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在唐代的地位如何?如果把杜甫從唐代拿掉,唐詩會不會垮掉?

筱讓


如果把杜甫從唐代拿掉,唐詩會不會垮掉?這是個有意思的問題。我認為垮是不會垮的,但一定會失色不少。

為什麼這麼說呢?杜甫號稱"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他大概總共有有1500多首詩歌流傳下來。

“詩聖"是從他的文學成就而言的,不管是唐詩的各種體裁,如律詩、絕句、古體等,相信都可以找到成就幾可比肩杜甫的人;詩史是從文學內容而言的,現實主義題材的詩歌,也肯定夠可以找出替代;最後再從數量來說,全唐詩48000多首,杜甫佔3%,佔比雖然不小,但也不至於不可或缺。因此我認為少了杜甫肯定會失色不少,但不至於垮掉。

下面詳細論述。

文學成就

一般認為杜甫最擅長七律。但唐代擅長七律的詩人不少。明 高棅編輯的唐詩選集《唐詩品彙》將唐詩每一詩體又分正始、正宗、大家、名家、等九個檔次。大概是古人比較系統的一次排名了。在這個榜單裡,擅長七言律詩,評為正宗的有崔顥,李白,賈至,李頎,孟浩然,高適,岑參,王昌齡等。

杜甫也擅五言古詩、七言古詩,在這個方面,可以比肩或超過杜甫的有,李白、韓愈。

在絕句方面,可以比肩杜甫的有,李白、王維、孟浩然;尤其在七絕領域,有號稱七絕聖手的王昌齡。

五律方面,也有李白、孟浩然、王維、岑參、高適等可以比肩。

所以,從這個層面上來說,杜甫不是不可替代的。

從現實主義題材來說

杜甫寫過《登高》《春望》《北征》《兵車行》以及“三吏”、“三別”等名作。

“三吏”、“三別”以安史之亂為背景。描寫安史之亂的詩篇不少,李白、王維、高適等都有。描寫戰亂的,後來韋莊反映黃巢起義的《秦婦吟》也非常出名。現實主義題材方面,白居易、韓愈、岑參、高適等等,也可以舉出不少。

當然因杜甫自身的經歷,現實主義題材的詩歌,唐代確以杜甫為最。也正是因為杜詩緊密結合時事,思想深厚,境界廣闊,才有”詩聖“之名。其詩風沉鬱頓挫,憂國憂民,故被稱為“詩史”。

從數量上來說

杜甫存詩1500首左右,全唐詩48000多首,杜甫佔3%,比率不小,但不至於說抹去唐詩就會垮掉。

杜甫歷史地位

實際上,杜甫再世時,名聲並不顯赫。這大概和他平淡的仕途有很大的關係。

杜詩受到廣泛重視,是從宋朝開始。王禹偁、王安石、蘇軾、黃庭堅、陸游等人對杜甫推崇倍至。北宋詩文革新運動的先驅王禹偁說:”子美集開新世界“。蘇軾說:"古今詩人眾矣,而杜子美為首".有這些大家的極力稱頌,杜甫才一步步廣為人知。宋代以後,詩話筆記中點評、解釋杜甫詩句的越來越多。

結語

“窮年憂黎元” “濟時肯殺身”,這大概可以看著杜甫對自己的要求。杜甫出生於“奉儒守官”的世家,崇尚正統的儒家思想和文化教養。他是抱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理想的,渴望建功立業。安史之亂,雖家門飢寒,他還是多次積極前往投奔玄宗、肅宗,渴望為國家出一份力。他這種永不衰退的政治熱情、堅忍不拔的頑強性格,和胸懷開闊的樂觀精神,使他成為了偉大詩人,"詩聖"之稱實在是實至名歸。

沒有杜甫,唐詩雖不至於垮掉;但唐詩的天空一定會失色不少。


殘陽暮裡酹江月


首先說明一點,李白跟杜甫兩人雖然在後世齊名,一個被稱作“詩仙”,一個被稱為“詩聖”,在當時的唐朝來說,兩人無論身份地位還是名氣都無法比擬的,如果把李白比做光芒萬丈的太陽,那麼杜甫就相當於黑夜裡的一顆灰朦的星星,不僅如此他還屢遭白眼。他的詩被追捧以及地位為李白平齊根本就是之後的事情。

直到宋朝時期,他高超的技藝手法才被人們發現,另外他的忠君愛國的思想情懷很受當時思想的歡迎,他的詩歌才被一步步推崇,達到古典詩歌的頂峰。

另外,他非常注重詩歌的形式和韻律,在韻律詩方面的成就是無與倫比的。就說他那一首被譽為千古第一律的《登高》: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

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崔顥的《黃鶴樓》雖然也有人推為唐人七律第一,但就格律而言,《黃鶴樓》是一首半古半律之詩,而杜甫的《登高》,就是一首格律十分嚴謹的七律。

格律的精確要求,往往會限制詩意的發揮,但杜甫的這首《登高》,你看不到一點刻意的地方,讀起來句意渾成,詩意申暢通,還在其中探索了更為複雜的對仗技巧。全詩“無意於對”,仔細玩味,則“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所以詩杜甫將詩中的格律探索到了極致,他將格律詩這種體裁推到了古詩藝術的顛峰。

其實杜甫的境遇跟梵高是一樣的,生前窮困潦倒並不出名,而直到後世他們的作品才被一步步發掘進而地位達到生前沒有的高度,說其幸運呢?生前並沒有享受到一些包括物質和精神上的尊崇,說其不幸呢?而其後的作品又很少人難以超越甚至被尊為經典。

人生短短几個秋,可惜人生只有短短數十載,“時運不齊,命途多舛。馮唐易老,李廣難封”,王勃英年早逝他的“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便成了絕篇,不然以他們的才情,又可以誕生怎樣的經典呢?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飲。我是玉海棠詩,詩詞興趣部落圈主,如果您對詩詞感興趣,歡迎關注並相互交流,謝謝!


玉海棠詩


這些詩人中大家耳熟能詳的有很多,但其中最重要的兩位唐代詩人,我想可能就屬李白與杜甫了,李白不用說了,他意氣風發仙氣飄飄,而他“詩仙”的名號也不是浪得虛名,他的瀟灑與不羈我想大家可能都很熟悉,而相對於李白來說,杜甫則給人以溫良醇厚之感,也是,李白的一生其實沒有起過大的波瀾,就是站錯隊那一次受的牽連較大而已,他的一生沒有像杜甫那樣為了生計和一家老小而奔波過。

而杜甫只為了妻小溫飽就只有屈辱的奔波了,有時候甚至像難民一樣不知道夜晚睡在何處,正因為在這種情況下,他了解到人間底層的疾苦,所以他創造了一種悲憫式的偉大,那就是他為蒼生為大地為民苦大眾,投注了極大的關愛和同情,再小的村莊,再窮的家庭,再苦的場面都逃不過他的眼睛。

他靜靜的看,細細的聽,長長的嘆息,默默的流淚,他無錢無力很難給予具體的幫助,能給的幫助就是這些眼淚和隨之而來的筆墨與情懷,這種情懷最後成為了一種偉大的力量,中國沒有一個文人像杜甫那樣,用那麼多的詞句告訴全社會苦難存在的方位和形態,以及苦難承受者的無辜和無奈,因此杜甫成了中國文化史上最完整的同情語法的創造者。

杜甫以後的文人墨客們,當他們在遇到民間疾苦時,所產生的那種悲憫與同情,一半以上的心理是來自於杜甫,所以說,杜甫在唐代是不可或缺的,在中國歷史上他也是不可缺少的,他表現的是一種大義的善,是一種對苦難蒙生的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