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直過民族”聚居區60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

人民網昆明4月8日電 (程浩)本網從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佈會(第六場)上獲悉,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雲南省把“直過民族”聚居區作為全省脫貧攻堅的重點。截至目前,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基本實現“兩不愁三保障”,70.75萬貧困人口實現脫貧,1039個貧困村出列,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26.69%下降到2.41%,獨龍族、德昂族、基諾族、佤族、普米族、阿昌族、拉枯族、布朗族、景頗族9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實現整族脫貧,歷史性告別絕對貧困。

“直過民族”聚居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顯著改善

雲南省委省政府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擺到全省脫貧攻堅的突出位置,幾年來集中投入343.9億元,實施了提升能力素質、組織勞務輸出、安居工程、培育特色產業、改善基礎設施、生態環境保護6大工程25類項目,“直過民族”聚居區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直過民族’聚居區604個貧困村全部實現通硬化路、生活用電、動力電、光纖、寬帶,全部建成標準化衛生室。”雲南省人民政府扶貧開發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施榆兵說。

同時,雲南省委省政府把“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的產業扶貧作為根本舉措,扶持農業龍頭企業164個,培育農村專業合作組織670個,培育特色農戶1755戶,發展經濟作物、林果及林下產業種植93.79萬畝,養殖牲畜(禽)537.9萬頭(只),發展農業產品加工業127個,民族特色手工業覆蓋11948戶,培養農村致富帶頭人4308人。

雲南省還對“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聚居區的27822戶貧困戶實施易地扶貧搬遷;基本醫療、大病保險、醫療救助實現全覆蓋,住院報銷比例接近90%,縣級醫院、鄉(鎮)衛生院和村級衛生室全部達標;實施農村危房改造78292戶;選聘生態護林員3.79萬人,帶動15.43萬貧困人口參與生態建設,實現穩定脫貧。

每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都有一個對口幫扶單位

雲南省著力構建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三位一體”的大扶貧格局,整合各方資源,引導幫扶力量合理分配,實現了每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都有一個對口幫扶單位;堅持扶貧和扶志、扶貧和扶智“兩個結合”,注重發揮好乾部的引領作用、政策的導向作用、群眾的主體作用,實現“輸血”向“造血”轉變。

雲南省還對1000名少數民族教師和2萬名“直過民族”青壯年勞動力進行普通話培訓;創建了350個普及普通話示範村,45歲以下勞動力普及國家通用語言達標42883人,不會使用國家通用語言的人由2016年的13.02萬人減少到3.73萬人;大學生由1513人增加到2018年的4840人,許多貧困村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大學生;開展就業培訓18.43萬人次,轉移就業12.41萬人。

“如今,現代產業取代了刀耕火種,電商走進了基諾山寨,德昂山寨年輕人學會了在手機上學習農業生產技術,而11個‘直過民族’和人口較少民族中暫未脫貧的怒族和傈僳族也有望在2020年實現整族脫貧。”施榆兵總結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