的內心天天更新,我們也要在神面前鑑查自己的內心,讓神的道使我們的靈魂甦醒,並且每天進步。我們知道肉體的糧食幾天不吃就會餓死,同樣,我們靈裡的糧食若是幾天不吃,也會餓死。但靈魂的飢餓並不如肉體的飢餓那麼容易察覺。那怎樣的狀態代表著靈裡的飢餓呢?就是當我們的靈失去感知,我們的內心已經麻木之時,這時就提醒著我們要趕緊補給神的道了,否則我們的靈魂將走向死亡。有句俗語說: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我們的靈若不天天吃地飽足,勤於鍛鍊,也會漸漸退步甚至衰亡的。

所以,藉著世界糧食日喚醒世界人們對於糧食和農耕的重視的同時,也喚醒我們對於靈裡糧食的重視。讓神的糧食也能夠激活我們的靈,使我們從心而發地作光作鹽。其實,我們靈魂的健康能夠決定肉體的健康:

親愛的兄弟啊,

我願你凡事興盛,

身體健壯,

正如你的靈魂興盛一樣。

|約翰三書1:2|

所以,為了讓我們擁有健康的靈與肉體,在每天補給肉體的“稻”的同時,更是加添我們靈裡的“稻”,讓神的道成為我們每天必不可少的糧食吧!

糧食之於人們的生存必不可少

之於國家社稷也非同小可

更是關係著民族的興衰

歷史的更替

肉體的糧食供給我們的肉體

讓我們存活

同樣

靈裡的糧食供給我們的靈魂

讓我們靈魂得活

而人的肉體健康取決於靈魂的興盛

所以這上天賜予的稻——“道”

之於我們是多麼重要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